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王卫,这些大佬为什么都要抢着干快递这个辛苦活?

  快递服务对于电商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几乎每次物流大战,都能引起神仙级别的人物亲自下场互喷。

  为什么大佬们都这么在意物流这件事儿?

  从近年来看,零售、物流、电子商务,这三个行业的界限日渐模糊,并已经开始跨界融合。快递逐渐成了零售、电子商务的瓶颈,反而快递的瓶颈则超脱在电商之外。如果说云服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煤水电,那快递就是线下商业的煤水电。

  作者:王飞,来源:PingWest品玩(ID:wepingwest)

  快递服务到底有多重要呢?

  对于个人来说,我一直期待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完全正规、标准化的快递网络,一个随叫随到的“闪送”服务,再压缩一下快递的成本价,那就再好不过了。

  想象一下——在餐桌上一叫,饭就到了;厕所一叫,卫生纸到了;在床上一叫,那啥到了。

  关于闪送的问题,我的同事就问过投资人一个问题——闪送究竟有多重要?

  他说,“你想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只要是能搬运的,在app上下一个单都能在闪送上解决。它是一个巨大的购物入口,不需要挨家挨户的下不同的app,只要告诉快递员去哪取去哪买,你就能买到一切,这是终极目标。”

  所以,快递服务对于电商公司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说起这事儿来,其实是为了引出京东和苏宁又掀起了口水战。这次是因为苏宁的儿子——天天快递。

  几乎每次物流大战,都是神仙级别的人物亲自下场互喷——这次是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你看孙为民和京东一来一往的互怼过程中,更容易让在意的人看到事情的本质。

  

  前有菜鸟物流怒怼顺丰,今有京东手撕苏宁天天,眼看是一场电商行业的针锋相对,实则是背后爸爸们在物流行业的实力较量。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佬们都这么在意物流这件事儿?

  京东自建了京东物流、阿里也搞了一个菜鸟联盟、就连苏宁这样级别的选手,在今年初也收购了天天快递;要说电商不做物流,那基本上是不太能存活的。

  而之所以爆发这么一场因物流而起的口水战,本质上来看,还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为电商服务的,制约物流本身就是制约电商。

  如今电商平台这么多,物流成了更重要的一环。

  你可以回想下几年前,你第一次用京东时的场景。京东刘强东排除万难不顾投资人劝阻非要自建物流,就是为了钻“淘宝物流弱”这个空子。

  刘强东提出过一个“十节甘蔗”理论,也印证了物流对于电商的重要性——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零售商。

  不要看刘强东说的这么玄乎,其实当时消费者体验到的就是网购前所未有的快和准时。京东在早期,靠这个占据了用户的心智。

  你看淘宝最早的时候,物流就一直是制约它发展的硬伤——马云还曾经说过“淘宝绝对不自己做物流,因为那样会因为员工数量过于庞大把自己压死”。

  但是在京东的强势打压下,最后虽然没有自己招快递员,但还是弄了个菜鸟网络把自建物流和仓储搞了起来。

  在网购逐渐成为一个趋势,各大平台商品零售的毛利润率有限的前提下;要不就是补贴打一下价格战,要不就是迅速抢占更多的环节,压缩成本,提高体验。所以,后五节甘蔗是京东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争取的。

  你看……如果那时候大佬们都早已预判到如今的各个供货商渠道的价格都接近一致的话,那么物流体验就成了最关键的一个购买前提——我能买京东就买京东,买不了京东再去买天猫,至于发某通快递的淘宝小商铺,那一定是排到最后去的。

  近年来看,零售、物流、电子商务,这三个行业的界限日渐模糊,并已经开始跨界融合。快递逐渐成了零售、电子商务的瓶颈 ,反而快递的瓶颈则超脱在电商之外。

  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可以快速堆出一个电商平台,但不能快速复制的是一个体验完好、覆盖面广的物流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评价京东最大的财产,强东的宝藏——是京东物流;而顺丰王卫则和马云撕破了脸,搞起了优选店。

