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么?科学家说,50年来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来过地球的证据。。。

  (本文选自百度科学总会)

  

  “外星人从没有在地球现身过。在过去50年的搜寻中,天文学家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线索。外星人根本不可能来地球。”

  —— 北京天文馆馆长 朱进

  外星生命与地球之间信息接触的证据是零。

  —— 《天体物理》国际期刊

  “模糊的理论,诞生模糊的概率。迄今为止,所有关于外星人存在的理论都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 百度科学总会顾问 李泌

  物理定律的限制越多,认知宇宙就越容易一些。一切皆有可能的宇宙就是一切皆不可能。

  —— 美国总统科学家获得者 马赛洛

  UFO的定义是不明飞行物,但UFO并不等于是飞碟。不明飞行物肯定是存在的,飞碟肯定是没有的。从理论上说,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飞机是一种飞行器,它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2倍。而这个速度距离光速差得远呢。光年是光在太空行走1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大约等于9万亿千米。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也有几千光年,按照这个距离来计算,飞碟飞到地球,就需要几千年。那么它需要多少能源、多少能量、多长时间才能够从外星球飞到地球?这从科学的角度都无法解释。

  如果说有飞碟和外星人真的光临过地球,那为什么在地球上至今找不到非常确定的外星人和飞碟的痕迹,也找不到任何曾经真正亲眼所见的证人。至于那些有关于UFO的故事,只是人们的想象而已。

  ——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

  “UFO(研究)是伪科学,是不可信的!所谓的“外星人绑架案”无非是两种情形:梦幻和撒谎。国外研究者做过研究,刺激大脑某个功能区,即可产生见到外星人的幻觉。“

  —— 科普作家方舟子

  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与人类同样古老的问题。早在17世纪初,伽利略用新发明的望远镜仰视夜空,辨认出了月球上的山脉。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探索地外生命,一直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内容。

  人类目前探索地外生命的活动和方式主要有:

  (1)拍摄高分辨率的类地行星图片,分析可能存在生命的区域;

  (2)在月球和火星上软着陆,用机器人详细研究地表成分;

  (3)航天员在月球上收集样品;

  (4)用航天器探测类木行星大气层;

  (5)用探测器直接探测木星大气层;

  (6)用航天器研究类木行星典型卫星的表面和大气层;

  (7)在地面用大型射电望远镜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信号,试图分辨地外智慧生命发出的信息;

  (8)将分辨“外星人”信息的活动扩大到激光波段;

  (9)用地面设备和航天器探测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

  (10)用大型望远镜和雷达监测近地空间的各类飞行体,包括近地小天体、人造航天器及其碎片。

  为了探索地外生命,人类可以说动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设备和最新技术。但是,通过长时期的探测和研究,目前在地球以外没有发现任何生命,更谈不上所谓的“外星人”。没有发现不等于不存在,我个人认为,只要有条件,各种探索活动应继续下去。

  既然连基本的生命形式都没有发现,所谓看见“外星人”发射的“不明飞行物”(UFO)之说显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希望,关心地外生命探索的广大青少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上,打好基础,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条件具备时,以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观测技术,投入到探索太空的行列中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 著名物理学家、教授 焦维新

  作为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共有三十多台超大型的望远镜在监测着宇宙,接收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电磁波。这些望远镜非常先进,不仅可以接收宇宙中的电磁波,还可以翻译成人类所能理解的信号。

  生命的电磁波是非常微弱的,但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么作为一种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来一些具备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比如说,飞碟。可是,这三十多台望远镜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试图确定宇宙中相关的电磁波,但至今都没有任何发现。

  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而在几百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地球和外星球的距离那么遥远,很难想象,外星人坐着飞碟,用几千年,甚至上亿年飞到地球,这时恰巧人类出现了,并且正好是处于现代文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绶

  UFO是舶来品,在国外有关UFO的信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人讲更无人热衷于什么UFO。今天有人将历史上一些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与UFO的现象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只能证明这些人的热情与执着,而与客观证据无关。

