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中,慈禧如何联合奕䜣搞掉顾命八大臣?

作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辛酉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该年为辛酉年,因而称为辛酉政变,亦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农业文明的大清国在工业文明面前节节败退,随着联军对北京的步步逼近,清帝咸丰逃亡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耻辱交加中病死热河。由于新帝年幼无法执掌朝政,因此咸丰帝在死前任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与前大臣景寿、怡亲王载桓、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顾命大臣,由此八人摄政朝政,“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为防止幼帝大权旁落,可谓煞费苦心,以康熙帝的大臣辅弼制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由四人辅政扩充至八人,通过八人的互相制衡,以达到护佑皇权目的。但精通制衡之道的咸丰对此仍不放心,以两枚印为信,二印分别刻“同道堂”和“御赏”字样,只有同时加盖二章皇帝的御旨才有效,其中“御赏”章掌握在皇后慈安手中,“同道堂”章掌握在皇帝同治手中,因皇帝年幼,所以“同道堂”被同志生母慈禧掌握,由此慈禧开始进入大清国的核心统治层。

慈禧太后

“赞襄一切政务”的八大臣和执掌印信的皇后,皇帝年幼。后宫和八大臣对于皇权的争夺由此展开,但是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对于慈禧等人过于麻痹大意,而此时的慈禧与慈安达成联手,且恭亲王奕已站在慈禧一边,1861年9月,奕与在京的西方列强达成共识后以为咸丰帝奔丧为名,在热河与慈禧密谋夺权,罢免八大臣。而此时在京师的诸大臣却是两眼茫茫,对于未来的政治风向十分的不确定,但已一部分大臣开始选择站队,以协办大学士周祖培为首开始积极煽动,要求慈禧、慈安两位太后联合“锤炼听政”,随后其门生御史董元醇上奏《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辅政折》,而八顾命大臣显然是感受到威胁,以不符祖制为由,强烈反对,而慈禧留中不发,两派的矛盾到此彻底激化。

肃顺

1891年10月初咸丰帝灵柩归京,辛酉政变的大幕终于拉开了,10月23日慈禧与慈安与幼帝同治共同回京,而八大臣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另行一路,11月1日慈禧等人至京,显然慈禧等人还缺乏一个夺权的正大光明的理由,因此两位太后在召见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御史董元醇等人时痛哭流涕,大指八大臣对其的欺辱,周祖培顺应时势的道:“何不重治其罪”,政变的理由终于有了。11月2日,将载桓、肃顺、端华革职捉拿,11月3日以恭亲王奕为议政王,11月8日,载桓、肃顺、端华被处死,其余五人或流放或革职。

通过辛酉政变,二后垂帘听政由此开始,也成就了中国最后的垂帘听政。

参考资料:

1.梁玉国:《辛酉政变对晚清政治格局的影响》,《安徽史学》1998年第4期。

2.梁严冰:《奕訢与晚清政局》,《求索》2005年第8期。

3.《清实录》

4.王开玺:《晚清的四张面孔 晚清人物的思想与事功》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