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钱越来越难挣!“丧文化”爆红背后,真正的套路在这儿

2017年春夏之际,“丧”文化火爆异常,甚至有人提出“丧”字可以登顶2017年度汉字。

5月,网易和饿了么在上海联合推出为期四天的“丧茶快闪店”,通过事件前期的网络造势,造成大排长龙的现场热况,将“丧文化营销”推向顶峰!

据悉,丧茶已被宁波某公司收为旗下茶饮品牌,第一批加盟已爆满,6月中旬门店将正式营业!

作 者 | 陈 红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不少网友调侃,饿了么和网易联合推出的快闪店“丧茶”着实将“喜茶”狠狠怼了一怼。其“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加班不止加薪无望绿茶”、“碌碌无为红茶”等单品一经推出,就同喜茶、鲍师傅、杏花楼青团等众多“网红”一样,成为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的“爆款”!

  01

“丧文化”,是潮流还是套路?

与网易联手推出“丧茶”后不到一月,饿了么又推出“爱无能小酒馆”,新品菜单依旧颓感十足。饿了么近半年动作频频,与杜蕾斯、梨视频等营销活动,广告文案新奇。令网友不禁感叹:“原来外卖还可以这样玩!”

  

饿了么如此“会玩”,吸粉无数的背后,得益于近些年被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尝试的“文化营销策划”。仔细想来,无论是以新世相为航班管家策划的营销事件“4小时逃离北上广”,还是网易云音乐将打动人心的乐评字句贴在杭州地铁1号线车厢,其实质相同。都紧抓“文化营销”这个入口,利用互联网的低廉的营销成本,从用户痛点出发,推出与常规广告不同的品牌文案,通过媒体的热炒和传播,使得非主流、亚文化成为主流和时尚,从而收获良好的营销效果,为创业者和投资提供了新的营销视角和机会。

丧文化虽引起了一股青年人的潮流,但饿了么并不是第一个策划“丧文化”品牌的企业。以下这3个“丧文化”品牌将“丧”发挥到极致,其成功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拆穿生活尴尬瞬间的“没希望奶茶”

今年年初,位于成都的创意团队“试物所” 推出的“没希望”酸奶就是四川某著名乳品企业的一次成功营销方案。他们将包装袋上的“新”涂改成“没”,看似恶搞,实则促成了一个新品牌的诞生。没希望走红后,“试物所”又迅速推出了两个子品牌“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通过“毒鸡汤”语录拆穿生活中的那些尴尬瞬间的文案推广方式,在年轻群体中圈分无数。

  负能量爆棚的“消极杯”

无独有偶,台湾的月叶红茶和网红插画家“消极男子”合作的“消极杯”,以超级消极的“段子”及淡漠的人物表情漫画,在奶茶的外包装上也玩起了反鸡汤。其每一杯奶茶上都有简单的文字和配图,如“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饮料就变轻”。如此脑洞大开的负能量,不仅没有令消费者产生反感,反而引起围观,一时成为“网红”奶茶。

  

  每天来点负能量的UCC Coffee

日本咖啡品牌 UCC 曾在台湾发起过一场叫做“大人的腹黑语录”的营销活动,来宣传宣传旗下的无糖黑咖啡UCC BLACK。通过和因为“负能量语录”而走红台湾的网络红人合作,将其吐槽正能量的语录印制在了产品的外包装上。选择用负能量语录的形式进行网络推广和 UCC BLACK 的定位相关,UCC BLACK 的卖点是无糖、零卡路里和非速溶,其适合那些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又要追求生活品质的初入职场的都市人。

  02

丧文化的实质:文化营销

无论是“丧茶”还是“没希望”奶茶,其实质都是一种营销方式,一种文化消费。其核心受众都是一群被营销套路的年轻人。如果给这些年轻人画个像,就是一群在主流、综合文化的背景下仍旧秉持某一区域或集体的观念、生活方式和信念,坚守着独特的价值和观念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这些在消费市场上所展示的丧文化,如:葛优躺、佩佩蛙、懒蛋蛋、哭泣的咸魚、颓废的马男,借由反差使媒体释放和传播能量,演变成可以转换为经济价值的一种标识性的娱乐化符号,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并被赋予价值,逐渐变成一个可以普世消费的产品。

“丧文化”是真的丧吗?其实并不是。在鸡汤文占领朋友圈等各大社交网络时,在主流文化要求进取的背景下,这种氛围反而使年轻人感到普遍焦虑。“丧文化”不过是反其道而行的一种文化形式,看似反正统,反进步,反奋斗,其实是给年轻人提供一种焦虑现实中的安全感。这是是一种自嘲的表达。这种情况下,“丧”反而“不丧”,这种“丧”不再是满腔“负能量”的控诉和抱怨,反而是真实生活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有价值的丧”。

丧文化营销的最大价值不是让人失落失望,而是让人勇于面对失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在丧中寻找价值和意义。如果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丧而丧,反而会失其本意。

  03

做好文化营销,这4条是关键!

