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 罗永浩向左 雷军向右

  来源 | 虎嗅网

  罗永浩向左,雷军向右

  想当年,罗永浩为了做手机而拜访雷军,并对雷军的产品品味嗤之以鼻时,估计并没有考虑过,在他之前,另一位同样草根出身,因手机而与雷军结缘并拥有过一段蜜月期的黄章,已经与雷军彻底翻脸。

  我们并不清楚雷军是否因老罗公开质疑小米的品位而心存芥蒂,只知道,宣称被雷军剽窃了思路喝光了可乐的黄章,心里的石头可能是很难放下了。考虑到讨教者和被讨教者的身份转换,并且罗永浩当时应该是空手前往,并没有带可乐或者中南海香烟之类的伴手礼,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雷军和老罗的矛盾显得不那么深刻。

  比起同样出生于1969年12月,同样爱抽中南海香烟的张小龙,雷军及其小米的命运不太顺利;而不抽烟只喝可乐的老罗,如今可能是因为过劳肥,被卡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进退两难,以至于要出来与另一位老罗谈谈人生,疏解一下长时间守着乔布斯墓碑带来的心力交瘁。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手机的产品经理,笔者当年在知乎上对老罗做机表达出了由衷的不看好。至于小米,近两年手机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断崖式下跌,遇到的麻烦似乎比老罗的锤子更大条一些。今天,复盘两位以跨界著称的老师这几年的所作所为,我们试图还原一些手机行业背后的规律,为小米的一蹶不振,以及锤子的无法雄起,找到可能的解释,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反转机会。

  手机行业不值得外行来做

  我本人,对于2011年后新入行的手机行业玩家,是一贯看空的。四年前年在知乎,我有这样的回答:

  

  

  所以,无论老罗对于手机有怎样的情怀和执念,做手机对他而言,都是一个不亚于改朝换代的挑战。从来只有时势成就英雄,让雷军上天的风口,并不会再吹起一个吨位更大的、非科技行业的老罗。情怀和热爱,并不能解决专业性和资源问题。当老罗以巨大的代价成为了一个手机行业的业内人士时,当年的时势早已不存在了。对任何人而言,时间成本都是最大的成本。搭上了自己的名声不算,还搭上了自己和一堆人的时间成本,老罗的损失可谓惨痛。没办法,逆势而动,就是这样的残酷。

  雷军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比起罗老师,雷军老师的最大优点是IT行业劳模出身,又用了几年跳出一线做投资做思考,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懂得顺势而为,懂得搞大新闻,和媒体谈笑风生,虽然没有闷声发大财,也算闷声装大逼了。比起闷声作大死的罗老师,雷军老师真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们都以为小米是做手机的,其实人家是搞资本运作的。小米手机成不成不重要,用融来的钱投出一堆生态链企业,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块云彩会下雨的。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小米手机是雷军整个战略布局的基本盘,在生态链战略尚未站稳的时候,基本盘发生问题,事业是要出大偏差的。小米手机可以不赚钱,但市场份额一定要稳牢,要成为整个小米生态链传说中盘古开天地的关键一环。前有魅族叫板低端机,后有乐视成本倒挂冲击高端机,抬头有华为金立,低头有OV逆袭,雷军老师的战略在制造业和消费类电子间摇摆不定,换言之,小米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来回飞奔,把守着乔布斯墓碑的罗老师眼都晃晕了。

  要做好手机,有什么先决条件?

  抽中南海香烟、喝可乐的人何止千千万,用这个共性来总结一些人生的经验,当然是玩笑话。但是,手机行业确实有一些看上去很诡异的规律可以总结。

  我们不妨拿几个手机行业较为成功的品牌找找规律。苹果在进入手机行业之前,于2001年推出了iPod。魅族在进入手机行业之前,于2003年推出了魅族MX(mp3)。OPPO在进入手机行业之前,与2004年推出了第一代mp3产品。所以,老罗做机不顺利,是因为没有先做mp3?

  苹果从iPhone4开始采用自己的A系列处理器,也是从iPhone4开始苹果手机才走入主流;三星从GalaxyS1开始采用了自己的蜂鸟系列处理器,于是Galaxy系列持久热卖;而华为手机的翻身,也是从旗下海思半导体的处理器成熟开始。所以,小米现在后劲缺乏,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处理器?

  其实,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恰恰代表了手机厂商的两大流派:消费类产品派,和制造业技术派。为何做MP3起家有利于消费类产品派,因为通过MP3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为品牌做铺垫,打造和锻炼渠道代理商体系,有利于对消费者建立有效触达;为何做处理器有利于制造业技术派,因为向供应链上游走(硬件和操作系统),有利于建立技术壁垒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供应链的瓶颈效应。至于苹果,两派合一,登峰造极天下无双,但也搭上了创始人的性命,确实令人惋惜。

  现在,大家觉得,小米和锤子,分别属于哪一派呢?

