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一)

原标题: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一)

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

----以绩溪县为例

黄来生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238期

一、绩溪县红十字运动的历史沿革

作为东南邹鲁的徽州绩溪县,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红十字会组织,但在宋元以来,官方的和民间的具有红十字精神的扶贫救助、捐资助学、给药施诊等活动,诸如义庄、义田、义学、义冢、义举等等,不胜枚举。尤其是历代绩溪徽商及儒林士子,在他们经商致富或宦业有成之后,大多乐此不疲,行善积德,义举遍及故乡,至今犹为人所称道。据嘉庆《绩溪县志》和1987版《绩溪县志》记载:绩溪旧有“养济院,元在县南三里,明以税课局旧地为之。天顺七年,收养孤老六名。成化间,监察御史弋瑄病其隘,令知县刘廷瓒以旧址易方思让南门外伤字号地,开拓建屋三间。弘治七年,收养孤老8名;十一年,收养12名。正德六年,推官张鹏又行知县林鐓重建徽溪桥上。13年,改廉惠仓,仍迁南门外。万历二年,通判徐廷竹重建。七年,知县陈嘉策重修。八年,收养孤老75名,给以衣布、柴薪、棺木等银。国朝仍明旧,康熙年间收养孤贫74名,每名每日给口粮银一分。乾隆七年知县萧昌悯民之孤者众,详请增养24名,亦照前给予口粮。”(嘉庆《绩溪县志》卷四《恤政志•院局•义冢》)又设惠民药局,“元在县治东,救济贫病。明在县前街右,屋三间。正德中,知县林鐓重建并完善设施,设医官提领及内外科医家各一员,药于地方出产及税课抽分药材外,县署购买补足;育婴堂,在县治东,后废;漏泽园,在城南和尚坞,旧有地三亩。万历三年,知县陈嘉策捐俸,拓地2亩,围墙,以瘗死无所归者;许侯义冢,在城南五里快活林路右;章氏义冢,在城南五里快活林路左。章氏义冢,在十二都瀛川宴公亭后,里人章炳文、耀文、耀廷承其父良辅捐置。”(引同上)

绩溪向为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俗谓“三代不读书,胜似一窝猪”。自古以来,崇文重教,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因此自古以来,县乡各地,义学义田比比皆是。清嘉庆《绩溪县志》记载:邑人素重教育,尝办义学于城乡,捐田捐资,以为乐事,旧志载,义学之产,堪比大户之家。“学后松林东边地一角十步,松林西边城脚下地五十步,松林东南边园地一角三十步,城外塘塝上北头地一亩,塘下路南地一亩二角;周丰山原管地一角,周琯原管地一角,周社赐原管地一角,城内荫学大松木一林,城内地一角;县丞张宏鹏助田一十亩十步,租银逐年散给为灯油之费;序班胡廷杰明万历中助五、六都田地山塘三十五亩,共折买田一十八亩三分,租银逐年散给为灯油之费(按此项租银原系学中收取,后系廷杰派丁收祖,半系交学中,半存为宾兴之费);方锐妻胡氏助十三都田二亩二角,地一角四十五步,租银逐年散给为灯油费;方显仁妻汪氏自助十三都田一十亩零,租银逐年散给为灯油费(按胡氏汪氏所助之田,系兴字七百四十一号5分5厘,七百四十二号田4分5厘,七百八十号田4分6厘7毫,又同号田7分,以上四号同在土名德锦。又温字一百八十一号田1亩2分3厘,一百八十八号田1亩4厘6毫,一百八十九号田7分9厘3毫,四百二十三号田4分7厘1毫,以上四号田同在土名六亩邱。又清字三百九十三号田5亩4分,在土名潭石。共计一十一亩零,仍田一亩零并胡氏所助地业遗);曹帮瑞,雍正年间令子天蔚助7亩,田5亩,租银逐年修理学宫,系王字八百八十号田5亩,八百七十七号塘1分1厘,土名马鞍山;曹谦光,雍正年间助七都白字号田9分,租银逐年修理学宫;坊市11家,排年黄张朋等助九都田1亩2分5厘,乾隆三十一年批入学内修理学宫,系效字号土名柏枝湾金花田;宋淳熙五年,知县叶楠买田36亩以养士,又以30亩储租,为后修葺费,不载捐置来由。”(嘉庆《绩溪县志》)以上所举,均为县民崇儒重教,自觉自愿为本县义学捐置的义田。

