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打的这么艰难

抗日战争是一场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战争都不同的战争。战争不再只是军队的事情,而是需要动员国家全部资源的总体战。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去动员全国所有工业投身抗战,服务抗战。

缺乏汽车运输等运输装备

中国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必须具备同样级别的工业生产能力才能将这些资源变为战争实力。虽然近代中国也发展了一些工业,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农业收入占75%的农业国家,即便是农业也还处于与明朝没有什么区别的状态,而在1935年,日本已经拥有9.6万台农业拖拉机,要知道,1932年的苏联也只拥有12.5万台拖拉机。

抗战爆发前,中国年度钢铁生产量人均拥有仅日本1.07%,年度发电量人均拥有仅日本0.86%,在近代钢铁产量和发电量也就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但是中国还是以当时还很柔弱的民族工业,苦苦支撑起了八年抗战危局。从1932年开始,中国军工产业开始有计划的加大投入,设立各个研究所,扩大产能。从1932年-1936年,中国国内步枪产量增长1.2倍,机枪增长52%,82迫击炮增长10.3倍,子弹增长2.3倍。防毒面具从无到有,年产4万副。

中国矿山企业同时加大特殊矿石采集并出口德国,换得德国贷款,并使用此贷款购买德国武器,聘请德国教练,对30万军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训练和武装。正是以这些部队为核心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对侵华日军进行了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打垮中国的狂言。

虽然有光辉的成绩,但是抗战中国军队总体表现并不是非常优秀,究其原因,主要有武器整体太差,人员训练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等原因。但还有一个不为人所重视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太落后。

97年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记载,1937年抗战爆发时,日本1个师团拥有528辆汽车和自动货车,而中国1个师拥有的汽车数量则是0。

不要小看这几百辆汽车的差距,这将直接导致战斗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1个师,没有任何车辆,所有轻重武器,子弹炮弹,口粮饮水,帐篷炊具,电线行李都必须士兵肩挑人背,携带能力极其弱小。一般最多只能携带0.5-1个基数弹药和数天口粮,这在战斗中直接表现为,军队哪怕仅经过数十公里短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而数量不大的弹药携带量,也只能保证部队进行1-3天的战斗。一支经过行军,精疲力尽的军队,强打精神又在战场紧急挖掘各种工事,再携带少量弹药随即进入战斗,可想,还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

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师团就是蹲在哪里,都可以经受10个中国师的围攻,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日军师团有数百辆汽车携带物资,可以保持密集火力,同时坚持很多天,而一个中国师打2-3天就没有力量了,连窝头都吃光了,只能从后方再调部队上来。

正是因为这些缺陷,使抗战中的中国军队比较担心日军的侧翼包围和纵深迂回。因为一旦后路被堵,这些没有任何补给,又用光了自身携带给养的部队就很有可能失去战斗力。

中国当时曾经估算,如抗战爆发,进入全面战争阶段,中国至少需要20万辆军用汽车。而1937年,国民政府对所有军事机关,军事学校和部队车辆进行统计,只有卡车2789辆,摩托车670辆,牵引车111辆,工程车42辆,坦克64辆,装甲车19辆,指挥车48辆,照测车22辆,弹药车66辆,救护车28辆...最后还有4辆餐车。而作为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管理机构,军政部所属汽车兵团拥有的汽车仅有570辆,仅与日军1个师团拥有的汽车数量差不多。

这点车辆很明显无法保障至少200万军队在面积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作战。因此当时,军委会开始统一登记管理调动全国民用车辆参加抗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河南省将全省70多辆长途车全部编入汽车总队,开赴前线为台儿庄部队运输物资和人员。为支援武汉会战,保障部队抵达速度,福建省也调配民用车辆紧急运输部队到江西布防。

用扁担搬运作战物资和粮食被服的中国军队,非常缺乏在一场战斗当中的持久能力和发动战役能力。

辎重影响部队运作

抗战时期,因为中国没有制空权,所以在前方储备弹药物资,易受到日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压力,后勤部门不得不分散储备弹药,按需要随时供给部队,但分散储备,就面临着没有汽车的巨大困境。

就作战部队而言,一个师的军械处至少需要一次转运7吨物资的能力,才能对应战场转移,领取弹药和补充部队的最低限额需要,而中国军队绝大部分步兵师都难以达到这种要求。虽然军队也组织老百姓组成手车,大车和运夫大队参加战区运输,但只能短途运输,在动辄战线数百里的会战当中,则很难发挥功效

