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将领都是什么军衔

历史客栈写过很多国军抗战名将,很多都是中将军衔,殉国后有的追晋为上将。那么,我军的高级将领在抗战时期有没有军衔呢?

答案是有的。

我军最高的军衔是朱德朱老总,中将加上将衔,什么意思呢?这就要先说说国民革命军的军衔制度了。

国民革命军的最高军衔是特级上将,相当于我军的大元帅;下面是一级上将,相当于我军的元帅;再往下是二级上将,相当于我军的大将。

那么,这个中将加上将衔是个什么东西呢?很简单,就是名额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高级别的军衔人数都是有定额的,像我军的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国民革命军的一级上将一开始只授予了9个人(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二级上将的名额是22个。

但是到了抗战时期,军功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这个名额就不够用了,为了表彰非常优秀的中将,就额外设了个中将加上将衔,名义上还是中将,但职权是上将,等上将的名额空出来了,再正式晋升为上将。

朱老总作为我军最高统帅,暂时给个中将加上将衔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后来一直没有转正,就是老蒋太小心眼了。

另外,刘伯承与贺龙在加入红军之前,也曾经是中将加上将衔,当时的身份是国民革命军军长。

再往下是中将,共授予了十位: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挺、叶剑英、萧克、郭沫若、宣侠父。其中八路军有八位,新四军有一位,还有个郭沫若,当时在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当厅长。

这个比例,跟我军1955年授衔基本上是一样的,十大元帅有九位出自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一个陈毅陈老总。

1937年刚组建时,八路军总兵力4.6万人,新四军只有1.05万,而且大多是散兵,跟八路军一个师都没法比,所以在授衔时,国民政府也是以八路军为主,新四军只有一个叶挺作为代表。

其实,新四军的政委项英也应该授中将,因为叶挺是空降来的,新四军这帮人真正的老大,其实还是项英,堪称新四军的精神支柱。话说如果项英没有过早牺牲的话,1955年新四军就应该有两个元帅了。

那么,老蒋给项英授的什么军衔呢?答案是少将,太小气了。

在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共授予了20名少将,级别参差不齐,既有后来的元帅聂荣臻、徐向前,也有大将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还有上将张宗逊、王震、彭绍辉、陈伯钧、陈再道、周士第、陈锡联、王宏坤,甚至还有后来的中将倪志亮。

另外还有在1955年授衔前牺牲的,或是转入地方工作的,比如项英、左权、陈光、卢冬生、周昆、王维舟。

可不要小看少将,在国军中等级森严,你要穿着国民党少将军装,走在大街上,绝对没人敢拦你,随便你嚣张。

客栈前几天也讲过一个故事,1939年,毛主席安排给徐海东一个任务,秘密保护刘少奇去新四军总部,一路上,刘少奇化装成徐海东的秘书,躲过不少明枪暗箭。但在洛阳出城时,被国民党宪兵队拦下,要搜查。徐海东当时是少将,穿着国民革命军少将军服,“趾高气扬”地往宪兵队长面前一站,不用说话,宪兵队长就吓坏了,赶紧放行!

再往下是上校,比如杨勇、杨得志、宋时轮、贺炳炎、王尚荣、郭鹏等等,基本上是八路军的团级干部,后来大多是我军的上将、中将。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