又据1987版《绩溪县志》记载,绩溪县民素来崇礼尚义,收养弃婴抚育成人。“境内弃婴,多为县外流入人员所为。本县贫户弃婴,必经人与收养户谈妥,先弃后取,互不见面,日后不往来。清县治东设育婴堂,嘉庆十五年前废。民国时期曾有弃婴盛篮筐中悬挂于富户大门环,或置于观音庙、土地庙内,被县人收养。民国35年5月19日和23日晨,城内西街口文化服务社与东街口张荫之宅门,发现弃婴。前者募捐数万元交民户收养,后者自贴数万元觅人收养。新中国建立以后,偶见遗弃私生子,女婴或先天生理缺陷婴儿,有的婴儿身上放有抚养金,或觅收养人商妥条件,弃指定地点。健全婴儿多被县人收养,余为民政部门安置。1960年2月绩溪县接受芜湖市遗弃婴幼儿137名,在旌阳公社南关大队创办社会福利院,收养婴幼儿226名。后追退43名,群众领养13名,入院已患重病91名。年底在院119名。是年支出收养设备费1559元,管理费3754元,生活、医药用品费2.2万元。翌年旌德复县后,归其民政科管理。1961年,绩溪全县有孤儿159名,部分由群众领养、代养。同年7月,在华阳公社埠头上建儿童福利院,有院长、会计、教师及保育、保健、炊事员等。9月份收养2到15岁孤儿77名,分班施教,定期保健检查。讫1964年安置59名,其中就业16名,群众收养作子女31名,年满15岁自愿回乡安置4名,查明不属孤儿遣回2名,亲戚领回6名。1962年6月裁撤,并入歙县儿童社会福利院。至1958年,绩溪各地人民公社均办起了农村敬老院,1961年又撤销,老人回队分责任田。后在各地实行五保户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4月至5月,临溪、扬溪、和瀛洲乡复办敬老院,县补助9600元。敬老院设院长、会计和护理兼炊事,置有电视机、电风扇等。院内供养五保对象30人,粮油由村委会统筹,每人每年稻谷500至600斤、油3.6至7.2公斤,并供部分干柴。乡政府提取社会救济款补足生活需要,供给衣物及零用钱,医药费实报实销。翌年6月后,县政府拨付生活费,每人每月10元。临溪敬老院还设有收录机、照相机、洗衣机等,被评为徽州行署先进敬老院。是年三院共23名院民(残疾2人),集体供给4753元,人均393.8元。1986年有床位36张,收养26人(残疾2人),集体供给生活费7000元,国家发给每人每月救济费15元。翌年收养22人(五保老人20,残疾2人),集体供给生活费8000元。是年金沙乡石门坑村办敬老院,收养老人2名,人均生活费300元。四院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固定资产7.5万元,院办副业纯收入3000元。

上述义举义行,有的是官方的,有的是民间的;有的是徽商义举,有的是儒林士子官宦义行,但都毫无例外的体现了程朱理学的“义理”精神。自宋元以后,在绩溪历代县志和民间谱牒资料上为社会公益事业倾囊相助的慈善事迹屡见不鲜,虽非明确表明人道主义,但其实质上就是红十字精神“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和统一、普遍”的具体体现。虽然现在各地红十字会的具体业务与古代扶危济困,修桥补路,见义勇为,施诊给药,捐资助学,赈灾冢葬等等有所分别(其中一些业务如恤孤赈灾捐资助学等划到民政部门),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

1991年,绩溪县红十字会设立并挂靠在县卫生局。2011年1月,绩溪县委决定理顺县红十字会的运作管理体制,将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调整为同级政府领导联系,机构单独设置,列为群团机关管理,为正科级全额供给事业单位。2012年5月9日,召开了县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县政府副县长黄涛英当选为会长,会议聘请绩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李前智任名誉会长。以此为标志,绩溪县红十字会正式理顺了管理体制,成为完全独立的县级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东南邹鲁的义理传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更系统规范的内容充实。

绩溪县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救灾备灾、社会救助、防病指导、应急救护培训、推动无偿献血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主动参与,积极开展救灾备灾。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县红十字会总是在第一时间通报灾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救援、第一时间组织募捐。2008年“5•12”汶川发生大地震时,第二天就全力实施了募捐救援工作,共募集抗震救灾善款90余万元,医疗物资12万元,并组建了两支医疗防病预备队伍,随时奔赴灾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县红十字会又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募捐活动,共募集抗震救灾资金12万多元,所有募集的款物均通过省红十字会捐往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取消周六、周日休息,在网站等媒体上发布募捐倡议书,号召爱心人士捐款;共募集资金69477.8元,全部转到市红十字会,由市红十字转达灾区,帮助灾区重建家园。2013年6.30暴雨洪灾共接受救灾物资128825万元,全部下发到有关乡镇,发放到灾民手中。

绩溪县是一个气象地质灾害较多的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气象地质灾害的发生,每当灾害发生时,县红十字会及时核实灾情,及时组织救援,积极争取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支持。近年来累计发放救灾大米30吨,棉被200余床,合计金额11万元。

尽心尽力,稳步推进人道救助。县红十字会始终秉承“人道、博爱、奉献”宗旨,尽心尽力,稳步推进人道救助工作。2011年该县一名志愿者成功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一名志愿者正在通过红十字会联系捐献遗体;2010年接受上海增爱基金会、美国LDS慈善协会捐助的260辆轮椅,300台助行器,及时发放到残疾人手中;2011年底为我县四户贫困的慢性肾衰、肿瘤等大病患者家庭送去慰问金11000元,为这些贫困家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扩大联络,扎实做好援建项目。绩溪县农村一些地方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县红十字会积极对外联络,争取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建设。2008年省红十字会投入46.75万元参与建设荆州卫生院,投入5万元建设上庄宅坦村博爱卫生站。2010年国家红十字总会投入80万元建设上庄学校百惠教学楼。2011年上海增爱基金会投入80万元建设瀛洲卫生院。县红十字会全程监督项目的实施时间、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及时投入使用,发挥社会效益。

动员社会,普及应急救护培训。绩溪县红十字会注重突出应急救护培训的群众性、普及性和实效性,向多行业、高危人群及普通百姓延伸,走进企业、农村、社区和家庭,不断增强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健康讲座的形式向居民普及急救知识,全县每年开设讲座130余场,3960多人接受培训;2011年4月,县红十字会组织县医院、中医院医疗专家为县消防大队全体官兵进行了现场救护知识培训,要求接受培训人员掌握救护新概念,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创伤救护以及心肺复苏等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广泛宣传,努力促进无偿献血。县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全县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协助献血办共同完成全年无偿献血招募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和现身说法,使该县的无偿献血工作从干部职工向普通市民、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市民的无偿献血意识不断提高;从2009年开始,每月17号定为无偿献血日,初步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确保了全县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确保了病人临床用血的安全。

此外,在红十字精神传播、预防艾滋病等其他人道主义事业方面,多年来县红十字会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为推动绩溪县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公益意识的提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系绩溪县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