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饰】 民國校花:不是因為丈夫才出名

原标题:【不饰】 民國校花:不是因為丈夫才出名

校花的稱謂對年輕人來說一點也不亞于世界小姐的桂冠,甚至多少年後都魂牽夢繞,張口就來。近些年的校花大賽更是層出不窮,也就有了有心人去鉤沉民國時期的那些“校花”,在所選的這些校花之中,代表了她們背後不同的教育類型,比如國立有清華北大,私立有復旦和大夏,教會大學則有燕京和金陵。回眸民國校花,不僅有面容之美,也不僅是姿態之美,更多的是教育之美、思想之美和文明之美,當然也不能忽略他們的丈夫,看看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吧:章太炎、錢鐘書、徐志摩、沈從文、顧維鈞、郁達夫、梁思成、喬冠華(出生年月為序):

1、湯國梨(1883年-1980年7月27日)

湯國梨,近代國學大師、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1905年秋,湯國梨入上海務本女學求學,初次接觸新思想新文化,眼界大開,思想更為激進,誓作女中之豪傑。從務本女學畢業後,她開始從事教育工作。起初,她應吳興女校的聘請到吳興女校任舍監,後任教師,不久提升為校長。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湯國梨同各界婦女100余人,發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提出“婦女參政要求”,得到孫中山的讚賞與支持。不久,該社創辦神州女學,湯國梨在編輯部工作,並任女校教師。同時又創辦《神州女報》,向民間宣傳婦女必須學習知識,經濟自立,參與政治,謀求與男子同等的地位。1980年7月27日,湯國梨97歲時,病逝于蘇州。

2、陸小曼(1903年9月19日-1965年4月3日)

世人知道陸小曼的名字,多半是緣于詩人徐志摩,這對於一個才女,是幸福亦是悲哀。陸小曼15歲進入北京聖心學堂,兼有上海女子的明麗活潑與北京女子的秀美端莊,校園裡都稱呼她為“女皇”。更讓人驚歎的是陸小曼的繪畫天賦,她1926年參加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新中國成立後兩次舉辦全國畫展。可惜的是,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一直沒有將自己的才華發揮於世,在個人感情上,也只是與翁瑞午維持“十分尷尬的同居生活”。

3、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

林徽因就讀培華女中。作為文藝青年心中的“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的名字已是一段傳奇。她似乎天生具備詩人氣質,但卻選擇攻讀建築學。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啟超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留學。1928年,她選擇與梁思成結婚,而不是新詩詩人徐志摩。在建築學的領域,林徽因成果斐然:她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宣導保護古建築,以現代方法研究古代建築學。但對大多人而言,記住更多的是林徽因的詩,是一個作為詩人身份的奇女子。1953年開始,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一直致力於搶救北京城的古建築,並因衝突導致病情惡化,於1955年去世。

4、嚴幼韻(1905年9月26日-)

1925年,嚴幼韻考入滬江大學。1927年,她轉入復旦大學商科,成為首批入該校的女生。她自己也會開車,因為車牌號是“84”,一些男生就將英語“eighty four”念成上海話的“愛的花”當做她的外號。1929年9月6日,嚴幼韻與楊光泩舉行婚禮,婚禮照片成為上海灘眾多青年男女嚮往的風尚。1938年,楊光泩以公使銜出任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馬尼拉,1942年4月楊光泩和七名中國外交官慘遭日軍殺害,為國殉職。1958年,嚴幼韻與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結婚,顧維鈞於1985年去世,享年97歲。如今的嚴幼韻現居住在美國紐約,已是五世同堂。她仍然看書讀報,打麻將,烤蛋糕,甚至還能有眼力織補羊毛衫。幾十年來一直沒變的是她仍然穿高跟鞋、用香水。其女兒楊雪蘭說:“我們覺得她就是一個明星一樣的人物。”

5、王映霞(1908-2000)

王映霞,中國浙江杭州人,當年“杭州第一美人”。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師範學校。在當時有“天下女子數蘇杭,蘇杭女子數映霞”一說,王映霞一生中的兩次婚事都轟動全城。王映霞晚年回憶稱:“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鐘賢道),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歷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6、馬玨(1910-1994)

在北京大學風花雪月的歷史裡,馬玨恐怕是最沒有爭議的一位“校花”。1910年馬玨出生于日本東京,父親馬裕藻是魯迅的好友。1913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研究所國學門導師;1921年任北大國文系主任,對文學音韻學頗有研究。1933年,馬玨與天津海關職員楊觀保結婚,其時她還沒有畢業。聞知此事,魯迅給台靜農的心中寫道“……此刻才想到她已結婚,別人常去送書,似乎不太好”。一段若有似無的曖昧情事在此戛然而止,但卻引來後人的無限遐想與感歎。

7、張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

在中國公學,當時18歲的張兆和擁有無數的追求者。單純任性的她索性給這些追求者編了號碼:“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作為老師的沈從文當時也身在“青蛙”之中。張兆和找校長胡適投訴,胡適答: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張兆和馬上頂回去:我很頑固地不愛他。然而,沈從文一封又一封文筆優美的情書,最終還是打動了張兆和。1933年9月9日,二人宣佈結婚。“青蛙”最終成了“青蛙王子”。張兆和對沈從文的創作影響很大,在《邊城》等小說中,更是直接把她作為文學想像的原型。而她本人,也曾發表短篇小說集《湖畔》、《從文家書》等。

8、楊絳(1911年7月17日--)

1932年,楊絳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學系研究生。這是重要的一年,在這裡,她認識了錢鐘書,擁有了一座快樂的“圍城”。(@高會民)在個人創作方面,從1953年開始,楊絳陸續創作了《洗澡》、《稱心如意》、《弄真成假》等小說、劇本,更有一部分量十足的譯作《唐吉坷德》。2011年,進入百歲之年的楊絳,開始整理自己的作品,閉門謝客,做一個安靜的老人。

9、保志寧(1911?——)

保志寧是上海市教育局長的侄女,滿族人,家居南通,晚清後裔,本人面貌清秀,善於辭令,在大夏大學是學生中有名的校花。1930年代,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王伯群(1885-1944,比保志寧大26歲)為迎娶保志寧專門建造了一座別墅,此別墅設計獨特,占地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88平方米,主樓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共三十二間房,被今人評為“上海十大著名洋房”之首。1931年鄒韜奮寫文章揭發此事,王伯群被迫辭職,並被人戲稱“娶了一個美女,造了一幢豪宅,丟了一個官職”。

10、龔澎(1914-1970年9月20日)

安徽合肥人,父親是蔣介石同學,母親是黃興的小姨,姐姐是後來首任駐愛爾蘭大使,姐夫是外交部常務副部長,自己1937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參加革命後成為中共第一任新聞發言人,思維縝密,魅力四射,她也是後來的外交部第一任新聞司司長,第二任丈夫又是外交部部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