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孙悟空歇歇吧

  来源 | 创业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牛油果

  《悟空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圣归来》、《大话西游》……近年来,电影界有个有趣的现象:拍不完的孙悟空。创业家&i黑马又粗略算了一下,从现在到2020年,至少还有20部孙悟空在路上。为什么导演和编剧们都爱拿孙悟空说事儿?本文系创业家&i黑马【周末影谈】栏目文章。

  最近的新片里动画片比较亮眼,《悟空传》,《大护法》,以及刚上映的《阿唐奇遇》。每部都还有些故事。

  

  《大护法》主题比较奇特,导演(创业家&i黑马注:不思凡)也是做了多年动画,片子本不准备在院线上映,也才给了导演自由的创作空间。微博上他感谢某自媒体,大意是院线上映与你方真诚推广有关系。口碑不错,但票房进展比较缓慢,现在大概是5000多万;另一部《阿唐奇遇》是王微离开土豆后第二部长片导演作品,40岁的王微初当导演后,效率也是相当高,四年时间长短片各两部。小门神》不太理想,他不理外界,闷头又自拍了这新的一部,编导全是自己。据媒体看片会透露,也有看头。

  但今天要说的是关于孙悟空的一些事。前两部都是新“IP”,票房还没看出大势来,唯有这孙猴子拍了再拍,却还能获得5亿票房。

  口碑两极,一方说彭于晏演的猴子奇巧,一方说完全是消费情怀。

  

  那么问题来了,从86版的西游记,到至尊宝和紫霞的大话西游,再到“代表国产动画新势力”的大圣归来,大话西游23456续集,为什么消费情怀的,总是这孙悟空?西游记里的这只猴子,到底有什么勾人的魔力?

  《悟空传》到底消费了个什么情怀?恐怕85后、90后都不甚了解。这是70后及80后早期记忆中网络文学的一支代表。经典黄皮书于2001年出版,70后正值二十多岁的年纪,80后也懵懵懂懂。这书不像大话西游那样写了个完整的故事,有人评其为“用散文手法写了本小说”,情节也断断续续的。让人热血沸腾的是书中那些金句。最为出名的是当时印在畅销书封面上的那句:我要这天,再……

  试问,哪个十几二十岁的少年不为这种桀骜不驯、狂妄自大醉心不已?豆瓣上有人分析此书当年为何风靡时称,它很好地吻合了那个时代大批刚毕业的年轻人的心理,面对未来茫然失措。悟空人生经历的转变正好和这种状态形成共鸣。

  书中还有金句如下: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田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我虽然是只猪,但我,不,任,你,们,宰!

  “俺老妈把俺生下来时,也没告诉俺猪一生意义是什么?俺正在苦想,一看其它兄弟都先抢着把奶头占光了,才知道什么叫真他妈蠢!”

  难怪人说,这部电影最适合的导演是金句大师王家卫。

  写这书的“今何在”,也正是24的年龄,大学毕业才两年,没人知道他真名。那时的他,恐怕也想不到,十几年后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发展热潮,终于有人在他40岁的时候,也想起拿这书当“IP”来拍电影,并获5个多亿票房吧。

  那时候的网络文学还真有点文学的疗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此间的少年》,满满全是情怀。——这两部也全被拍成了电影,可惜都是头些年拍的,没赶上这个变现的好时候,声响不大。

  同蹭西游IP,《悟空传》写于2001年,《大话西游》是1995年。要论情怀,前部肯定不及后者。只是《大话西游》的故事,本身并非为情怀而打造,全是人们生生把它看出了情怀。那也还是网络论坛BBS刚普及的时候,和《悟空传》的走红很像。只能感谢互联网。

  《大话西游》95年刚在香港上映时,口碑票房均告失败,商业片导演刘镇伟甚至离港赴美,转行不当导演了。没想到峰回路转,过段时间,片子竟在大陆离奇火热,那句“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更是被年轻人奉为求爱金句。刘镇伟起初还不相信,直到周星驰给在美国的他打电话,才知道是真事。

  那时大陆青年刚接上网,大学生们也看懂了香港电影的“无厘头”,神经兮兮的至尊宝很得他们欢心,二十几岁的朱茵演紫霞仙子,她摇着手铃哗哗作响的样子更是被永久存入记忆。知乎上有则问题,如何评价朱茵在大话西游中的表演,最佳答案是,在最美的时候表演了最适合她的角色,宛若仙子。