不仅仅是军队需要汽车,后方工业和贸易运输同样需要汽车,中国通过滇缅,中越,西北等公路进口汽油,柴油,兵工材料,通信材料,航空及汽车配件,武器弹药,药品和出口各种矿石农产品,全部都要依靠汽车进行,这就成为了汽车和油料消耗大户。

进口物资到了国内,也还要经过漫长的旅行,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兵工材料要先转运到重庆等地的兵工厂,生产出武器弹药后再转运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等各省部队手中。在大部分路途上,都需要汽车运输。

中国彼时还是一个贫油国家,那时,中国还没有发现大油田,每年的石油自给量仅有0.2%,1939年,军政部一共拥有1.24万辆汽车,但是军政部交通司的汽油储备还不够1个月的使用量。汽油短缺直接影响军事运输和战役策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汽油的军队,是没有大规模进攻能力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的石油短缺更为严重,日军彻底封锁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对外出口。抗战八年,中国石油产品有98.8%是太平洋战争之前进口的,可见太平洋战争之后,中国的石油短缺已到何等程度。

油料缺乏影响汽车运输

1938年开始,中国开始开设酒精厂,植物油提炼厂,煤炭提炼厂生产代汽油,代柴油,甚至从日占区走私油料,其中从日占区得到的油料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超过了美国运输进中国的油料数量。1938年中国政府规定,小客车每月每辆用油不得超过45加仑,大客车,货车每行驶12-16公里核发1加仑汽油,摩托车每月每辆用油不得超过5加仑,工厂轮船柴油机每匹马力工作一小时,核发柴油不得超过0.1加仑,使用汽油者不得超过0.09加仑。

到1939年进一步规定到,军用汽车每辆每月用油不得超过40加仑,民用客车只供给30加仑,私人及其他车辆不提供油料。到1941年则缩小到,每车每月最多提供汽油20加仑,酒精20加仑。

当时的中国科技人员也开始行动,在整个中国西部寻找油田,先后在四川找到天然气,在甘肃玉门找到小油田,在新疆独山子找到油田,并且开始少量开采石油。虽然杯水车薪,但是在那个极为困难的时期,还是有力支援了战争的进行。这些珍贵的国产石油,统一交给军政部交通司,航空委员会,驻华美军,公路运输局等调配。

并且规定除飞机可以使用纯汽油以外,其他车辆全部使用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如果不是紧急任务,不得动用国产汽油,只使用人力和畜力运输。尽量节约油料,国产汽油只有到紧急军情爆发时才会动用。

例如,1942年6月,江南各个战区的中国军队,紧急需要山炮炮弹,而全国备用炮弹储存在兰州后方仓库,这时,才紧急动用玉门油田出产油料,进行紧急运输。那时这些国产石油被称为“玉油”。

运输经常“无路可走”

到1944年,中国在西南地区发起滇缅大反攻,同时,日军也在中国发动了日军军史最大攻势打通大陆战役,中国数千公里战线上全部爆发全面大战,导致燃料短缺已到极限,中国不得不动用了最后的燃料战略储备,100万加仑酒精。并且在拦截后方所有军民车辆向前线运输部队,马匹,军品,武器和粮食,前往贵州,广西等各地阻击日军。

也许有人认为,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很低,不需要很多燃料。但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再低,也是一支数百万人的作战部队,还是需要大量的燃料维持战斗力。以川桂线为例,在1941年全线动员2278辆军用汽车,并雇佣4646辆商用汽车全年运输部队17.8万人及数百万吨物资。1944年初,为配合B-29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中国紧急修建巨大的成都军用机场,动用上千辆卡车不计成本的运输渣土协助施工。抗战中国同样需要大量燃料。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军事运输,主要还仅仅存在于,从大后方军工厂和部队集结地向前线战区的远途运输。而战区后勤部门向各个部队的补给,依然只能依靠人力运输。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对于1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性。哪怕在抗战期间,还是那些武器,那些人,如果中国可以得到计划中的20万辆卡车和相关油料,那么战争过程也许就与历史大不相同。  

♦ 抗战时期中国童子军,爱国守土无分老幼

♦ 抗日名将孙立人缅甸会战中的惊人之举,快意恩仇、荡气回肠!

♦ 抗战时国共两党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

回复关键词“ 抗日01”,获取以上文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