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大臣为何不去游玩,大臣说:我没钱!皇帝:提拔重用

古代出身寒门的学子,若是想有一番成就,基本上只有科举这一条道路。科举考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筛选,才能考中个秀才,然后才有参加乡试,二十多岁能中举人的话,就已经算是佼佼者了。然而,也有比较厉害的学子,比如宋代的晏殊,14岁就考中进士,简直就是传奇式的人物。

晏殊,北宋抚州临川人,五岁就能创作诗文,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但他没有像方仲永那般,而是学习十分努力。公元1004年,时任江南按抚张知白,从别人口中听说了晏殊的事迹,立马驱车到晏殊家中,亲自打探一下虚实,他坚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张知白为了考验晏殊,接连出了不少诗词,晏殊均对答如流,其才华令张知白深深折服,就推荐他到京城参加会试。晏殊没有辜负张知白及家人的期望,顺利闯入总决赛,也就是由宋真宗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中的那些考生,基本都在二十岁以上,而晏殊却只有十四岁,可谓是鹤立鸡群。

晏殊虽然年纪小,之前也没有来过京城,更没有踏入过皇宫,但他却丝毫都不慌张,洋洋洒洒地把试卷给做完了。宋真宗本来就对他印象很深,加之他才华的确过人,于是大笔一挥,赐晏殊同进士出身,站在一旁的宰相寇准都惊呆了。

金榜题名后的晏殊,由于年龄太小,未能马上得到官职,被留在皇宫继续学习,三年后才被任命为太常寺奉礼郎,属于从八品的官衔,俸禄也比较低。当时天下相对太平,经济很繁荣,朝中大臣及文人都经常到郊外游玩,或者到街上的酒馆喝酒,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而晏殊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连家门都不出。有一天,皇帝把晏殊叫来,对他说道:“别的大臣、士大夫都把酒言欢,成群结队地到郊外踏春,你为何不跟他们一起游玩呢?莫非你不喜欢那种生活吗?”

晏殊淡定地说:“启禀皇上,不是微臣不喜欢游玩,而是家里太穷,若是我有钱的话,肯定会像他们一样。”按照现代的话说,是贫穷限制了晏殊的爱好,并不是他不爱玩。皇帝听后大笑道:“爱卿不但才高八斗,而且非常诚实,比喻提拔重用。”于是,晏殊被调到太子身边,陪太子读书,后来官至宰相。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