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 Sofish:前端、移动程序员,如何在大前端浪潮下成长?

  作者|Sofish

  编辑|小智

  

「 阅读原文 」,获得短信提醒,不错过下次 InfoQ 大咖说直播!

回复:大前端,获取视频下载。

经历过不少的聊天,但在镜头前还是第一次。从紧张到放松到享受,一个半小时很快就结束。回顾来说,聊的还算比较轻松。这里回顾一下一些想重点表达的点。

  关于跨界

从我的角度来说,角色的变换,是一个从兴趣到职业的过程。兴趣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就不再感觉兴趣了,就放弃了,但职业不一样,是担起的担子,是对一群人包括自己的一种责任,有些事不喜欢不仅得做,还要做的漂亮。

从法学院出来当程序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在学校那段时间,晚上经常一写代码就忘记时间,看到外面天亮了才睡觉。从不知道如何压缩 PNG 到解决编码上的问题。那时候似乎不需要技巧,一切都是新的,每个点都是新的,凭着一股单纯的热爱去学习,通宵所感受到的不是疲惫反倒是一种享受。但工作了,要做好却并不像入门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兴趣消退,一方面是工作并不能像兴趣一样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随意创作,需要按照画好的 UI 和预定的 UX 来做。所以开始需要一些技巧,或者说一些工作的信条。

工作信条方面。到现在还印象很深刻的是,刚工作那会对于任务的第一感受是「这个网站究竟要做到几时才会停下来?」,一切都似乎没有终点,人也在工作中变行焦虑起来。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万幸的是,多方的影响,从完成一件任务的心态慢慢变成如何打磨一个拿的出手作品。这也是现在一直在实践的一个技巧:一方面要求自己不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一个任务;另一方面是不要只跟同事做比较,写文章、开源代码、出作品接受更多人的挑战。

年轻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人与人之间能力是否真的相差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因为武侠小说或者电影里的英雄通常能以一敌十,而现世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积累的财富更是有巨大的差别。后来慢慢解开,正常情况也是,社会资源的流向总是倾向那些准备多一点点,优秀多一点点的人。比如学习成绩好会加分,加分会考上更好的学校,好学校会得到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优秀的同伴,诸如此类。

工作也一样,做的多承担更多责任,承担更多责任获得更多回报。除了工作三年积累二十万拿着爸妈给的六百万全款买了上海中环内的房子这类非正常的方式外,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种套路一直没有变过。

从学习方法来说。入门一个新领域都会挑选一本比较系统的书来看,读懂后开始动手做一个相关的项目。比如 CSS 看《精通 CSS》,JS 我会推荐《Pro Java》,设计有一本叫《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后来学 SQL、PHP、Go 一样,刚转到管理岗那会也是看了好几本管理书边学边用。似乎总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关于如何从非科班生变成技术总监。大家的方法都不同,但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 —— 不设限。如果大家只看法学方面的书,就不会写代码,自然不会成为程序员更别说技术总监。前端可以学点设计,自然也可以学后端,甚至操作机器。去年得了公司的管理奖,算是对自己管理上的阶段性肯定。因此上半年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是看懂财报,学习从会计的角度是如何看公司的。

  大前端方向的选择

大前端通常是指所有客户端,因为会有 Native App 和 Web 两个前端;另外还泛指不仅仅是负责静态内容,而是向后端扩展负责更多的内容,比如除 Model/DB 层以外都称为前端。简单来说就是前端及接受前端的层。方面其实不是很重要,如果喜欢跟 UI 打交道,那么选择大前端就没错了。

直播中间有观众问到一个问题 —— 前端会消亡吗?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似乎目前还是比较稳定的职位。但现实世界变化特别快。以前我们看父母辈都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上 2、30 年,而今一家公司是否能存活这么久还是一个问题,几乎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越来越快。所以无论选择什么方向,一方面尽力做到最好;另一方面不要给自己设限,去接受更多挑战以提升自己;这样可能是比选择一个方向要更靠谱的方法。

  成长困惑:跳槽如何选择?

跳槽这件事我并没有什么话权,祼辞和看缘分似乎是我一直的方法,当然谈薪资也一样,所以不止一次被老婆说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赚钱。不过从选择团队上,我有一个不错的建议,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底线,两种团队:一是选择喜欢的一个产品;一是选择一个有趣的团队。

选择一个喜欢的产品。如果你喜欢饿了么让全世界都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各种美食,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加入?工作就是人生追求这件事,简直求之不得。喜欢一个产品总是很直接的,所以选择起来非常简单。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有趣的团队?一个被业务缠身的团队是无法有趣的,没时间;一个没有水平的团队是无法有趣的,烂事一堆都焦头烂额了,哪来有趣?有趣的团队一定是好玩的,且热爱生活的,这样的团队通常不仅可以学到新的酷的,还会得到一群有趣的朋友。但如何判断一个团队是否有趣呢?看他们的作品,是不是总是为了生活更简单,比如喜欢自动化,喜欢抽象,交互简单且有效等等;或者看他们是否有很特别的方式在玩,比如找个海岛、包个酒吧之类,或者去深山里玩狼人杀。

无论是否有这样的团队,我觉得有一点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某个产品或团队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好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产品或者团队,那么我的方式是 —— 创造一个。

  成长困惑:技术和管理如何互转?

关于技术和管理如何互转上,很多人觉得因人而异,照自己的喜欢的来选就可以了。做了这么久的技术,转到管理岗于我,就像从法学院毕竟转身成为程序员一样,是一个新的挑战,当时义无反顾接受。如果你也一样,碰到一些两个单选都可以的情况,照我的看法是,既然生命只有一次为何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事实上,每次选择的结果似乎都还不错。

顺路分享一个有趣的心路历程。上上周人在美国 LA,当时第一次在那边开车,陌生的 JEEP 大切诺基、山路、晚上,并且中间被警察拦下来过一次,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公路上大家都开的超快,当时我也开的特别快,朋友说刚想睡就被我一个弯就愰醒了。事后大家都觉得我开车真的有点太吓人。而当时心里却只有一句话 —— 如果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说明一切跑的并不足够快。如果生活总是在掌握之中,说明我们跑的并不足够快,甚至只是原地踏步。

其他就不说了,分享一个初做管理的心得和一个成就优秀团队的重要的策略。

心得。大家都可能摸清了套路,写代码你只要做的比预期多一点点,代码写的抽象一点点,大家都会开始叫你大神,说你就是那样棒棒的。所以做管理的时候,碰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你通常过会想 —— 「走开,让我来」。千万别这样做!不管你懂或者不懂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千万别这样做。然后,你就会开始得到很多很好的助手。这个就不多解释了,有些事可以边学边做,越受打击越强大。

策略。永远不要静止地看团队,特别是在招人上。什么叫静态地看待团队?举个例子,有多少业务申请多少资源,然后业务永远都在原地踏步,团队永远在只是一个建立时一样的团队。我的策略是这样的,一方面半年前与半年后招聘同一级的人一定要比原来的要求更高,且重点挑选团队缺少的人才;一方面看半年到一年后希望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而去做相应的 5% 左右的人才储备。看似浪费资源,但长远来看,相比因为招不到人支持不了业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浪费。

  理想中的大前端团队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之前在 InfoQ 上发布的一篇文章《如何落地和管理一个“大前端”团队? 饿了么大前端团队解密》,比较详细地说明了一些我的想法和实践。

  今日荐号

InfoQ 旗下垂直号前端之巅,你值得拥有!

  今日荐文

  

  微信跨平台移动数据库框架 WCDB 开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