“丧茶”可谓是“丧文化”营销中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能够刮起一场现象风,其背后的文化营销,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以是文化营销的4点方法论指导和建议:

  1 . 撬动人心,精准营销

佛洛依德曾说:“所有的排泄都是快感”。以“丧茶”为例:“丧茶将年轻人消费压抑心中已久的,长期积压不敢表达的非主流“丧心理”激发出来,使其愿意为自己心理压力得到排泄和满足的亚文化买单,这是一种心理的释放,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享受。

企业在利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迎合用户品位及需求,而是要精准找寻用户痛点和隐藏点,撬动人心。

了解和把握用户痛点的同时不等于将其视为盲点或绕道而行,而是给其赋予价值并进行包装,并广泛传播使用户形成心理认同。这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更高的指引,使用户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更加完善和认清自己。

在研究和揣摩用户心理的过程中,深层次的了解用户不为人道的潜在目的和动机,反而会另辟蹊径,并有机会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灵活地、高效地引导消费。使这种文化植入的营销方式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

  2 . 差异化营销,塑造IP

  在创业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与其做出差异,不如做出差距”。饿了么品牌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各大外卖平台同质化也比较严重,我们想玩点不一样的,碰巧丧文化在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中又很火”。

茶饮品的同质品牌很多,为什么“丧茶”会脱颖而出,成为潮流和热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得益于“丧茶”这个品牌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标新立异。它有故事、有情怀,成功反套路及地打造了文化品牌。这不仅与传统的内容营做法销截然不同,还将差异化参与到社交媒体传播,并引起广泛争论,使之成为一种新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形成企业IP。

我们的突破点就是到对立面去。我们的方法是更多的从另外一端、从更大的反差、从对立面寻找一些突破的机会。“丧茶”颓颓的新品菜单,暗黑系的装修风格,就是一反往常茶饮店,开出自己的风格。

饿了么深谙年轻人的活法、价值观,在营销方式中借助互联网传播这一特性,深挖“反鸡汤”这一文化价值,抓住年轻人的头脑和胃,使得年轻群体获得价值认同和归属,并愿意为消费行为付费。与很多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这是一种有差距的成功。

  3 . 把握渠道,拥有良好的沟通力

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在正和岛全球创新大集曾分享时提出:“新的一代人对于内容消费产生不一样的需求,亚文化是物质丰沛后的新常态,是新一代的主流文化。”“消费升级时代的内容营销,任何企业都必须具备完整的内容生产能力或者讲故事的能力。这是传播形态上的策略。”

“丧茶”无论是文案还是包装,都使产品和消费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这很重要。

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可谓家家都有个麦克风,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光有麦克风是不够“亲民”的。你得学会讲故事,会包装,会在千篇一律的文案中反平常套路,戳准用户痛点,打动用户。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质传播渠道,发挥其价值,为自身的品牌及产品推广拓宽道路。

丧茶起初来源于在喜茶风靡之时,网友在微博上的一段玩笑,没想到,这杯“毒鸡汤”在各大社交网站的造势下,竞真正的发展成了实体店。

由此可见,新媒体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选择,与之前产品是产品、营销是营销、广告是广告、渠道是渠道相比,新媒体把单向的营销广告变得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情感表达和互动性更强。经过新媒体传播体和表达的数字品牌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深受数字时代年轻人的欢迎。这使得产品本身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媒体,并自带流量。

  4 . 回归产品本身,注重二次传播

是什么让人想起并记住你?凭什么让人推荐你?除了通过文化营销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品牌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消费者中埋下产品口碑种子,要让人们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并推荐你,形成二次传播。

无论是什么样的营销,最好的营销方式就是回归产品本身,注重品质的领先性。文化营销消费的是文化,传播的是态度和思想,但作为文化的承载者,产品和服务优劣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消费者花3、5小时排队买来的“丧茶”、“没希望酸奶”价格高昂,品质另消费者失望。

营销是帮助企业获取效益的重要方式,但不深得人心的产品即使再多的造势,也不会形成过硬口碑,造成用户审美疲劳,降低用户的站粘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丧文化”借助各大社交平台在很大圈层内得到认可,但90后可以理解,不代表80、70后可以理解,60后可以完全吃透,其营销方式新奇火热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所以,企业在借鉴同时应该审慎思考。

本文部分资料、采访参考36氪、虎嗅网、FT中文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