  我欣赏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先生有一本专讲这个问题的书《来自天空的神话》,点出了那些对UFO狂热痴迷的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他指称这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那个不明飞行物不在天上,而在人们的心里。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我所认识的那些UFO的痴迷者,他们在精神上的偏门追求与快感获取确实异于常人。

  今天,“经营UFO”的人为保持公众对此关注和自圆其说,辩称不明飞行物未必要与外星文明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外星文明(智慧生命),只讲什么不明飞行物,那么如果有人从其身后扔过去一板砖,或者你没看见从树上掉下一块鸟屎砸了头,算不算UFO呢?

  我从不怀疑UFO爱好者的真诚和感情,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UFO的客观存在这是事实。根本原因是那些UFO痴迷者所提供的所谓证据,都不具备证据资格,从根儿上就缺少科学证据所必须具备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所以,言语生动的主观臆想,含糊其词的个人经验,花里胡哨的大量材料,都无法得到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同。

  我们都在讲事实,但是,“事实”包括很多种:有科学的事实、有个人主观经验的事实、有源自于观念的事实,还有表演的事实等等。只有科学的事实才是靠得住的。我有一个诚实的忠告:对什么不明飞行物,当个乐儿,玩玩儿,也不是不行,但千万不可当真。

  现在,有一帮子靠吃它,玩它,拿它说事儿、蒙事儿的所谓专家,甚至“专家团伙”,专在媒体上搅和,弄得见乱迷人眼,很值得警惕。

  —— 客座研究员司马南

  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目前领衔阿尔法磁谱仪项目。这个项目是首个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精密物理实验,由16个国家、56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截至目前,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昼夜不休地工作5年多,测试了超过90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去年年底,春秋君有幸面对面与丁肇中教授交流,他告诉春秋君,至少在他这里,没有发现关于外星人的一点信号。

  

  当我们研究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时就十分清楚化学复杂性的与一系列的其他因素对于生命的产生及其千变万化,具有重大作用。

  其重要的步骤如下:

  1,无机化学----2,有机化学----3,生物化学----4,最初的生命----5,原核细胞---,6,真核细胞----7,多细胞生命----8,复杂多细胞生命----9,高级动物----10,智慧生命。

  

  下面分析:

  1,生命需要碳,氧,氢,氮等原始的化学元素。

  即使有奇异的生命存在,它所使用的基本化学元素大致上也不会与我们的化学元素有太大的不同。一个好消息是多亏有超新星爆发,让这些化学元素遍布宇宙。

  2,这些原始化学元素必须结合成分子,比如水(H2O),氨基酸(NH3),一氧化碳(CO2),然后再结合成简单的有机分子,比如甲烷(CH4)和其他物质。

  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天文学家发现了甚至在寒冷的星际空间,都拥有众多的有机分子,其中有几种对于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这些有机分子必须找到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机分子彼此发生化学反应,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生成生物分子。

  正是在这个地方事情变得更加的复杂了。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水对于生命的存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要素。因为生命需要水来交换化学生命能量。当然,我们不能不相信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奇异的生物化学是可能产生的。由于缺乏它们独立存在的证据,我们必须满怀信心的把讨论重点放在我们【能理解及其能测量出来的事物上】。

  对【潮湿】环境的需求严重限制了天体间所能生存的生命种类。

  行星必须存在于它们的恒星的适宜居住的区域内,尽管正如酷热的金星和不毛的火星所显示的那样,仅有这一条件是不够的(该条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而另一方面,卫星可以存在于可居住区域之外的更加寒冷的区域,但是,它们必须维持足够的潮汐热量以使水处于液体状态,比如木卫二。

