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资本张震:年轻投资人需要交学费

  

  高榕资本办公室的装潢朴素而特别。地板与陈设是稳重的棕色,天花板则是青翠的绿色,分别是根系与叶子的颜色。

  正如成立近三年的高榕资本,生长之姿似一棵葱郁、茁壮的榕树。

  高榕募资速度很快,管理着 6 支总金额折合逾 80 亿人民币的基金,体系化的 LP 正如庞大扎实的根系;被投企业发展成绩亮眼,多个投资项目已成功退出,如同繁茂蓬勃的枝叶。高榕是新兴 VC 中毫无疑问的领跑者。

  作为「2016 VC 投资人年度影响力榜单」中的「年度影响力投资人」候选人,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曾投资和管理的项目包括:暴风影音(深交所上市)、3G 门户(纳斯达克上市)、IOBit(香港上市)、DealeXtreme(香港上市)、神州付(香港上市)、蓝港(香港上市)、蘑菇街、贝贝网、吉比特、Razer、诚迈、跟谁学、凡普金科、慧科教育、量化派、钱袋宝(美大集团收购)等等。

  谈到对 VC 从业者趋于年轻化的看法时,张震说:「新入行者需要学会拥抱挫折,只有踩过坑,经历过彻骨之痛,才能成长,该交的学费必须要交,VC 就是一个强者生存的行业。」

  

  专访浓缩精华版视频

Q1:哪些创业者身上的特质是您最为看重的?(0:19)

Q2:您怎么样看待现在 VC 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0:49)

  Q:您主导投资了非常多的知名项目,哪些创业者是令您接触时特别难忘的?

  张震: 每个创业者都是与众不同的,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打动我。这也许是他对行业的理解,也许是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也许是优秀的团队构成,也许是业务上的阶段性成果。

  举例来说,我与拼好货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初次见面时,谈话仅持续了 15 分钟。在 15 分钟之后,我就决定投他。在谈话过程中,他提到美国的公司 Jet.com,他们一开始的模式是去模仿 Jet.com。其实我们也对 Jet.com 做了很多研究,我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还算可以。但当他反问了我几个问题时,我发现他看问题的维度比我们要广,理解也更深。就是那种高手过招的感觉你知道吗,一试便知有没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天使投资人,包括(顺丰创始人)王卫、(网易创始人)丁磊、(原淘宝网总裁)孙彤宇、(Vivo 和 Oppo 的创始人)段永平。他们都是天神级的人物,而且与他认识十年以上,这样强大的背书也支持了我的判断和决策。

  Q:您会去做很多的快速决策吗?

  张震: 快速决策的基础是你对这个行业必须足够了解,而且你要对创业者和相关背景有一个全局的判断。讲一个案例,我们参投了蘑菇街,我对陈琪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比女人更懂女人的男性创业者」。

  市场对当时的蘑菇街是有一些质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果阿里封杀你,会怎么样?你这个公司还能生存下去吗?」其实我第一次见陈琪时也没能免俗的问了这个问题。但是陈琪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他说:「咱们不要想这个概率有多大,就置之于死地去思考好了。假设支付宝今天已经把我们封杀了,那我们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依然值得投资?」当时他这种决心立刻就打动了我。

  在那一刻,我知道陈琪早已做好了事先的预判和准备。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像墨菲定律说的:「最坏事情永远会发生」,封杀成为了事实。但蘑菇街却一路发展一直到后来收购了美丽说。这是因为他在战略考虑上,永远想得很长远,永远给自己足够的提前量。我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人,你不需要跟他谈很久就能做出判断。

  Q:哪些创业者身上的特质是您最为看重的?

  张震: 第一就是他要很 Sharp。我最怕的是什么?跟创业者见面聊了一两个小时,我充满耐心地聆听,但听下来以后,却没有听到深刻的、有洞察力的东西。但有些人不一样,像陈琪,一句话就能打动你,非常 sharp。

  包括拼多多的黄峥也是一样。他们的模式类似于线上的 Coscto。当时他抛给我一个问题:「你知道 Costco 非实物类商品占它整体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吗?」要知道,我们也对 Costco 做了不少调研,但这个问题却把我问住了。因为当他这样问,我就会去思考他问题背后的潜台词。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目的是什么?……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视野。

  我觉得 Sharp 跟聪明还不一样。聪明只是一种学习能力,而 Sharp 是一种出色的判断力,是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数据,一针见血地看到里面最核心的本质。

