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转移不用害怕,上海科学家研发新技术,精确锁定前列腺癌转移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领衔的临床研究团队,依托多学科协作平台,创造性地应用金属元素(锝99)标记的 “PSMA-SPECT/CT”技术,可精确检测前列腺癌转移灶,使准确率提高40%以上,对多脏器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还可鉴别出转移灶是源于否前列腺;术前帮助医生准确判定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范围,从而提高淋巴切除率,减少不必要的副损伤,提高患者预后。这一新技术已被国际该领域权威期刊《亚洲男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获国际专家认可,德国慕尼黑大学著名前列腺癌专家Tobias Maurer特撰写述评,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据记者了解,PSMA-SPECT/CT技术,是一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的检查,具有显像质量更佳,锁定肿瘤位置更精准的特点。

  

  叶定伟说,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目前国内发病率为6/10万,上海地区为27/10万,已成为男性发病率增速最快恶性肿瘤之一。检测前列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现有影像检测手段一般应用骨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指导手术及放射治疗价值有限,亟待更好的影像学检测技术来定位转移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近影 王懿辉摄

  前列腺癌转移灶的及时检出,对临床前列腺癌诊疗具有极为重要指导意义。为此,从2015年10月起,叶定伟临床研究团队开始创新性地尝试应用“PSMA-SPECT/CT”技术检测前列腺癌转移灶。如68岁的刘先生3年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两年,肿瘤指标持续上升。但常规磁共振、骨扫描没有发现明显的转移病灶。为明确转移灶,去年医生为其施行“PSMA-SPECT/CT”检查,在原来常规检查未显示的右髂血管旁,发现可疑淋巴结转移,最终通过精准手术实现病灶切除,目前患者病情控制稳定。

  

  叶定伟临床研究团队通过400多例临床研究发现,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比较,PSMA-SPECT/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明显提高,尤其对一些体积较小,特异性标志物PSA水平较低的前列腺癌转移灶,诊断价值更大,该团队临床数据显示,磁共振成像准确率是40%,骨扫描为34%,而应用“PSMA-SPECT/CT”技术,准确率达78%以上。

  据叶定伟介绍,团队通过PSMA-SPECT/CT检测还发现,一部分高危和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步进式”转移的独特模式,通过个体化多学科诊治平台使医生可以更好地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使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接近没有转移的前列腺癌人群。目前“PSMA-SPECT/CT”精确诊治,其理念和治疗措施,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科坛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

  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深度思考,以及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标注来源作者,倡导公益,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进入科坛春秋粉丝qq群(群号为431567020)与我们互动交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