  米勒-尤列实验表明只要大气和行星表面提供合适的条件,那么生命链条上的最初步骤,即【氨基酸】的形成,也许是相当简单的。

  然而,仅有液态的水和合适的化学元素,是远远不够的。要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元素要具有足够高的【浓度】。而行星,必须要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说,不是在小行星的猛烈撞击之下。另外,其表面也必须相对稳定,没有大的潮汐和火山爆发。比如,金星这样火山频繁爆发的环境是不可能诞生生命的。

  4,假设上述的步骤都已经完成,那么下面就进入最最难以理解的步骤之一:

  无生命的化学,向有生命的化学进化,能够从环境与复制中吸收能量的一套自立的化学反应。

  注意,生命的基本瓦砖的左旋性或者右旋性也进化形成了。

  5,从这一“简单的”初始到原核细胞的复杂蛋白质和核酸,所经过的步骤也是很【模糊】的。

  由脂肪分子组成的保护膜包围了参加反应的化学元素,把它们同外部环境隔绝。

  膜,以越来越大的效率允许能量与养料进入和废物排出。与此同时,原始细胞内的基因材料进行复制,导致快速形成多样化。这是原生动物世界。

  6,生命复杂性的下一个步骤,即真核细胞从原核细胞中产生的过程,也是我们所不知的,尽管我们知道这一过程历时近20亿年。

  最受推崇的是林恩.马古利斯的观点,他认为真核细胞产生于原核细胞之间的共栖联姻。据说线粒体-现代细胞的发动机,在遥远的过去就是独立的生物体,它们被其他细胞吃掉了,或者吸收了。

  7,接下来是同样困难同样关键性的一步,大约在已知最初生命痕迹30亿年之后,从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的转变。

  与从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转变一样,多细胞生物可能也经历了反复试验的共栖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单细胞生物彼此结合(或者彼此吞噬)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多元化。然而,很难理解不同种类的DNA如何相互形成了一个单一的基因组。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解释,【群落理论】提出单细胞生物聚集在缓慢进化为多细胞动物的群落里。尽管争论还在继续,但是群落理论拥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8,很多科学家提出,地球上的环境变化在加速复杂多细胞生物多样化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多样性大约在5.5亿年前所谓的【寒武纪】爆炸期间达到顶峰。其中最主要的是氧气的快速增加与板块结构的出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地表与海洋化学的再混合。

  【板块结构起全球恒温器的作用】,它是有助于调节二氧化碳水平的化学元素循环,并使得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稳定。失去了它,地球上的水就不可能在数十亿年的时间内保持【液态】,而生命,特别是复杂生命,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障碍!!!!火星,就缺乏这种结构。

  9,即使复杂生命出现,想进化成智慧生命也是无比的罕见和困难。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上亿年,却智慧低下,因为它们缺乏一双灵巧的手。即使恐龙没有灭绝,再存在数亿年,也不能进化成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

  10,多细胞分子生物大约经历了5亿年的进化后,包括许多严重的集群绝灭与气候变化,大约在400万年前,人类中最早的成员在非洲出现。

  我们所知道的智慧生命存在了将近400万年,大约仅仅占据0.02%的地球历史。

  即使智慧生命出现,也面临着种种的未知的危险。

  比如,1万多年前的冰河末期,全球人类存活的只有区区几千人不足一万人。如果不是气候转暖,人类不可能建立起文明。

  

  任何人只要知道上述的每一个步骤的实现需要什么,或者只要观察过我们自己的【荒芜】的太阳系,就不会满有把握的说生命在宇宙间是无处不在的;或者更确切一些,宇宙“恰好”适合生命。

  无疑,我们必须积极寻找与地球类似的行星,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项目正在执行这一使命,而欧洲的达尔文计划在要上马。令人惊奇的是,天文学家们很快就能得出关于这些类似地球的行星的组成成分的信息,寻找预示生命存在迹象的化学元素:水,氧气,臭氧,甲烷,或者还包括叶绿素。我也满怀希望的期望尽快找到生命迹象。

  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生命呢?