  

  顺丰前两年仗着自己在物流上的优势开始搞逆向的电商和新零售,虽然因为其他原因这事儿没太搞成。但看看当时淘宝的反应也还是挺慌的。顺丰掌握着全中国各地区的消费习惯,精确到户的用户信息,每天每个快递员几十次与用户面谈的机会,像拦截电商平台的客流卖点啥东西不火。

  物流和购物从来就是天生一对,自建物流更是让购物更加浑然天成。那些没有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平台,其实根本没想通一旦自建了物流业务,物流就不再是电商的成本而是电商的利润。

  快递服务,现在来看,是一场事关个人体验、逆向电商,维系了用户智能、核心数据的事儿。

  上面说到,快递服务,已经是限制如今的电商发展的一大元素。

  但要说到把物流从成本变成利润,还是有些难。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自建快递的优势。其实看看几个坚持自建物流的大佬们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快递服务本身的品质——这件事儿其实就是京东和顺丰早期做得,顺丰能有这么快的配送速度、京东能这么完善准确的配送体系,都是自建物流;

  阿里巴巴通过建立菜鸟网络,更精确的掌握货品流动信息——这一部分内容升华一下,事关仓储、预测、大数据流通,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来说,正是巨大的宝藏;

  上文也提到过,物流的瓶颈超过电商之外,比如顺丰可以逆向拓展电商、外卖、O2O等一切需要送货的业务,顺丰又可以送百度外卖,又可以送麦当劳,总之需要高品质服务的O2O配送项目,顺丰就可以承接,送一切。

  掌控用户的核心信息——二十二世纪,估计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石油了;

  通过掌握的物流数据,可以与智能结合进一步提升送货体验——天猫在双11预测备货、预约配送:给每个淘宝用户建一个可信模型,即“这个人有多大概率把购物车里这些东西下单”,按照这个概率,提前把这些用户放进购物车里的货压到用户附近的仓库,提升整体的购物体验。

  比如商家在上海,提前告诉商家“北京可能有1000个人要在这天买你的商品,你是否提前把1000个货品放到北京菜鸟仓去”。

  最后,自建的物流体系也可以让其他行业分担成本,转化利润——比如让顺丰接盘百度外卖。

  

  不过,说起顺丰的物流战争,也是有一种更小角度的打法——顺丰丰巢。

  顺丰丰巢就是丰巢自提柜,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开放。

  简单来说,你在淘宝、京东买的东西,在家里没人的情况下,可以快递到自提柜;正是通过顺丰丰巢,它相当于拦截了其它快递公司快递员直接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切断了其他快递服务商关于上面说的逆向拓展电商、用户的核心信息、与智能结合的可能性。

  无论是丰巢还是自建物流,快递行业的竞争,早就变成了一场关乎数据、体验、智能以及成本的战争。

  淘宝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基本只用EMS,全国只有一家。后来EMS因为效率底下,被民营企业瓜分市场,出现了四通一达+顺丰。

  实际上,最能让马云开心的,其实让淘宝和顺丰绑在一起合作。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顺丰王卫自己起了“歹心”,推出了顺丰优选和嘿店,杀了马云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才有了马云开始了最庞大的物流体系布局和建设。

  知乎用户提到一个观点——物流体系的建设,本质是非常靠后的。作为消费者,几乎是完全看不到的,就像你在夜晚睡觉,而全城市的高架都在进行紧张的维护一样,你根本感觉不到。本质上是很To B的。

  所以对于自建物流的标准化体验,其实可以理解成为类似BAT企业云服务平台,未来电商企业的最大化价值可能就是提供的标准化运输服务,自身服务高标准化的同时,也会与其他业务捆绑的更紧密。

