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WILL
YOU
GO
游遍全球
说走就走
AT
ANY
TIME
你现在见到女士还会称呼为“小姐”吗?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海外关系”这个词在几十年前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枷锁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很多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色彩。比如“外国人”一词,从1840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开始到今天,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和身份。
外国人,晚清和大部分的民国时代代表的是朝廷、政府都惹不起的洋大人;解放后代表的是援华专家、西方外交官,大部分是来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是有外汇券可以买紧俏商品的高端人士。而到今天,中国吸引着全球,我们习惯了在王府井,国贸或者西单擦肩而过的金发碧眼,但在一二线城市之外,“外国人”还是会引来更多的回头路和新奇的眼光。
几天前,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在斯坦福大学的一番演讲,让听到的中国人认识到一个事实:中国人越来越有钱,越来越多走出去,我们正在成为别的国家眼中的“外国人”。
我们用携程走出去,你们用携程走进来
据统计显示,中国现在人均GDP达到了8000至10000美元,这是一个亚洲国家出境游高速发展的标志,在中国之前,日本、韩国都已经验证了这个规律,并横扫了全球的奢侈品商店。从商业角度来说,8000美元人均GDP,是一个国家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集结号。
如今的服务业贸易额进出口都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旅游业约占服务贸易的1/3。中国2016年的出境旅游人次达到1.22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人次。中国目前仅有7%的人口拥有护照,远远低于美国的42%,但中国护照拥有量的复合增长速度已在过去五年内达到25%。出国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稀罕事,而且出国的主要目的也开始从初期的买买买,逐渐上升到精神追求。
这也造成了旅游服务升级的难度:和单纯拿产品说话的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尤其是旅游服务行业,升级的KPI最终是落在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这样主观感受的层面。所以梁建章说:服务品牌最难实现全球化,从为本国用户服务,提升到让国人(舒适的)走出去,和让其他国家的用户走进来,这种双向的升级提升,不只和语言、文化差异有关,更需要在“客场”与他国的本土品牌竞争。
人——人才——技术人才
商业会比用户更早发现趋势,和很多造概念讲故事在先的风口企业不同,2003年就登陆美股的携程做法更加稳健,在这次梁建章在自己的母校再提全球化之前,向全球人才发出邀约之前,携程已经通过和国外酒店集团合作,进驻了东南亚、澳洲和欧洲等海外市场,智能化也也已经开启,闪住、旅行SOS、Easy住等功能也已经全面提升了服务体验。
但要全球化,这还不够。梁建章回母校并非为了分享成功,而是为了抢夺全球化人才,他向包括硅谷在内的工程师发出邀请:在线旅游行业,没有比根植中国的携程更具有行业数据、用户行为和管理经验的品牌,这个吸引力,对技术人才来说,就像顶尖的厨师遇到了绝妙的食材;火云邪神遇到了可能战胜自己对手;很难抵挡。
这个邀约并非突发奇想,大概因为在线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人创造舒适体验,梁建章乃至携程一直非常看重“人”本身。在今年5月初,携程就成立了全球化人才中心(GTC),将从内部人才培养、海外人才招募等方面为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持,将在加速年轻人才培养、英文提升和测评、鼓励员工参与国际化项目、国际化专题高管直通车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持。简单的说,不管老员工新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升职、迈向人生巅峰的机会会更多,只要你能为旅游服务全球化做出贡献。
对国人而言,哪怕是初次出境,现在在线旅游服务也已经能提供放心的服务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习惯在携程上,从机票开始,全程定制自己的旅行或者度假。梁建章说,携程现在目标是服务全世界,去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携程。
服务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外国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日本、韩国的光环逐渐散去,中国人成为最尊贵的客人,但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也常常见诸报端——日本游客的高素质全球闻名,但要知道几十年之前乍富的日本人同样也是大声喧哗惹人厌烦的。
消费观念的养成需要时间,而全球化的旅游服务,能帮助游客迅速普及和学会这种生活方式。如果在北京的地铁上看到一个老外随地吐痰你会怎么看?你也不想成为这样的“外国人”吧?
Never say no.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