  在著名科学家合著的《罕见的地球----为什么复杂的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见》一书中,彼得.沃德和唐纳德.布朗利用大量的科学证据,非常让人信服的提出:

  【也许生命并非那么罕见,很可能生命只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存在于其他地方:外星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应当维系外星微生物的存在,但基本仅此而已。即使在消除了所有的化学障碍之后,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也是依赖太多的因素以至于难以常见。】

  比如,除了水星以外,太阳系中的每一个行星都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自传,就像一个摇摇晃晃的陀螺一样。如果地球没有相对较重的卫星伴侣----月球----的话,那么地球的23.4度的倾斜度就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发生混乱变化。其结果,对于复杂生命来说,将是致命性质的和灾难性质的。

  【行星的倾斜度决定季节与其持续时间。】

  正如宾州州立大学詹姆斯.卡斯丁所强调过的,【变化的倾斜度会使地球的可居住性为0】

  例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地球上就不会有四季轮回也不会有对地球表面产生压力的液态水。

  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元素是,地球的磁场及其防止来自外太空的致命辐射的防护。(想想火星为什么没有生命吧!)如果没有地球磁场,来自太阳和外太空的辐射结合起来就会慢慢把大气层吹散,使地球的表面(包括生物)裸露着。

  比如【火星】上所发生的情况就是如此!

  也许,只是也许,在遥远的过去火星真养育了生命,那么这种生命潜伏的实在太好了,让我们无法发现。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继续探索火星的表面与次表面,就一定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或许,某些休眠的微生物可以居住在冰封的极地,就和地球的南极洲一样。但是请注意,这样的生命无疑与电影中的绿色小矮人大相径庭。

  火星的水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然后就被蒸发了。而且火星没有电离层,大气层不能保持,密度只有地球的0.5%,生命即使有过,也很快消逝了。想孕育智慧生命根本不可能。

  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发现,大约有17%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痕迹。

  当提到宇宙中的生命时,你或许会感觉宇宙真是太浪费空间了!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概率如此之低,以至于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痕迹。最近,天体生物学家研究显示,即使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概率也非常低,在宇宙中也极罕见。

  近年来,随着系外行星巡天项目的进展,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科学家认为,即使有些系外行星拥有适宜的环境,也并不意味着那里一定能演化出生命。

  

  虽然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并不罕见,但是能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还是非常低。鼓吹宇宙中普遍存在生命的观点是不妥的,当在宇宙中丝毫没有发现生命存在迹象的时候,会令人们感到失望。

  1996年,科学家曾经宣称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代号为ALH84001的一颗火星陨石,很可能携带外星生命的痕迹。这块岩石大约在1.1万年前降落地球,并一直被埋在冰下。

  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几乎所有的科学家深信,在ALH84001陨石上发现的生命迹象并非是真实的。在陨石标本上寻找生物活动的方法之一,是确认深嵌在岩石之中的细小的与生命相类似的结构。但难点在于【非生物的地质过程也能产生类似于细菌活动的印记】。而且,它们的结构过于细小,比地球上所发现的细菌要小100倍。即使有人可能会说火星上的生命形式与地球上的生命截然不同,显然还是需要更多的证据。

  据我们所知,地球生命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生命。更不要说智慧生命了。

  尽管原始生命形式或许并不罕见,但是类似地球的行星是罕见的。而如果类似地球的恒星是罕见的,那么复杂生命也是罕见的。从复杂生命进化到智慧生命的罕见性更是令人发指!也就是说,有意识的生命,能够独立思考自身存在的生命,就更加罕见加罕见,甚至可能在我们的银河系是独一无二的。

  本着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要毫无根据的说宇宙“恰好适合”生命,因为这意味着生命很普遍。

  让我们为生命的存在而惊叹吧!!!!

  因为它经受了宇宙残酷环境的洗礼。

  我们是不是宇宙中的孤独行者呢?

