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声音: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的中国方案

  

  7月1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代表中国科学和工程科技界出席并作主旨演讲的是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邓中翰先生,他围绕面对全球重大挑战时中国的创新、合作和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愿景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今天,就请您跟小智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咖眼里中国是怎么抵御“黑天鹅”和“灰犀牛”的。

  

  论坛现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创新:还是要有硬朗的技术

  邓中翰列举了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的鲜活案例,人类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或正在解决14项全球重大难题——人脑逆向工程、虚拟现实、网络空间安全、个性化学习、健康信息化、让太阳能变得更经济、管理氮循环、发展碳封存技术、核聚变能源、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灾后恢复、获取清洁用水、研发更好的药物、防止核恐怖以及开发科学发现工具等。

  邓中翰以在中国最流行的共享单车为例,表达了技术创新也是当下中国应对重大挑战最有力的武器。他说,中国的“共享单车”已经是现象级产品,全国投放量已经从2015年的200万辆陡然升至2016年的2000万辆,到今年年底可能会增至5000万辆。

  这些自行车安装了新型现代电子设备,无线连接到互联网、GPS、云计算、数据库、移动支付系统,甚至连接到收集大数据和应用人工智能的中央管理平台。就是一个小小的电子锁,也具有很多高科技含量:里面安装了芯片、软件、电池、天线、GPS、蓝牙、移动通信芯片组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装置。

  “共享单车”这种技术带动的创新模式,切实有效地帮助我们缓解了令人头疼的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且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就像美国的特斯拉重新发明电动汽车一样,中国正在重新发明自行车。

  

  邓中翰院士(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合作:为了共同的幸福和责任

  正如美国工程院院长丹•牟德博士所指出:20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事物”。但现在21世纪,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更多是关于“人、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今天相聚在华盛顿而不是硅谷,这是否也在提醒我们,解决全球重大挑战问题,只有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合作”。

  当前,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攻克重大挑战,只有创新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联合更多的力量,群策群力。要创造并实施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案,公共政策、法律、国际关系、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以及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投身其中。在这个拥有70亿人口的地球上,任何重大的挑战除以70亿,都是很小的问题;任何小小的进步乘以70亿,都将是巨大的成就。

  比如“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问题,全球科学家已经超越了利益,超越了政治,超越了国籍的界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让人们能够在健康且安全的环境中过着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梦想和世界共同的责任。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60-65%。为了将非化石能源消耗量提高到总能源消耗总量的20%,中国2015年已经在清洁能源领域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计划将在2020年至少投入3600亿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

  为了遏制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增长,现在中国每天每小时平均安装不止一台风力涡轮机,每小时内太阳能电池板的覆盖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区域,太阳能电池板逐渐成为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的主要形式。到目前为止,全球六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企业中有五家是中国公司,并且位于中国境内。除此之外,每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人也在贡献力量,从自身出发,从点滴小事出发减低能源消耗,应对这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论坛提问环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愿景:关心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当21世纪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甚至再过五十年,我们可能面临更多新的重大挑战。我们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去发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第15项挑战、第16项挑战。世界正在以超乎想象的变化速度,影响着社会各界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疑会带来许多新的严峻挑战。

  譬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势如破竹,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已经开始担心人类被机器所取代。机器可能以更低的成本为我们带来更丰富的物质和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幸福感,丰富我们的文明,这些都是有益的方面。但是,它也可能产生大量的失业。不远的将来,发达国家50%的劳动力和发展中国家80%的劳动力将被机器所取代,致使人们失去工作和收入。

  还有一连串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衍生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人工智能是否会挑衅人类不再听从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安排?另外一个开脑洞的问题是,未来的基因工程会产生新的物种或生命形式吗?还是说它会帮助人类研发新的药物,在本世纪延长人类的寿命?

  对于这些未知的挑战,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在过去的工业革命中,我们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难,我们调整并适应了它们,并且从未让世界末日成为现实。正如由三国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的周济院长、美国的牟德博士和英国的道灵博士在《思想的力量》一文中所述,重大的挑战是对行动的召唤,他们引燃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的全民运动,并改变着人们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工程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的思考。

  这项运动,将倡导我们保持勇于奉献和付出的精神,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地球的生存、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景,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