  第二点是他的执行力。今天不管你在做任何一个领域,团购、共享经济、直播,只要有一家起来,就会有无数个竞争对手杀进来。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在今天不等于商业机密。特别是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是透明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通过试用你的产品,或者通过反向编译得到你的设计。

  因此如何能够杀出重围,我觉得是对团队执行力的巨大考验。比如王兴,我非常尊敬他,千团万团大战之后,最终胜出的是他,这绝非偶然。

  Q:您曾经说过中国合格的 VC 并不多,但现在 VC 却越来越年轻化了,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张震:我认为 VC 投资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我觉得很多投资人也有艺术家的气质,具备天生的判断力,这是一种天分。但对于更多的投资人来讲,它更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学科。

  既然投资是一门学科,那就意味着你要积累学习的时间,要交学费。今天年轻的投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大家还是持续地要去交学费。包括我这样从业十几年的老兵,也依然需要继续交学费。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过去走过的坑,不要再掉进去,这很重要。

  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也有前辈跟我讲:「这里是一个坑,你要当心」。我当时觉得这都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怎么可能嘛,我运气也不差,我可以大步迈过去。但是最终你会发现,很多坑,如果你没有掉下去过,没有真正体会过那种彻骨之痛,你就不可能从里面提炼出经验与教训。

  今天很多优秀的年轻投资人进入行业,会给行业带来活力,也会给创业者带来福音,因为更多的投资人意味着创业者更容易拿到钱。但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大家首先得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长跑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大家需要学会拥抱挫折。

  我经常在我们内部讲,年轻的团队成员必须锻炼出一个非常强的能力,叫「挫商」,大家都说情商、智商重要,我觉得「挫商」也很重要。因为 VC 是一件苦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统计的规律,投资的项目永远比退出的项目多得多。

  你有 10% 的项目退出,就已经做的非常优秀了。有的基金可能投 100 个项目都看不到退出,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更少了。这就是风险投资的一个现实:你投资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但退出的可能远远没那么多。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四种情况会让你痛苦。第一个是你都没机会去接触那个项目,它就被别人投了;第二个是你看到一个项目,把它 pass 了,结果这个项目成长为独角兽了,你无限怀疑自己;第三个是你看到一个好项目,也做出了正确判断,但你发现那些如狼似虎的前辈同行们都在,从资源和各种角度,你需要跟他们拼,最后你没能拿下它;第四种是你好不容易拿下了一个项目,结果发现它完全没有象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实际情况可能与你想象的相去甚远。

  即使你做了很多尽调,依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问题,你只有真正进到项目里面,才会发现。所以,对于年轻的投资人而言,每一步都存在巨大的挑战。

  我刚入行时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看到新项目总是非常兴奋;然后经历挫折,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看什么项目都充满缺陷;之后才逐渐找到了平衡。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你才有可能成功。投资人都需要去持续学习,再成功也要继续交学费。

  所以我说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去拥抱失败,不要惧怕挫折,该交的学费必须要交。VC是一个强者生存的行业。

  Q:那您有没有这种经历「挫商」的阶段,经过了一些关键的节点?

  当然有。我在 IDG 资本早年从业的时候,投资过一个项目,当时投了大几百万美金,还做了对赌。我们当时认为项目的业绩表现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而且那个创业者之前的经历也很成功。

  结果后来这个公司完全不在状态,公司经营失败,投资的钱很快花光了。试想一下,当时这样一个包袱压在一个年轻的投资人身上会有多大的压力?我当时真的每晚都做噩梦,很多时候夜里醒来,迟迟无法入睡。

  但我后来还是从各种角度分析、尝试,找到了解决方案。最终这个公司并给了IDG资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因为他们的知识产权的价值正好可以对接过去。后来那家企业成功上市了,那笔投资也给IDG资本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我其实很幸运,找到了方法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但肯定不是所有项目你都可以这么lucky。但我觉得年轻创业者应该去经历这样的「折磨」。当时会觉得如同经历了人间炼狱,但这也是一种收获。只有你走过了这一切才能变得更坦然和淡然。再遇到各种困难时,才会觉得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你该交的学费,是省不了的。

  Q:高榕募资与扩张速度一直很快,您认为哪些原因可以让一个机构迅速成长?