  宇宙那么大,银河系有上百亿颗行星没有错。然而适合生命的恒星系非常有限。靠近银河系中心的白矮星之类的恒星系占据了银河系所有恒星的九成九。然而这里非常不安全,别说三体了,三体已经算少了,四五六体非常多。何况那里是白矮星的乐园。行星如果无法拥有大量重金属,就不可能发展出高等级文明。这里的环境太不安全了。唯有远离银心的地方才有可能发展出高等文明。越边边越安全。文明出现的必要条件是各种科学的出现,必须有元素周期表上的大部分元素出现在该星球才可能发展出文明。这需要恒星的前代至少是中子星。所以几十亿行星算下来,有九成九不可能产生外星人如果再给他们漫长的时间,他们有可能产生高级智慧生命,但135亿年太短了,刚刚发展出生命,又死光真不好玩,即使有生命也只是低级生命。至于1%中又有大部分没有条件产生高级生命智慧生命。有很多星球缺少必要的元素。连铜器也不会有怎么发展文明呢?又有许多气体行星液体行星在那里,毕竟类地星球也很少。这样算下来,能发展出高级文明的星球屈指可数了。宇宙是很大,但文明依然是珍贵的稀少的。外星人哪有那么多?!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甚至发现一种单一的外星微生物都是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如果我们拥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独立存在于某处,那么,智慧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可惜,现在的证据越来越不支持这一假设。

  我们需要时间。

  假如物理法则在全宇宙适用,并且在其他星系中发现了与地球同意的化学元素,则我们可以期待生命无处不在,其前提是我们【至少在附近银河系中的另一颗行星或者卫星上发现原始生命】

  。

  而折中原则,至少就其与生命存在的关系而言,就得到了支撑。

  宇宙是对生命“友好”的吗?生命与宇宙又有何密切关系呢?

  正如保罗.戴维斯所写的:“如果生命从原始汤中偶然诞生,那么自然规则就会成为其潜台词编码,一道宇宙命令,告诉他们:‘制造生命!’……这是自然界令人叹为观止的壮景,横扫一切,荡气回肠。”

  但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存在生命的计划与目标。

  当生物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挣扎着求生存的时候,生命戏剧就此展开。缺乏自信的我们总会把创造目标生命的“宇宙命令”和神喜欢生命(甚至创造生命)的宇宙特性联系起来。

  而根据进化论,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是万亿偶然中的偶然。

  除非,进化论在宇宙中不适用。

  退几步说,就算假设外星微生物真的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可是找到外星变形虫是一回事,找到复杂的具有不同的控制新陈代谢和运动功能器官的生命形式是另一回事儿。想想地球的生命在迈向复杂多细胞形式发展的道路上要克服的巨大的艰辛的障碍,再想一想我们的太阳系是多么的荒芜(尽管壮丽辉煌),我们【能期待复杂生命有多大程度的普及性呢】?!

  即使是复杂生命,想继续进化成“人”这样的智慧之灵,又是多么的逆天呢?!

  个人打个比方,一个微生物想进化成为智慧生命,其难度相对于仙侠小说中春哥(没有主角光环)修炼成宇宙规则掌控者(比如秦羽),还要难上万亿倍。

  我可以告诉大家,【生命越复杂,它也就越脆弱】。

  比如,一些细菌可以在极端的温度下或者强酸的环境中生存,其顽强程度十分惊人。

  但是,复杂生命却难以承受巨大的气温波动,更无法在极端的温度或者环境中生存。

  它们的宿主行星必须具有一个大的恒温器,即如楼上说的,一种具有一系列的大气与地质构造限制的环境。

  还有,生物越大,它越任意遭受袭击(外星人不会闲的无聊跨越亿万光年消灭地球上的一朵蘑菇),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适应环境突然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差。

  即使外星上真的有生命,我们也应该牢记,【人的智慧是宇宙随机进化的附带产物】--------正如具有1.5亿年历史的恐龙所表现的那样--------【智慧并不是进化的终极目的】。

