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故事]大爆炸释疑

  本文转自:“中国科技教育”微信公众号

  现代宇宙学认为,大爆炸发生之前,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空间是和时间、物质一起在大爆炸中从无到有创生出来的。

  一提到大爆炸宇宙学,许多人头脑中会有这样的图像:他们以为在“爆炸”发生前,已经存在空间和时间。所谓大爆炸,就是在空间某一处有一块高密度的物质爆炸了,或者完全无中生有地在空间某一点崩出物质来了。那里密度和压强都很大,周围一无所有的空间则密度为零。然后物质在空间中扩散开来,逐渐充满整个宇宙,空间各处的密度和压强也趋于相等。按照这样的图像,时间、空间先于物质而存在,而且大爆炸发生在空间的某一点,那一点就是大爆炸的中心(见图1的上图)。这种图像是错误的。

  

  图1 大爆炸如何发生

  正确的图像如图1的下图所示,在大爆炸之前没有空间,空间和时间都是与物质一起从爆炸中创生出来的。因为爆炸发生前根本不存在空间,所以大爆炸没有中心,此后的宇宙膨胀也没有中心。创生之后,空间不断膨胀,物质的密度随着空间膨胀而降低,但对于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空间各点的密度都是相等的,物质始终均匀地分布着。

  有人用膨胀的气球说明宇宙膨胀。如图2所示,一个小孩在吹气球。气球的球面代表一个二维空间,上面的墨水点就好比一个个星系。气球膨胀时,生活在任何一个墨水点上的二维生物,都会觉得其他的墨水点(星系)在远离自己。我们的三维空间膨胀与气球面所示的二维空间的膨胀完全类似。这个图像很好地比喻了宇宙膨胀,直观地告诉我们,膨胀没有中心,或者说空间的任何一点都是膨胀的中心。

  图2 吹气球的小孩

  哈勃认为,哈勃定律描述的宇宙学红移是多普勒效应的表现。此后许多年,人们也一直认为宇宙学红移属于多普勒效应。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宇宙学红移其实不属于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空间本身不变化,光源相对于观测者运动而造成的。而宇宙学红移则是空间本身膨胀造成的,作为光源的远方星系,以及观测者所处的地球,在空间的位置并没有动。星系与地球在空间的位置,用图3中的格点表示。从图3的右图可以看出,星系与地球没有做相对运动,只是格子变大了,因而它们的距离在拉开。

  图3左图表示的是假设宇宙学红移是多普勒效应的情况。空间本身没有膨胀,格点距离没有拉大,远方星系在远离地球“运动”。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红移,光的波长在离开星系那一刻,已经增大了,已经发生了红移。如果这个图像是正确的,那么位于星系另一侧的外星人将看到星系向它们飞来,光谱线应该发生蓝移。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四面八方的远方星系,不可能在我们看来都表现出红移,除非我们这里是膨胀的中心。然而上文已经谈到,宇宙的膨胀没有中心,认为我们这里是膨胀中心的想法是荒谬的。

  图3的右图正确反映了宇宙膨胀。光线在脱离星系时,波长没有变化,红移没有产生。波长是在空间膨胀(格点间距离增大)过程中逐渐拉大的,也就是说,光谱线的红移是随着空间膨胀而出现的。另外,按照这一正确图像,位于星系另一侧的外星人也将看到红移,位于宇宙中任何一处的人,都会看到远方星系均发生红移。这正是我们今天观测到的情况。

  

  图3 宇宙学红移不是多普勒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我们的本星系群中的那几个光谱线发生蓝移的星系,它们的蓝移确实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本星系群中的星系围绕共同的质心转动,向我们银河系飞来的星系,表现出多普勒效应的蓝移,做远离我们运动的星系,表现出多普勒效应的红移。

  总之,本星系群中的那些河外星系的红移和蓝移,都是多普勒效应的表现。本星系群之外的河外星系都只表现出红移,而且遵从哈勃定律,离我们越远的红移越厉害,这种宇宙学红移,不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而是空间膨胀造成的。

  由于空间膨胀是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动力学效应,所以宇宙学红移本质上属于“引力红移”。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既然宇宙在膨胀,我们的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甚至我们自身是否都在膨胀?

  如果我们自身随着宇宙一起膨胀,而且按照相同的比率膨胀,分子、原子都在膨胀,尺子本身也膨胀,那我们就根本发现不了宇宙膨胀了。图4上图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是错误的。

  真实情况如图4下图所示,在宇宙诞生初期,的确所有的物质包括基本粒子都在膨胀。但是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物质间万有引力的吸引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的本星系群不再膨胀,群中的所有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也不再膨胀,银河系中的所有恒星、行星、分子、原子都不再膨胀,我们人体、我们的尺子,也都不再膨胀。不过各星系团(群)之间的引力效应不能阻止“团”间距离的拉大,所以各星系团仍在相互远离,宇宙仍在膨胀。由于我们自身不再膨胀,尺子不再膨胀,因此我们能够通过观测发现宇宙在膨胀。

图4 宇宙中的各种物质是否都在膨胀

  赵峥

  1967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81 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获硕士学位,1987 年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物理系主任、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