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O 2017:官方推出Android应用开发架构指南,附Demo和官方文档

  相关阅读:

  Android发布官方的架构库你知道吗?聊聊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ts

  吊炸天!74款APP完整源码!

  Kotlin学习资料大全,附学习视频首发

  

  简评:虽然说 Android 的架构选择一直都很自由,MVP、MVC、MVVM 各有拥趸。但 Google 最近还是推出了一份关于应用架构的实践指南,并给出了相当详尽的步骤和一些指导建议。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学习一下,打造更加优秀易用的 APP,也为 Android 生态的改善做一点贡献。: )

  最近,官方推出了一份关于应用架构的最佳实践指南。这里就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Android 开发者肯定都知道 Android 中有四大组件,这些组件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你控制的。在任何时候,Android 操作系统都可能根据用户的行为或资源紧张等原因回收掉这些组件。

  这也就引出了第一条准则:「不要在应用程序组件中保存任何应用数据或状态,并且组件间也不应该相互依赖」。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在 Activity 或 Fragment 中写了与 UI 和交互无关的代码。尽可能减少对它们的依赖,这能避免大量生命周期导致的问题,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二条准则:「通过 model 驱动应用 UI,并尽可能的持久化」。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如果系统回收了你的应用资源或其他什么意外情况,不会导致用户丢失数据。

  2. Model 就应该是负责处理应用程序数据的组件。独立于视图和应用程序组件,保持了视图代码的简单,也让你的应用逻辑更容易管理。并且,将应用数据置于 model 类中,也更有利于测试。

  官方推荐的 App 架构

  在这里,官方演示了通过使用最新推出的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来构建一个应用。

  想象一下,您正在打算开发一个显示用户个人信息的界面,用户数据通过 REST API 从后端获取。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三个文件:

  • user_profile.xml:定义界面。

  • UserProfileViewModel.java:数据类。

  • UserProfileFragment.java:显示 ViewModel 中的数据并对用户的交互做出反应。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就省略掉布局文件。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ViewModel extends ViewModel { private String userId; private User user;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Fragment extends LifecycleFragmen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ID_KEY = "uid"; private UserProfileViewModel viewModel; @Override

  注意其中的 ViewModel 和 LifecycleFragment 都是 Android 新引入的,可以参考官方说明进行集成。

  现在,我们完成了这三个模块,该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呢?也就是当 ViewModel 中的用户字段被设置时,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通知 UI。这就是 LiveData 的用武之地了。

  LiveData 是一个可被观察的数据持有者(用到了观察者模式)。其能够允许 Activity, Fragment 等应用程序组件对其进行观察,并且不会在它们之间创建强依赖。LiveData 还能够自动响应各组件的声明周期事件,防止内存泄漏,从而使应用程序不会消耗更多的内存。

  注意:LiveData 和 RxJava 或 Agera 的区别主要在于 LiveData 自动帮助处理了生命周期事件,避免了内存泄漏。

  所以,现在我们来修改一下 UserProfileViewModel: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ViewModel extends ViewModel {

  再在 UserProfileFragment 中对其进行观察并更新我们的 UI:

  @Overridepublic void onActivityCreated(@Nullable 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ActivityCreated(savedInstanceState); viewModel.getUser().observe(this, user -> { // update UI

  获取数据

  现在,我们联系了 ViewModel 和 Fragment,但 ViewModel 又怎么来获取到数据呢?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假定后端提供了 REST API,因此我们选用 Retrofit 来访问我们的后端。

  首先,定义一个 Web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Webservice { /**

  不要通过 ViewModel 直接来获取数据,这里我们将工作转交给一个新的 Repository 模块。

  Repository 模块负责数据处理,为应用的其他部分提供干净可靠的 API。你可以将其考虑为不同数据源(Web,缓存或数据库)与应用之间的中间层。

  public class UserRepository { private Webservice webservice; // ...

  管理组件间的依赖关系

  根据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 UserRepository 中有一个 Webservice 的实例,不要直接在 UserRepository 中 new 一个 Webservice。这很容易导致代码的重复与复杂化,比如 UserRepository 很可能不是唯一用到 Webservice 的类,如果每个用到的类都新建一个 Webservice,这显示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 Dagger 2 来管理这些依赖关系。

  现在,让我们来把 ViewModel 和 Repository 连接起来吧: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ViewModel extends ViewModel { private LiveData<User> user;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 @Inject // UserRepository parameter is provided by Dagger 2

  缓存数据

  在实际项目中,Repository 往往不会只有一个数据源。因此,我们这里在其中再加入缓存:

  @Singleton // informs Dagger that this class should be constructed oncepublic class UserRepository { private Webservice webservice; // simple in memory cache, details omitted for brevity

  持久化数据

  现在当用户旋转屏幕或暂时离开应用再回来时,数据是直接可见的,因为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的数据。但要是用户长时间关闭应用,并且 Android 还彻底杀死了进程呢?