  宇宙吧的高级别会员都知道一个费米悖论,对为什么人类没有发现外星人有种种推测。从某种意义上说,费米悖论已经间接暗示了外星智慧生命的不存在。

  即使费米悖论具有局限性,那它依然可以在很大的宇宙区域里证明其有效性。

  不管这怎么说,即使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是无比的罕见。

  实际的情况是,即使“它们”真在那里,我们也从来都不知道。

  实际上,在我们学会新的技术之前,而这需要非常非常漫长的时间,我们是地球上的独行客。

  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改变我们认识自我的方式以及认识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方式。

  宇宙是孤独的。

  人类是孤独的。

  技术不是无上限的。

  我们乘坐最快的宇宙飞船去太阳系最近的邻居半人马座a也要10几万年,即使以1/10的光速旅行,也要接近50年。

  尽管我们信心满满,坦率的说,在寻找外太空智慧生命60年之后,我们得到的是一片寂静,是外星人光顾地球的零证据。

  即使智慧生命存在于我们遥远的银河系的某一个角落,我们也许永远也收不到它们的音信,也不会知道它们的存在。要知道,跨越银河系至少得10几亿年,而人类文明能否支撑这么漫长的时间呢?

  即使我们并不是宇宙孤独的行者,我们也会觉得形单影只。

  科学就是科学,它是理性的。不以个人的喜好为转移。

  一种现象,如果自然规则允许它有,宇宙再小,它也会存在。

  如果不允许它有,宇宙再大,它也不会存在。

  但我们不必悲凉。

  既然大自然孕育了我们----地球人类----我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我们弥足珍贵。如何和地球母亲和谐相处,而不是戕害,是全世界人民最大的课题!

  附录:科学家研究证实,地球是独一无二的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在宇宙已知的7万亿亿颗行星中是“独一无二”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7万亿亿颗行星,长期以来,他们认为宇宙中应当存在许多类似地球的行星,依据“哥白尼原理”,地球在宇宙中并非独一无二。然而,目前一项最新研究推翻了该理论,暗示着宇宙中地球是唯一的。

  

  瑞典乌普萨大学天文学家艾瑞克-扎克里森(Erik Zackrisson)使用计算机模拟,将宇宙中所有类地行星进行了数据匹配,他建立了一个早期宇宙微型计算机模型,之后将所有类地行星的数据输入,模型分析这些行星在已知物理法则下所发生的状况。目前,这篇深度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

  研究小组发现宇宙已知的7万亿亿颗行星不存在与地球近似的行星,这是由于多数行星较为古老,他们认为地球相对年轻的历史和银河系内所在位置,使它成为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加州卡内基天文台安德鲁-本森(Andrew Benson)说:“这项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当然该结果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并不完全。”同时,这个计算机模型有许多缺点,例如:研究小组不得不猜测行星如何基于较少重元素形成于恒星周围。

  2015年,一项研究表明,地球可能是宇宙中首批宜居行星之一。科学家认为,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仅有8%的宜居行星注定形成。绝大多数行星还未形成,或者在未来几十亿年太阳燃烧之后才会出现。

  天文学家研究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做出这一结论,研究报告负责人、太空望远镜科学协会彼特-贝鲁兹(Peter Behroozi)博士说:“我们的主要动机是理解地球与宇宙其它行星之间的关系,对比宇宙中形成的所有行星,地球形成时间较早。”

  星系观测显示,100亿年前恒星形成速度非常快,但这一过程仅使用宇宙中少量的氢和氦。目前恒星形成速度非常缓慢,大量的原物质仍可能继续孕育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行星。

  相关文章

  费米悖论: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他们在哪儿?

  你有没有想过,UFO飞到地球要用哪些黑科技?

  曹天元:为什么外星人还未入侵地球?

  如果外星文明联系到地球,我们能理解他们的信息吗?

  科坛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

  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深度思考,以及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倡导公益,与商业利益无关,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进入科坛春秋粉丝qq群(群号为431567020)与我们互动交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