  而你唯一能感受的都在前台,京东的配送等同于顺丰>某通。

  我们也大胆预言一下,“电商企业自建物流”模式可能最后都会走向合并,诞生几家“BAT级别的电商云服务平台”——比如京东/顺丰物流送外卖、京东/顺丰物流送生鲜、京东/顺丰物流送一切,他们可能代表的是最高标准的物流服务等等。

  这并不完全是空想,盒马鲜生为什么能比传统的本地超市在海鲜等极短保质期的品类上做的更好?也是依托与传统小连锁超市无法相提并论的菜鸟物流体系。

  因此,物流绝不是快递,而是关于将某一物品从A地运到B地的一切生意。

  巨头们在快递领域的厮杀,就像是一场“云服务平台式”的厮杀——这种服务最终可能只有1家或2家寡头,而不是永远只有十几家在竞争。

  如果说云服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煤水电,那快递就是线下商业的煤水电。

  这样,你就理解为什么这些大佬要为这个辛苦活儿打的你死我活了。

  延伸阅读:数据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石油

  来源:伯凡时间(ID:bofanstime)

  本文选自天津电视台世界经济论坛特别节目《浪潮》第一季第二期《数据是石油》,有编辑删改。

  我们知道,过去工业时代我们要有石油,要有煤,要有电力,不然我们整个生产和生活就无法运行;而在今天,如果没有数据的话,就好像你虽然有了一辆汽车,但没有油,只能摆在那儿,今天如果没有数据的话,那我们整个的生活和工作都很可能要停摆。

  数据就是生产力。有了这样的数据,你生产出来的产品,你跟客户的互动、关联就会更加紧密。假如你没有数据的话,你基本上就是闭着眼睛在做产品。

  过去一个服装公司发布一款产品,基本上是老板拍脑袋说,这个肯定好卖,然后就生产。当卖出去以后,从一层层的批发开始下沉,差不多要两个季度甚至是三个季度这个销售的数量以及整个数据才能够反馈回来。

  其实,在这个时候反馈回来的数据已经没有太大的用处了,因为周期太久了,数据的时滞就导致无法再用于做决策了。

  

  问题是,过去大家都不用数据的时候,你不用数据,也不觉得有多大劣势;而今天如果别人都在充分挖掘数据,从原始数据开始,不断像开采石油一样把它开采上来,然后进行加工、炼制以及工艺的分解等等复杂的程序,再形成不同品质的数据,然后作为一种能源注入到生产流程当中去——如果你没有的话,那你绝对会被淘汰。你等于是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甚至完全是在一抹黑的状态下去生产产品,去面对你的受众,你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对称的竞争。

  过去我们做的穿衣戴帽,那只是日常的一个消费品而已,但今天生产穿衣戴帽的企业它们今天正在成为另外一种角色——“终端”,一件物品本身就成了终端。

  就一件衣服来说,它既是一件衣服,同时它也可能是一个终端,而只要这是一个终端且跟你随身伴随的话,那么你只要穿戴上它,那么你就在免费的、无意识的、7×24小时的生产数据,而且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

  而没有这些数据的企业,或者说不掌握这些终端数据的企业,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必须得购买,跟花钱买石油是一样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连卖都不卖给你,最后你也就没有了机会。

  所以,站在今天看历史,其实过去100年的竞争,在国际政治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石油。围绕着石油而打的仗,围绕着石油所产生的合作与纷争几乎占了整个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当中一半以上的话题,但今天,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石油,围绕它的纷争与合作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数据。

  • (一)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数据?

