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革命掀起,单反药丸?

  要说单反和无反的斗争,我们还得先从这两者的区别来说。

  首先,单反这个结构的诞生有时代的局限性,就是胶片时代。胶片一旦见光就曝光了,所以必须在取景对焦调整参数完成之前见不得光。所以大家看胶片时代,无论是旁轴双反单反还有镜间快门,其实都要干的就是让摄影师在把一切调教好之前替胶片挡一挡光。但到了数码时代就不怕让光照到感光芯片。所以才会有无反这样的结构可以问世。无反相机你除非镜头盖装着,否则它的感光芯片是暴露在光轴下的。无反大大简化了照相机的结构。同样性能情况下,无反应该比单反便宜,而且没有机械反光板的制约。无反的连拍和快门性能会得到质的飞跃。这是无反的优势。

  

  但是无反要取代单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角度来看,最大的坎就是对焦。即使采用了无反也会增加一块半透明的反光板反射部分光线用于光学对焦。提高cmos性能会导致成本上升,但是又要保证画质。整体而言,无反的对焦性能还是没有单反成熟。

  从市场上来看,索尼恐怕是推无反推得最卖力的。然而佳能尼康依然占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相机是一套系统,不是单单刷相机性能就能被市场认可。镜头一直是索尼的软肋,蔡司做的镜头基本都不太厚道,更别提索尼在售后和营销方面的短板。索尼真要用无反对上他们,恐怕还要输一成。

  

  2017年,几款颇具代表性的无反相机来到大众眼前:索尼A9,富士GFX 50s,松下GH5。几款无反相机可以说分别在画质、速度和视频性能方面实现了对同级别单反的超越。似乎单反已经不再代表最专业的和最高性能的相机产品了。那么,究竟为何无反能在这短短6年时间里成为“江湖老大”的有力竞争者呢?

  

  说起单反和无反的“恩怨”,其实从源头是两种不同结构相机的斗争。正如当年单反系统将旁轴相机狠狠地拍到了沙滩上一样,单反系统也正面临着无反/微单相机在从结构上开始的巨大挑战。

  单反是光学的单镜头反射结构,保证了镜头与取景的实时性与构图准确性。当旁轴拧上长焦镜头取景器里偏差出“十万八千里”的时候,单反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单反也顺理成章地快速取代旁轴成为相机中的老大。但如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单反结构也开始受到挑战。

  无反相机本身结构非常简单,几乎就是可换镜头的大底卡片相机(图为索尼RX100系列相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无反就是镜头能卸下来的,传感器尺寸更大的卡片相机。所见即所得通过传感器实时反映在机身的电子屏幕上,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无反系统的快速成熟提供了技术基础。

  

  无反的天生优势也由此体现出来,在保证了所见即所得的前提下省略掉了繁杂且巨大的反光板结构。当然这么做也有它导致的问题,比如暗光环境下过于依赖传感器的讯号采集能力等。但这些问题都随着电子技术的完善而得到有效的弥补。

  反过来,单反结构下虽然仍然传统专业领域有着更成熟的性能表现,但随着无反在对焦性能方面的成熟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快速进步。单反结构本身变成了系统进步的最大障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本身。这个体积巨大且结构复杂的系统,渐渐在相机高速化的今天显现出了它的劣势——机械结构必然慢于电子结构。反光板升起——落下需要整个机械结构的运作,而无反只需要电讯号工作一次就全都解决了。

  

  这两年无反相机行业的快速技术更新,可以说是刷新了我们对相机技术发展速度的概念理解。短短6年时间,从最早的M4/3微单,到现在全画幅甚至中画幅,多样的成熟无反相机都已经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相比之下,单反似乎还是那个单反。

  短短几年时间,无反相机已经从当年那个操控很渣、对焦很烂的丑小鸭变成了如今高效、快速且高画质的小天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无反相机一直在针对自己的性能短板不断完善。而且这种努力的确获得相应的成果。也正是因为短板得到了有效完善,无反相机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现阶段无反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比如电量续航问题。而功能太多有时候也可以视为一种缺点。因为开发新功能占用的时间太多导致了操作交互体验太差。

  乔布斯曾说,我要做一台没有键盘的手机。那时全世界都等着看笑话,结果iPhone风靡了全球几乎有人类存在的任何一个角落。不知道索尼会不会把下一个iPhone做出来,不过现在无反的铺路难和iPhone不同性质。

反正我穷,反不反都买不起

  近期文章精选:

  裸眼3D技术突破性成果,日本再次领先全球,国内创业团队已发起反击

  国产龙芯最新自研笔记本亮相:搭载龙芯3 超窄边框设计

  AR/VR投资暴跌八成,但是仍旧有人敢说未来是AR/VR的天下

  骁龙电脑来了,微软+高通 你是否看好

商务合作 kejimeixue@163.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