  左派的老罗,和右派的雷军,一度搞错了自己的位置

  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当年苹果干掉诺基亚,并非靠拿出了“更好的手机”。要说做手机,诺基亚确实已经登峰造极了。但是,比起诺基亚“能上网的手机”,苹果做的是“能打电话的互联网终端”。这种质的区别,导致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连一款拿的出手的产品都没有,如同冷兵器遇到了火器,直接KO出局。

  技术派出身的雷军,当年却让小米以产品流示人,贴近消费者,主打年轻化品牌和渠道短平快。但很可惜,用过小米的年轻人,有钱了并不会再换一台高配版小米;靠小米赚到钱的黄牛,在缺货溢价消失后也并不为小米所用。想走消费类产品派的路线,却没有在品牌和渠道上有所积累,这是小米最大的软肋。

  人文派出身的老罗,倒也没有能力在锤子上搞出什么高科技,只好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做优化。要命的是,消费者对手机的基础功能缺陷是零容忍的,更不能容忍在2014年还有一款售价3000元以上的手机,存在信号差、发热、卡顿、装配工艺不稳定的问题。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锤子,却喜欢搞一些看上去很技术很炫酷的、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黑科技,在品牌和渠道方面无所作为。

  从小米以手机作为跳板全面进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动作来看,雷军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产品右派。自由化、错位竞争、剑走偏锋、资本运作。而原教旨主义做产品的老罗,则是一位激进的产品左派,认为靠一些所谓的微创新可以打响一个品牌。可惜的是,造化弄人,每年给开源技术社区捐款的锤子,在技术上全面落后;而本该科技至上的小米,越做越像个“美的减去格力”的家电厂商。好不容易开始搞芯片,也只能和联芯这种在业内毫无存在感的厂家合作。

  小米和锤子,何去何从?

  其实分析到这里,解决方案基本也出来了。但是,时间窗口毕竟过去了,故事讲得太久,以至于让听众失去了新鲜感,这个才是最可怕的。对于资本市场,耐心自是有限。对于参与创业的团队,五年征战已白发,本来想做升天的鸡犬,最后没有升天只好作鸟兽散,给人以大势已去的感觉。

  对于小米而言,手机这个故事,可能确实是讲到头了。好在之前埋下的众多伏笔,已有开花结果之势,品牌也算站住了脚,不妨做做消费类电子行业的优衣库,继续挣点小中产的钱,同时向供应链上游继续深挖,在下一代技术换代来临之前,看看有什么有潜力的好东西可以收入囊中。只是在此之前,产品形象还是要维持好,不要再做小米电视4A这种傻大黑粗如同苏联货一样的产品,则他日翻盘可以期待,毕竟隔壁的乐视,资金链捉急,没准能被熬死呢。

  至于锤子,鉴于M1系列销量再次不堪,基本失去了被收购的价值,作为老罗,这几年心力交瘁,可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不妨再找雷军做一次深度交流,记得带上烟和可乐,看看合并的机会,左右派中和一下,相信也算皆大欢喜。生意就是生意,作为企业家和成年人,拿得起放得下,也是一种美德。

  小米若输,可能输在雷军的执念上

  3月19日,我刚说完了百度的问题,吴恩达就辞职了。当然不是我黑的,事实上这种事情酝酿一定有一段时间了,不过我确实看出了问题,算是放了一个马前炮。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最新的手机市场调研报告,现在又找不到了。但几个数据我记得很清楚,华为大约22%,OPPO 21%,vivo 19%,还有华为的荣耀有7.5%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华为系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30%。而小米的市场进一步下挫,市场占有率不到5%。

  5%是什么概念呢?中国一年大约有5亿部手机出货量,假如全年5%的话,大约有2500万出货量。由于小米在海外没有啥大的起色,销量不大。这样的话,今年的总销量有可能跌落到3000万台左右。这跟2015年时的8000万台简直是天壤之别。

  3000万会死吗?跟许多手机厂商相比也不算低啊。

  会死的。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从穷往富过容易,从富往穷可就难了。假如3000万是“又创新高”,那就是好事。但“又创新低”是极大的坏事。

  除了趋势、士气方面的软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资源是按照高峰时期配置的,到了低谷,刚性的资源消耗是很难搞的。

