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技术》:“是时候让数据说话了” ——宜准C1手环简评(上)

  

  是的,你猜得没错:取这个副标题,就是为了蹭“Nature撤稿”事件的热度。毕竟,谁让咱跟韩教授也算同行呢。

  所以,基于笔者的特定专业和使用习惯,本次简评将主要侧重于数据的分析。至于C1手环上其他一些好玩耍酷的功能,交给其他朋友和后续测评吧。

  1

工具和方法

手环

  宜准C1手环

  佳明VivoSamrt3

工具

直尺(得力)

  电子天平(Sartorius)

  相机(Galaxy Note4)

应用软件

R(版本3.3.3)

RStudio

(版本1.0.44)

Prism Graphpad

(版本5.01)

  2

开箱和外观

  

1 开箱与试带

  如同宜准的其他装备一样,包装很简约实用(图1-A),特别强调了医学心率检测巨头Philips的技术加持。三阶抽屉式的包装里,装有手环、商标、充电器和说明书(图1-B)。

  取出手环本体时,带了保护贴膜(图1-C)。手环上唯一的一个按键设置在右手方向(图1-D),目测贴合性中规中矩(图1-E),底部与皮肤接触部位就是用于检测心率的光电元件(图1-F)。

  长按D中的按键点亮屏幕,显示时间准确无需调整(图1-G)。马上试带上手,短按按键可以找到检测心率的界面(图1-H),带扣位置是很牢固的双排扣(图1-I)。

  

2 静态数据

  手环约长23厘米(图2-A),即使带在很健壮的手腕,应该也是绰绰有余的。总重量30.91克(图2-B),带在手上几乎无感。这里展示了目前笔者最常用的几个界面,分别是时间、步数、心率和遥控拍照(图2-C-F)。

  3

充电和耗电

  如前所述,本次测评将主要侧重在数据方面,因此在到手不长的时间里,进行了7次的充放电试验。

  从10%电量充到99%的用时为2.34 ± 0.13小时。

  在放电过程中,如果不开蓝牙、不开心率,每小时耗电1%左右。

  考虑到多数情况下,使用者是希望手环处在一定负荷下的,后来几次试验中采用“蓝牙+心率”的模式,以考察耗电情况。

  具体作法是,在每个整点的手环震动提醒时,记录剩余电量(共计重复6次)。

  

3 放电存量

  如图3所示,从100%电量到50%电量的放电过程中,大概每小时耗电3%左右。曲线非常平滑,不只说明电池性能稳定,也说明手环自身固件运行也很稳定。而从0到17小时的过程中,每点测量时的标准差逐渐加大,符合电池使用的一般规律,是正常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量小于10%后,手环默认不再进行心率的持续测定。

  4

心率准确度

  说实话,心率检测的准确度是个比较难以衡量的指标,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心率值。这里采用的方法是间接的横向比较,使用佳明VivoSamrt3来同时检测心率,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来间接推断C1手环的表现。

  具体作法是:在测评过程中,随机地抬起手腕,记录这一时刻下C1手环和另一装备记录的实时心率值,并最终汇总比较(共计重复100次)。

  

4 对比测评方法(重复100次)

  从图4可以大致比较一下两个装备的尺寸。囿于手机相机的局限,C1手环事实上亮度更强,夜晚时右侧装备的字体发黄。

  

5 心率数值的直方图展示

  在总共100次的随机重复中,心率值基本上呈现出预期中的近正态分布特征(图5-A、B)。直观上看,C1手环的平滑度比另一装备还显得更好一些,这也可以从两组数据的分布密度函数上可以看出(图5-C)。

  图5只是给我们一个直观的感受,但具体在统计上是否存在差异,需要更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

  

  6 心率数值的统计差异分析

  如图6所示,两组数据分别绘制在不同位置,并以“平均值 ± 标准差”的形式给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的P值为0.572,也就是说“差异不显著”。通俗地讲就是,两个手环在检测心率方面不相上下,互有输赢。

  5

感想和展望

  其实,这次的测评也是一个测试:就是这种偏重数据的风格,是否有人喜欢。以往看到的测评,往往都是偏主观和随意的,这种风格比较有利于读者了解具体的体验,但横向之间则难以量化和比较。

  由此想到手机测评界里,王自如的Zealer和那岩的科技美学等,已经在手机的测评中大量采用了类似的手法。所以在此特意尝试了这种偏重数据的风格,探探风向。

  具体到本文的数据,都是人工手动采集的,多少会有些误差。如果官方能够开放更精细的机器时间采样数据,未来也许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更深入地比较两者之间在平滑度上的具体数值比较,得到更有趣的结果。

  再说回C1手环,本文只测评了些静态数据,下篇将会结合最新版的手机客户端进行动态的测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