  张震: 首先他需要有一个核心的团队。我们三个合伙人过去就非常了解彼此并且一直在一起共事。秉性、特长、甚至缺点,我们都互相知道,也能够接受。我们深知对方的做事方式、风格,所以高榕的团队非常稳定。一些新基金除了某一核心的合伙人外,其他合伙人都是慢慢加入进来的,这可能就会遇到一些挑战。能与高翔和岳斌这两个这么优秀的合伙人共事,一起共享挑战,我真的很幸运。

  第二点是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老兵,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所以在过去风云变化的 2、3 年里面,我们也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举例来说,去年 4 月之后,A 股开始大幅上涨,而 9 月份以后,又开始下跌。去年的诱惑也非常多,包括新三板的红火、战略新兴板的呼之欲出等等。能够始终保持冷静,是源于我们多年的经验积累。

  在高榕今年的 LP 年会上,我们向 LP 展示了一张图,图的上方是上证指数的走势,下方是我们投资项目的数量。二者相对比,正好能看出是完全相反的趋势。

  市场特别火热的时候,我们就按兵不动;只有当市场冷下来时,我们的投资节奏才提升上去。因为VC这个市场的估值受到二级市场的显著影响,二级市场的火热一定会把创业者的心气会带高,永远会有人买涨不买跌。巴菲特说:「 」这句话每个人都理解,但能做到的却很少。

  大家都在谈资本寒冬,但这个跟我们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在我们投资的约 100 个项目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挂掉的。我们已经在 7 家公司上实现了成功退出(不含新三板),其中 1 家 IPO,另外 6 家是并购或者股权转让,此外还有 6 家公司上了新三板。我们基金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候,就分别给我们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 LP 进行了现金分红。而今年净利润超过 1 千万美金的被投公司就差不多有 15 家。要知道,这里面很多公司我们投的都是他的天使轮或 A 轮。我们基金本身从成立到现在还不足3年,这样的投资成绩和现金的回报,足以证明我们团队的能力。

  高榕在过去两年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我们最看重的是 AVCJ 在 2015 年给我们颁发的「亚洲 VC 最佳募资奖」,因为评委是 10 家全球知名的 LP。LP 和 GP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GP 往往希望独占项目,而 LP 则会和很多家同行一起共同投资一家 GP。主流基金背后的 LP 是共同的,各家 VC 的数据在他们面前都是透明化的。这些 LP 放心把钱交给高榕,把这个奖项颁给我们,充分表明了 LP 对高榕业绩的认可。

  第三个是我们创业的时机真的很好,踩在了一个大风口上。2014 年是中概股表现最好的一年,所有投资人都看好中国市场。很多创业者也在审时度势,看到牛气冲天的市场也选择在那个时候出来,所以 2014 年涌现了很多优秀企业。再者,国家的互联网+ 战略也在当时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许多领域的互联网改造进程都是白纸一张,房产、汽车、金融等等领域的投资竞争远不如今天激烈,所以我们有幸投资了很多成长很快的公司。真的要特别感谢这些创业者,他们的成功帮助高榕获得了快速成长。

  Q: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现在中国的投资行业,您会用什么?

  张震:这个挺难回答的。结合前面的问题吧,我觉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两层含义:第一个是优秀的企业家层出不穷,从之前的 BAT,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再到后来的互联网+、O2O、人工智能等优秀的企业,不断创造着财富神话;第二个是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90后、95后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年轻创业者提供更贴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形态,也就会促进投资团队的年轻化。在中国做事,咱们都有感觉,你要跟人合作,首先要跟人家做朋友,如果你们中间有好几个代沟,他可能就觉得「你是我老爸那一辈的,跟我谈什么人生和兄弟」?所以我们的投资团队也要相对年轻化,同时我们也会把高榕打造成一个帮助年轻投资人实现人生梦想的创业平台。

  Q:您觉得作为 VC 投资人,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什么?

  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多年。我 2002 年研究生一毕业就选择加入了风险投资行业,是因为当时我觉得风投这个东西很酷。那是互联网大潮的年代,风险投资走在风口浪尖上。这让我觉得这个职业很 Sexy,充满未知和挑战性。但当热度慢慢减退后,当你熟悉和了解了这个行业,当你交了很多学费后,你就会往深层次去思考:你究竟适不适合这个行业?它是不是你终身的职业选择?

