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一个错别字,此皇帝竟然杀了一个尚书一个总督,皇子受牵连

原标题:就因一个错别字,此皇帝竟然杀了一个尚书一个总督,皇子受牵连

我们普通人写错别字,本来也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小珏平时发文写稿,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也经常有错别字。有赖各位读者热心指出,我也厚着脸皮道谢修改。如果是国家文书写了错币字,当然是影响国家形象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但在乾隆时期,曾经因为一个错别字,一名尚书、一名总督为此送命,还处罚了几百名官员,甚至两位皇子都为此受到牵连。

这件事要从乾隆的第一位皇后说起,这位皇后是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这门婚事还是乾隆当皇子的时候,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给他操办的。据说这位皇后姿容窈窕,非常漂亮,生性有节俭朴素,不爱穿金戴银,乾隆皇帝对她“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这位富察氏也很乖巧,不仅对乾隆体贴,和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在勾心斗角的皇宫中,这位皇后始终稳稳的居于中宫之位,乾隆多次写诗赞美她的容貌和品德,史书上对她也不吝赞美至此,认为与历代的贤后相比也不落下风。

可惜,这位皇后生的两个皇子都不幸夭折,这让她悲痛异常,身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在一次伴随皇帝东巡泰山的时候,在山东德州病逝。这让乾隆皇帝伤心欲绝。

乾隆皇帝对于这位皇后的离世有多伤心?因为皇后最后所乘的大船叫做青雀舫,保留了乾隆对她的念想。乾隆下令要将这艘船送到北京,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朝廷征发了几千民夫,几乎拆了北京城门,生拉硬拽,总算才把大船给弄进来。

皇后的丧事也让乾隆皇帝倍加用心,他破例亲自为皇后服丧十二天,每天都去皇后生前居住的宫殿祭奠。梓官移动时,乾隆亲自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都是乾隆皇帝到场祭酒,他与皇后的感情可见一斑。

至于说到皇后丧礼的规格和花销用度,自不待言。恰好乾隆初期又是盛世,所以丧事之隆重,花钱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不仅如此,乾隆对这位皇后的家属也很好,皇后胞弟傅恒年不到三十岁就当首辅,皇后的侄子被乾隆亲自抚养,视同皇子,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宠臣之最,莫过于此。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福康安。

话说回皇后的丧礼,乾隆自然是极端重视。他下令,所有的官员,摘下冠上的红缨,到公家规定的灵堂,哭祭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不准嫁娶,不准听饮酒作乐;一般老百姓,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也不准不嫁娶,不作乐。这是有清一朝,对皇后丧礼最为隆重的。

乾隆在治丧期间,事必躬亲,心情又非常糟糕,导致朝廷的管理从宽到严,他开始变得暴躁易怒。首先遭殃的是大皇子和三皇子。他俩在皇后丧事期间,也没有流露出特别悲哀的神情。这让乾隆看到眼里,怒从心底起,下令“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并将皇子的师傅们罚俸。

这还算是念及父子之情,乾隆对于其他人可没那么仁慈。他在检查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中,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写成了“先太后”。这本来是无心之思,训斥一顿改过就好。然而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他认为朝廷官员对于皇后的事太马虎,不放在心上,于是满朝文武见识到了天子之怒。

主管翰林院的是刑部尚书阿克敦,这事交给刑部处理,让下属审理自己长官。刑部官员见到皇帝盛怒,已经加重处罚,判了个绞监侯。可是乾隆还是不满意,他将刑部官员全部问罪,有将阿克敦照“大不敬”议罪,斩监侯,秋后处决,连全尸也不给留。满尚书盛安、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阿群、兆惠、魏定国等等全部革职。

此事余波未平,由于政治空气紧张,在皇后的葬礼上,许多官员借故而没来,送葬人群稀稀拉拉的。乾隆更加愤怒,已经近乎失去理智。他发现很多官员都剃了头,按照满族规矩,百日之内是不能剃的。于是乾隆瞅准机会,小官太多就流放,抓住最大的两个总督——湖广总督塞楞额、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严惩。由于塞楞额是旗人还不懂规矩,被勒令自杀。

此事后来还牵涉到三四个巡抚,几百名官员,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乾隆再也回不到即为初年待臣下彬彬有礼时代了,连伪装都不愿意。以后的生活,他除了怀念自己的皇后,就把全天下当做自己的奴隶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