  我们说数据是新石油,但是它跟石油又很不一样。对于石油来说,我们运输石油有几种办法:第一种,是用油罐车运;第二种,用输油管道。

  

  我们是很容易控制输油管道,比如俄罗斯卖石油,其实很简单,你交了多少钱,我就放多少石油给你,在你的国家的站点,我一开阀门就行了,跟加油站加油类似,掌控很容易。

  而网络跟这个输油管道是很不一样的,网络可以说是自由流动的,比如说我现在要访问一个美国的网站,我只要输入网址,我就到那边去了,再或者我要跟美国朋友发一个邮件,也很容易,也就是说,它不是唯一通道,而输油管道它是一个唯一通道并且是可以掌控的。

  对于网状通道来说,数据流动变得非常自由,那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石油中国人开采,别人如果想要只能花钱买。但是在数据领域里,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比如说耐克公司,整个中国市场上关于消费者的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还是属于耐克公司的?

  很多数据,其实是很难界定的,比如说中国城市交通状况的这些数据,每一辆汽车上面搭载的数据,实际上是可以搜集的,比如说Uber ,那么你说Uber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从它的股权结构来看,我们觉得它是一家中国公司,而如果再仔细一看,其实不是,那现在就遇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国家是有海关的,而数据呢?

  

  对于海关来说,什么东西进出它都是知道的,是能够控制的,但是在网络世界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唯一的通道,也就是海关那样的东西,而且大数据的安全甚至涉及到国家安全,该怎么来保护?可以说,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国界线了,这就引出了在一个没有“海关”的领域里面,我们如何来界定数据的所有权,如何来管理和控制数据自由流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做生意——国际贸易,那数据肯定是要不断流动的,但它既然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这个资源到底归谁所有,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新的话题。老实说,各国政府包括互联网治理研究的专家们,今天还在争论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结论。

  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当我们说数据是新石油的时候,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很简单的描述,这种新石油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挑战和麻烦,我们其实是刚刚接触到,很多东西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

  • (二)“技术造成的麻烦用技术来解决”

  作为技术的拥趸,我对于新技术的出现是持开放态度的,我觉得技术造成的麻烦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比如当年马车特别多的时候,纽约市有25万辆马车,那时候整个纽约市就变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城市,马车越多,马就越多,于是满大街到处都是马粪,该怎么办呢?整个纽约市从政府到民间的各种机构都在想怎么解决马粪的问题,很纠结,而汽车一出现,马粪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后来汽车造成的困扰不是更大吗?比如说雾霾,所以然后又出现了电动车。所以,我觉得问题永远是有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总归是有的,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归根结底只是时间的问题。

  最近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35年的时候,仅仅就中国而言,数字经济将会创造出非常多就业岗位。对于这条信息,我的看法是:至于是多少就业机会现在还很难说,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将来所有经济都会披上数字的色彩,无论现在你是做服装的,还是做餐饮的,你能脱离数字经济的笼罩吗?

  数字正成为一种笼罩所有领域、所有产业的新力量。你说我就是不参与,我把饭做好了自然就有顾客来吃,不是这样的,你入驻不入驻到一个交易平台,比如像美团或者大众点评那样的交易平台,你有没有自己特定的社区?你有没有一个跟你的客户之间非常通畅的沟通渠道等等,决定了你这个生意能做大,还是做小,甚至是做死。

  • (三)数据将会提供各方面的就业岗位

  第一,所有的就业都可能跟数字有关;

  第二,它会产生一些过去我们根本没有的一些产业。

  

  比如说安全产业,过去数字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或者没有的时候,你怎么会想到数字安全呢?可是今天在每个企业里都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用的是云计算,也就是说你的数据不是在你的公司里的服务器上,而是在一个“云”上。

  这次我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了一个很壮观的场面,就是在亚马逊的云大会上,演讲台上突然来了一辆大卡车,是那种很大的卡车,原来他们是为了展示亚马逊今天所取得的数据技术的成就。

  对于数据而言,有的公司是用传输的方式,但是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你如果还用传输的话,那就太慢了,怎么办呢?亚马逊他们就用了一个大卡车拉来了比集装箱还要大的那样一种移动硬盘,然后到你们公司,接通了以后直接拷贝,然后再拉走。

  声明:电商分析网公众号每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进行联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