  我觉得投资是一个帮助别人很好的途径。因为投资是有慈善属性的,你实际上是在做善事。不是每个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都能得到家里的财富支持,而我们可以做的是给予他们机构化的帮助。

  对于整个国家、社会来说,这也是很大的贡献:解决就业;给国家贡献税收、解决民生。再进一步说,你投资的公司可能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积极的层面。VC 有很多种,而我们是属于最单纯的那种。我们完全靠市场化的力量,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就是很阳光地创造财富。

  VC 其实不是个人回报最高的行业。根据统计,在美国的前一千位富豪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做实业的,只有一两个是做 VC 的。我经常开玩笑讲,一流人才创业者、实业家,二流人才才做 VC。但我觉得 VC 能带来的是更多人的幸福和快乐,这也是我选择创业做 VC 的重要原因。

  Q:那您有没有想过去创业、做实业呢?

  张震:自从我入了行以后,我还真的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大家可能要去分析自己,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我的比较优势不是在一个领域扎的很深。有些人是天生的创业者,比如李彦宏是对搜索引擎的技术理解很深,比如马化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我自问过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我是一个知识结构比较综合的人,我拥有工、法、商三门学科的背景,那什么事情能把我的这一优势体现出来?把我的知识积累发挥出来呢?毫无疑问,VC行业应该是我最好的选择。

  Q:您接下来重点关注的领域或方向会是什么?

  张震:看投资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跟大的产业格局、社会政治、宏观经济的环境相挂钩。我们需要从供需两端来思考。在供给端,中国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所谓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同时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以每年 13% 的速度成长;2020 年中国就会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什么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好方法呢?其中一个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互联网+。用互联网来改造落后的产能,提高效率,降低对人力成本的依赖。还有一个,我称之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实现是基于大数据的,它可以从大数据中得出很多经验。过去的业务都是离线的,所以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做。但今天很多业务都是在线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大数据基础。

  从需求端来讲,我觉得就是消费升级的机会,前面是产业升级,这里是消费升级。

  大家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会想到品牌的消费、娱乐内容的消费,满足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所以未来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今年行业内很多投资都围绕内容、娱乐、体育等领域,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面对趋势,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你不能太早进入,太早会死在沙滩上;也不宜太晚,否则前面的人已经占尽了优势和机会。

  其实各家投资机构对于方向的判断是差不多的,谁都没权利也没能力阻拦别人去关注你看好的领域。所以大家拼的是谁能找到这个领域里最优秀的创业者、并且有能力参与到最优质的项目中去。

  Q:有没有什么领域或模式是比较热,但您并不长期看好的?

  张震: 目前的一些热点不适宜讨论,可以说些过去两年我们曾经经历的。比如海淘。海淘有一段时间很热,但我们一家都没有投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去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分析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从 0 到 1 」这本书大家都很熟悉,它讲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成功的企业需要在一个细分市场里面形成一个「垄断」。

  那么海淘能形成垄断吗?

  第一是货源,可能都是从国外的连锁百货,比如老佛爷、梅西百货,去采购尾货。但一家创业期小公司能拿到独家供货渠道吗?不光是百货公司,还有大的品牌商,都是具有很强的溢价能力的。你不给现金,人家不会供货。我们当时没看到哪家企业有实力完全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第二个是我们所谓的物流配送这一端。大家都说「我的产品放在保税仓,然后通过第三方物流可以当天送达」。但请问,保税仓是你自己的吗?第三方物流顺丰四通一达是你的吗?都不是。

  所以从两个端来分析,这个领域在可见的时期里都没有办法形成竞争壁垒。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个好的方法降低获客成本,但我不认为这能构成长期的竞争壁垒。从大公司的角度看,京东、淘宝已经有现成的用户量了,进入这个市场的的时候,只不过是增加一个业务维度。所以在当时,我们内部决定不投资海淘类的项目。

  目前看来,这一选择还是正确的。

  在投资行业不断升级迭代的大环境下,华兴资本结合旗下早期 FA 团队华兴 Alpha 打造的融资服务平台长期记录的精准数据,期望通过「 VC 投资人年度影响力榜单」及12 月 21 日即将举行的颁奖盛典,汇聚行业顶尖资本伯乐,为前沿交流提供窗口,辅助行业未来发展。本次榜单入围均以近三年投资项目的市场成长情况作为评定基准,力求以真实数据彰显影响力。

  张震正在参与年度影响力投资人」榜单评选,入围标准如下:

  合伙人年限 5 年以上;

  近 3 年投资出不低于 2 个为当前市场估值超过 5 亿美金的项目,且投资轮次在 B 轮以前(含 B 轮)。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颁奖盛典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