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贾潇一
“
大家好,我是张岩。
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也就是昨晚,国际顶尖学术刊物Cell一共有10篇研究论文得到发表,其中5篇来自华人科学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团队的论文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
1980年中国大陆学者在Cell上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时隔25年后,Cell才再次迎来了中国科学家的论文。而像今天这种在CNS(Cell Nature Science)正刊上同时发表5篇主要为国内科学家完成的论文的情形是前所未有的,可称之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小“奇迹”,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飞速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实力与进步。更关键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绝大部分任职单位或通讯单位在中国。正如许多人所评论的那样,“中国生命科学正阔步前进!”
中国科研正如经济一样,都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在中国科技领域屡屡取得突破的同时,我认为中国需要改变其科研文化,使之更侧重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从而保持科技的持续发展,并将科研产出转化为生产力。今天我与星河融快一起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星河融快(ID:rongkuai888),我们将持续与你分享“有趣的”产业互联网干货。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观点,自荐或推荐优质产业互联网项目,同时也欢迎你来上地18号和我们聊聊。
”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以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蒸蒸日上的繁荣发展令世界瞩目。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正面临一个关键的时刻:需要从资源和投资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型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增长模式。中国已采取措施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提高质量上,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转型中,随着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也正在寻求通过增强科研实力来推动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
意在卓越和创新的中国科研
中国不仅意识到科研在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研上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产出与我们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称,均居于世界第二位。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研资金都日益面临压力之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助推了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过去20年,中国研发投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按可比价格),到2014年就已达1.33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
2017年中国学者除了在CNS正刊发表论文之外,在主流期刊的表现也大放异彩。截止到今天,以国内为主完成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不少于106篇)、PNAS(不少于60篇),其它主流刊物包括Cancer Cell、Immunity、Cell Stem Cell、Neuron、Mol Cell、Cell Meta、Dev Cell、Current Biology、Cell Rep、eLife、Cell Research、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cine、Nature Method、Nature Neuroscience、NSMB、Nature Plants、Nature Protocal、Science Signal Trans、Gene Dev、EMBO J、EMBO Rep、Genome Research、JCI、JEM等绝大多数被Nature Index涵盖的杂志,再加上其它一些医学领域和植物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总论文不低于200篇。
2
不是没有担忧
尽管中国发表的高水平科研论文有了大幅增加,但如果用代表学术影响力的“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指数”(Normalized CitationImpact)来衡量,中国在许多学科领域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中国对全球高引用量论文的贡献仅次于美国,但中国仍有增长空间。而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产出方面也有欠缺,例如,化学和物理学的实力要明显强于生命科学。
除了学术影响力之外,人们还担忧中国在产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屠呦呦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拯救了无数生命,并因此在今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许多人担心这只是一个特例。
目前中国的科研评估系统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都严重依赖单一的评估标准,例如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却不太重视科研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并且,中国缺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机制,这也阻碍了社会和经济影响力的实现。
中国科研正如其经济一样,都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中国需要改变其科研文化,使之更侧重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从而保持科技的持续发展,并将科研产出转化为生产力。
3
失灵的中国版 《拜杜法案》
透过产学研的合作,以专利权所产生的诱因或积极性,来激励科研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用科技推动经济复苏,同时,避免研发机构的人才流失和专利权的浪费,以产学研合作来实现产业升级,用专利权的下放,给从事研发的院所和学研机构,激活创新活力,驱动市场机制,专利商品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这是美国拜杜法案的精髓。
中国借鉴了拜杜法案的核心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02年以后,中国将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中知识产权(原来属于国家所有的),转由项目承担单位承接有关的知识产权;2007年中国借鉴了美国的立法经验,在《科技进步法》中的20条和21条中做了一些规定,就是说把国家所有权变为单位所有权。结果是《科技进步法》修改以前我国高校的科技转化率5%,10年过去了,转化率仍然停留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科技转化率,基本维持在80%,中国版为何失灵了?
可能的原因很多研究都解释过,其中关键可能在我国政府对于高校存在着比较高度的行政干预,其实高校并没有自主权,没有自由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的空间。美国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是一种间接式的管理,这些管理主要是由社会各界人士与大学组成的校董会等中介来管理大学,用校董会等等来平衡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最后分享一下原科技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的观点来结束本文:“科技创新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它的积累性,就是它不是说你让某个人做什么,他就可以做成的。不是事先能够计划,你想让某个大学和某个研究所和某个企业联合起来,政府把它弄在一起,就出东西了,这是很不现实的。”
附录:昨晚国际顶尖学术刊物Cell发表的5篇来自华人科学家的论文一览
徐华强教授课题组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orylation Codes for Arrestin Recruitment by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颜宁教授课题组
Structure of the Nav1.4-β1 Complex from Electric Eel
曹雪涛教授课题组
Methyltransferase SETD2-Mediated Methylation of STAT1 Is Critical for Interferon Antiviral Activity
邹伟平教授课题组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Autophagy
王艳丽教授课题组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for RNA-Guided RNA Cleavage by Cas13a
下期预告:
破局之路和产业桥梁——创新,代表着未知的未来,它会从何而来,又会如何生长,其实不论是政府还是技术专家,都没有办法准确知道。产业协同不仅仅关乎收益权是归于政府还是大学或私营机构,技术转让的核心使命是:分享成果,分享创新,从而增进社会财富。
我是张岩,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