  《大话西游》是个完整的悲剧故事。其中塑造的一个经典矛盾是,至尊宝要救紫霞,就必须成为神通的孙悟空,但就会忘记情爱。电影也有另一重大主题,爱,即是付出,像紫霞对至尊宝。

  

  《大话西游》被写入影史,是创作者根本没想到的。刘镇伟周星驰在创作《大话》时,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部喜剧商业片,没想票房惨败,日后回忆起来,总结失败原因:香港人看惯了无厘头,在春节期间去看这片,原想看个喜剧,没想到看完电影笑不出来,而只是呆在那里。

  《大话西游》给观众带来的悲观情绪是自然生成的,甚至不是创作者消费情怀。换句话说,是观众自己创造了这种情怀,解读出了一种情怀,这甚至和创作者的初衷是无关的。

  写孙悟空的前世,本就是一出悲剧——不管如何,他都会成为一只威风凛凛,忘记一切,和唐僧前去取经的猴子。

  此后再拍大话西游各种续集,无论如何吸金,也无法重现当年风采。在一个刚接触香港电影的时代,大话西游的精彩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别样但不走样的孙悟空。再拍,不过是赶上好时代,却再无大话所带来的感动与情愫。年轻的周星驰与朱茵无法再来,男女主角亦真亦假的动情无法再来……多了特效与炫技,却不过是在消费了。

  流量小花演不了惊鸿一瞥的紫霞仙子,小鲜肉更不是周星驰——演完孙悟空,他像是也走上了取经路,一直去往电影事业的更高峰,不动凡情了。那是个演员还是演员的时代,大家都记得他们演的是谁。

  近两年著名的西游IP又有《大圣归来》动画片(创业家&i黑马注:田晓鹏作品),被视为近年来较好的动画代表。幼小的江流儿代表了无数对齐天大圣满怀憧憬的少年,但迎接江流儿的却是个颓丧版悟空,被束缚,什么都提不起劲,不如想象中热血。直到江流儿被劫,悟空方显大圣本色,大闹一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大话西游》最后设置的情节一样。

  大闹一场,这也是关于孙悟空,所有人最喜欢的情节。

  为什么要拍孙悟空?主创的说法是,西游IP大众熟知,拍这个不需要从零开始。

  而孙悟空,又实在是年轻人太喜欢的角色。从原故事内核,到延伸出的诸多内涵,都符合这个社会年轻人内心的一种需要。

  是叛逆,对现行规则的不满,是想对整个社会的推倒重来,还能够对着反对者大闹一场,把他们收拾地狼狈不堪,让一切重新来过。孙悟空把大家想做而不能做的反对之举执行了个遍。

  但悟空最终戴上了紧箍,预示成长之后进入真实世界。不再虚幻,不再唯我,不再有叛逆精神,而是在看不见的规则之下循规蹈矩,以被限制的力量维持着表面的合作。

  知乎上有人提出对86版西游记的疑问:电视剧既歌颂孙悟空大闹天宫,又歌颂他前去真经,在这对矛盾的现象上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

  无奈孙悟空已戴上紧箍咒,再变不回齐天大圣。创作者也毫无办法吧。

  但孙悟空真正引起群体性精神共鸣的,绝非西行取经,而正是大闹天空,对现行规则的对抗。这部分象征,才是国人真正崇拜和向往的地方。也是西游中的孙猴子久拍不衰的群众根基。反观其他人,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代表的精神,则都差太远。

  四大名著作者如果全部复活,相信也是吴承恩老先生因为悟空的版权改编而收最多的版税吧。

  但回到电影上来,真的是“拍不完的孙悟空”吗?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那烂片,都烟消云散。可是只想,要这猴子,继续圈你钱,要那情怀,消费到厌倦。”这是豆瓣上点赞最高的短评。(so what,人家还是有5亿票房。)

  观众已经厌倦了。但这不是悟空的错。多少年,我们也只有这一个叛逆的孙猴子而已。

  反观打着它名号的许多IP电影,没有真挚的爱情要表达,没有满腔的愤怒值得叛逆——孙悟空还在人心中,情怀却是一点没有了。

  

  情怀没了,版权费也听说要给作者。

  

  那么问题来了,吴老先生收完所有的版权费,可以在北京三环买几套房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