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路过一寺庙,之见墙上写了一首诗,他读完之后立马要杀人

满天神佛之中,最和蔼亲切的就要数大腹便便的弥勒佛了。他的样子深受民间喜爱,一副胖胖的身躯端坐在天王殿中,一个大圆肚子十分惹人注目。弥勒佛手里攥着珠串,眉开眼笑的望着众生。

最初,弥勒佛跟随宗教被传入中原大地的时候,并不是这幅和蔼可亲的形象,而是十分庄严,完全不容侵犯的模样。

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在印度地区,弥勒佛头顶满是卷卷的小髻,体态丰盈,耳朵搭在肩上,却面无表情,这跟我们印象中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完全不同。

在西游记中,弥勒佛的形象十分喜感,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师徒四人在路过小雷音寺的时候,撞见由弥勒佛座下童子扮成的妖怪,引来了一段劫难。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弥勒佛的形象跟印度本土大相径庭呢?

其实,中国化的笑面弥勒佛是经历了一段演化过程的。

弥勒这个词实际是菩萨之称,距离真佛还有一段距离。根据印度典籍记载,弥勒生于贵族家庭,家境显赫,后来信奉佛教,做了释迦牟尼的徒弟,后来,就被佛祖授予印记成为“未来佛”。弥勒修炼有成,优先释迦牟尼飞升到兜率天。这个地方在西游故事里是太上老君的仙府,在佛家典籍中则是弥勒的住所。

据说,在这里度过二十四小时,人间会经历四百年。释迦涅槃四千年,也就是人间经过了五十亿年后,人间界将会发生连续的灾祸,届时,弥勒佛会从兜率天中走下凡间,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的事业,传诵佛法普渡众生,随着弥勒的到来,人间将会充满光明。也正是因为释迦牟尼的预言,弥勒就此成为未来佛。

而我们中国人印象里笑容满面的布袋和尚却另有其人,他是五代时期的和尚,平日里喜欢扛着长竹竿,竹竿的末端又挑着一口大布袋。这位布袋和尚长得又矮又胖,相貌十分离奇,还生有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平时笑呵呵的四处化缘。

布袋和尚见到东西便讨要,满嘴语无伦次,困倦的时候倒地就睡,如痴傻一般。偏偏是这样一个奇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每逢阴雨天气,便提前穿好布鞋,天气燥热时又穿上木屐,之后,人们都以他的穿着作为测量天气的标准。甚至,这位奇僧还会卜算吉凶,常替人驱除邪秽、规避灾祸。

这位僧人圆寂时,来到一块石头上盘坐,并说出弥勒的偈语,随即安然坐化。至此,老百姓们这才明白,原来,这位非同凡响的和尚正是弥勒佛的法外化身,大伙妥善安葬了这位转世弥勒,还在当地修建了弥勒庵,前来进奉香火的信徒极多。

我们耳熟能详的笑面弥勒的形象,就是出自这位布袋和尚。虽说如此,但是,布袋和尚跟正统的弥勒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上常有人通过如痴似颠的布袋和尚来讽刺统治者,朱元璋披上龙袍后,将曾经的功臣杀戮殆尽,用最残忍的手段肃清了朝廷里的反对声音,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造就了许多冤案。

某次,洪武皇帝朱元璋出游,来到一座空无一人的破庙跟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是墙壁似乎画有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布袋和尚,旁边还有首诗。

这首诗大体讲的是:世界浩瀚无边,通通都装在袋子;但袋子不能只装东西还得往外放,所以,袋口一定要放宽些。其实,这句话正是在讽刺朱元璋让人喘不过气的高压政治,墙上墨迹未干,朱元璋仔细体味诗句后大为光火,当即命人逮捕涂鸦之人,可是,那个家伙早就没了踪影。

中国的宗教信仰通常都具备实用性,而我国本土的笑面弥勒佛还比印度庄严肃穆的版本更具亲和力,所以,在我国笑面版弥勒佛在民间广为流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百姓们开始传言,只要去庙里摸一下弥勒佛圆滚滚的大肚皮,就可以消灾解厄,于是,老百姓们纷纷前往抚摸。

从这可以看出弥勒佛是非常乐观豁达的,否则其他神明被人摸了肚子,那还了得?

民间还有中五子戏弥勒的造像十分有趣,就是一群胖娃娃在弥勒佛的身上爬来爬去,跟弥勒玩闹,传言,祭拜此像可保生育无忧。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篆刻着弥勒佛的工艺品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家都有关于弥勒佛的摆设和挂件,在老百姓心里,与其说这是一位司掌来生的神佛,倒不如说他是平安喜乐的化身更贴近生活。

弥勒信仰传入日本是通过朝鲜半岛作为中介的,百济国王曾把弥勒佛像赠给日本天皇。

在奈良、平安时代(公元710年-1185年),弥勒寺的建造已经颇为盛行,且分布地域很广。发愿往生兜率内院的僧人,则如雨后春笋,以南都六宗僧人为主,尤其是日本研究因明的学者,大都仿效日本因明开山祖师松蓧善珠,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

参考资料:

『《布袋和尚、布袋罗汉和弥勒菩萨是不是同一个人?》、《弥勒佛在中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