  雷军透露小米现在是1万人的公司了。OPPO不到1万人,vivo可能只有五六千人。华为最多,大约有1.6万人,人家的人均出货量都超过小米的5倍、6倍、甚至10来倍了。何况这三家手机的平均售价还高出小米一截。

  到了这个份上,真的很难,心疼雷军啊。

  有人肯定会说,小米并不止手机,还有其余啊。没有还好点,有就更糟糕。

  手机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大约有7000亿 — 8000亿之多,是单一产品最大的,当然它只有汽车市场的四分之一。但你想想汽车多复杂,手机多简单啊。我一直说,从厂商的角度说,手机是天底下最好的一种产品,有能力就做手机,其它都是浮云。做得越多越不好。等着生态之类的赚钱,那要猴年马月,而且能不能产生真正的竞争力还很不乐观。

  那么,小米为何这几年经历了天堂地狱呢?

  答案就两个字——定价!

  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年的手机事。

  2013年7月31日,小米大热之后,雷军准备更上一层楼,发布了更加廉价,性价比更高的红米手机。从意图上看,他是想通过非常低的价格尽管杀死竞争者。

  本来业界人士预期的价格是1199元,如果定价999元即可碾压市场。最终,小米把这款手机价格定到799元,远远低于市场上同类机型的价格。红米这个定价其实是互联网凶狠打法的延伸。

  凶狠的定价并未杀死竞争对手,反而让小米品牌和低端、屌丝等词逐渐捆绑在一起。

  当时,“屌丝”还是一个很酷的词,人人自称为屌丝。词汇的意义演变很快,不久屌丝这个词就恢复了它的本意,屌丝就成了一个贬义词。但小米一系列定价策略的失败让本来有辉煌开局的小米陷入泥沼不能自拔。

  2011年8月16日,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引爆了网络直销手机模式。18日我就写了一篇《小米的超限战》预言小米模式会取得成功。他们发布红米之后,我马上又写了一篇文章直言小米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虽然次年销量大增,2015年甚至登顶中国手机销量榜首,然而,他们2013年发布红米埋下的错误日益发酵。很快就成一鸣惊人的公司泯然于众人的公司。

  为什么我当时就断言红米价格策略失败?

  因为行业有相似的案例,就看你是否有洞察力。苹果在iPhone和iPad上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我发现iPad为了从成熟的笔记本市场中挖出一块市场,把价格定得比较低,以至于其它厂商如果再给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是十分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iPad能垄断市场吗?我查了资料,证实即使iPad有非常好的性价比,还是垄断不了Pad这个市场。于是我就推测出手机价格和市场的大致关系。很清楚,红米的超低价策略并不能奏效。

  事实上,红米定价999元也可以卖掉1000万台。比定价799元整整多出20亿的利润,可以把这个钱投进去打广告或者进一步打造产品竞争力。如果它当初选择了高200元的定价策略,后来小米真有可能成为手机行业的霸主。

  2014年9月4日,华为发布了一款叫做Mate 7的手机,低配定价2999元,高配定价3699元。华为为了冲击高端市场,采取爬坡式的定价策略。在这款机型之前,已经尝试了4、5款机型,效果都差强人意。对这款手机,主管和销售部门都没有信心。本来的预期就是买个几万台,把价格往上顶一顶,用“价格假象”带动一下品牌,所以备料非常少。

  没有想到,这款机型上市十多天之后就引爆了市场,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都一机难求,代理商加价销售,赚得盆满钵盈。本来的预期是“价格假象”变成了“真实高价”,一下子就把品牌议价提高了一个档次,给渠道带来了信心,形成正反馈,好事不断落到华为头上。

  雷军是个能人,天才,是排名前几名的富翁。小米输在他的执念上了。前几天在央视上,他还委屈地说,他们卖低价、高性能反而成了槽点。

  然而这就是事实,雷军现在还经常把什么新国货、信息不对称之类的放在嘴边,也遭到另外一个大富翁段永平反击说,信息不对称之说就是说消费者是白痴。

  嘴炮的事,此处不评论是非。

  但是,所谓信息不对称其实是永久的,很多互联网人天真地认为只要信息充分流动,迟早对称,这可就大大的错了。

  小米现在还在犯另外一个战略错误,就是自己研发手机芯片。

  有人会说,华为自己研发芯片的策略不是很成功吗?是的。但就算是华为自己研发芯片,走的也是一步险棋,用了5、6年的时间才扛过来。从2010年支持山寨机的芯片开始,然后2012年的K3V2暖手宝,其实到2016年芯片才真正具有竞争力,如果不是华为有那么大、那么持久的力量根本扛不动,这事真的是好难好难。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广告主观察

微信号:ggz8848

了解广告主,请关注广告主观察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