  我们目前的实现中,会再次从网络中获取数据。这可不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这时就需要数据持久化了。继续引入一个新组件 Room。

  Room 能帮助我们方便的实现本地数据持久化,抽象出了很多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并且在编译时会验证每个查询,从而损坏的 SQL 查询只会导致编译时错误,而不是运行时崩溃。还能和上面介绍的 LiveData 完美合作,并帮开发者处理了很多线程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怎么使用 Room 吧。: )

  首先,在 User 类上面加上 @Entity,将 User 声明为你数据库中的一张表。

  @Entityclass User {

  再创建数据库类并继承 RoomDatabase:

  @Database(entities = {User.class}, version = 1)

  注意 MyDatabase 是一个抽象类,Room 会自动添加实现的。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将用户数据插入到数据库:

  @Dao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 @Insert(onConflict = REPLACE) void save(User user); @Query("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userId") LiveData<User> load(String userId);

  再在数据库类中加入 DAO:

  @Database(entities = {User.class}, version = 1)

  注意上面的 load 方法返回的是 LiveData<User>,Room 会知道什么时候数据库发生了变化并自动通知所有的观察者。这也就是 LiveData 和 Room 搭配的妙用。

  现在继续修改 UserRepository:

  @Singletonpublic class UserRepository { private final Webservice webservice; private final UserDao userDao; private final Executor executor; @Inject

  可以看到,即使我们更改了 UserRepository 中的数据源,我们也完全不需要修改 ViewModel 和 Fragment,这就是抽象的好处。同时还非常适合测试,我们可以在测试 UserProfileViewModel 时提供测试用的 UserRepository。

  下面部分的内容在原文中是作为附录,但我个人觉得也很重要,所以擅自挪上来,一起为大家介绍了。: )

  在上面的例子中,有心的大家可能发现了我们没有处理网络错误和正在加载状态。但在实际开发中其实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们就实现一个工具类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选择不同的数据源。

  首先,实现一个 Resource 类:

  //a generic class that describes a data with a statuspublic class Resource<T> { @NonNull public final Status status; @Nullable public final T data; @Nullable public final String message; private Resource(@NonNull Status status, @Nullable T data, @Nullable String message) { this.status = status; this.data = data; this.message = message;

  因为,从网络加载数据和从磁盘加载是很相似的,所以再新建一个 NetworkBoundResource 类,方便多处复用。下面是 NetworkBoundResource 的决策树:

  

  API 设计:

  // ResultType: Type for the Resource data// RequestType: Type for the API responsepublic abstract class NetworkBoundResource<ResultType, RequestType> { // Called to save the result of the API response into the database

  注意上面使用了 ApiResponse 作为网络请求, ApiResponse 是对于 Retrofit2.Call 的简单包装,用于将其响应转换为 LiveData。

  下面是具体的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NetworkBoundResource<ResultType, RequestType> {

  现在,我们就能使用 NetworkBoundResource 来根据不同的情况获取数据了:

  class UserRepository {

  到这里,我们的代码就全部完成了。最后的架构看起来就像这样:

  

  最后的最后,给出一些指导原则

  下面的原则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根据我们的经验遵循它们能使您的代码更健壮、可测试和可维护的。

  • 所有您在 manifest 中定义的组件 - activity, service, broadcast receiver... 都不是数据源。因为每个组件的生命周期都相当短,并取决于当前用户与设备的交互和系统的运行状况。简单来说,这些组件都不应当作为应用的数据源。

  • 在您应用的各个模块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边界。比如,不要将与数据缓存无关的代码放在同一个类中。

  • 每个模块尽可能少的暴露内部实现。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方便而直接将大量的内部实现暴露出去。这会让你在以后承担很重的技术债务(很难更换新技术)。

  • 在您定义模块间交互时,请考虑如何使每个模块尽量隔离,通过设计良好的 API 来进行交互。

  • 您应用的核心应该是能让它脱颖而出的某些东西。不要浪费时间重复造轮子或一次次编写同样的模板代码。相反,应当集中精力在使您的应用独一无二,而将一些重复的工作交给这里介绍的 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或其他优秀的库。

  • 尽可能持久化数据,以便您的应用在脱机模式下依然可用。虽然您可能享受着快捷的网络,但您的用户可能不会。

  本文不再贴相关代码,具体各个库的使用请查看官方文档https://developer.android.com/topic/libraries/architecture/guide.html

  附上官方的DEMO项目:https://github.com/googlesamples/android-architecture-components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