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丨智能音箱真的值得烧一烧么?

  导读:三年后的今天,智能音箱抢入口大战已经开始。只是,这场大战的结果,究竟是会智能音箱市场上百花齐放,还是如以往的xx大战那样,所谓创业者和投资者合伙圈钱后离场?

“智能音箱有什么用?”

我正在感慨Facebook也要出智能音箱的时候,办公桌对面的mm有些好奇的问。

可以炫耀自己广闻博识的机会不能错过,我立即开启了科(chui)普(niu)模式:智能音箱可以作为智能家庭的核心,既可以放音乐,还可以接受你的指令,做你希望做的事情。

“比如呢?”

比如呢?

其实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脑袋里想的是钢铁侠他家的那个Jarvis。

但是,现在人工智能水准给Jarvis舔鞋都不配,还是想个生活点的场景吧。

“比如……你晚上睡觉已经躺床上了,发现卫生间的灯没关……”

“哦,我可以踹我老公一脚,更好用。”

听了这句我真的很受伤:“……你居然有老公了?!!”

  智能音箱和老公谁更好用?

智能音箱风起三年之前。

2014年11月份,亚马逊发布了Echo智能音箱。用户可以通过说出“Alexa”来唤醒Echo,并且进一步发送指令,包括播放音乐、设置闹钟、天气查询、网络搜索、新闻查询、预约租车、叫外卖,以及在亚马逊商城购物等功能。

虽然听起来很酷,但在当时的业界看来,这款产品更像是Siri套了一个音箱外壳。当然,其内部智能系统并不是Siri,而是亚马逊自己研发的“Alexa”语音助手。而且其宣扬的功能中,亚马逊本身最在意的还是购物功能。

不过在用户看来,音箱嘛,首要功能当然是放音乐了。2016年,征信公司益百利(Experian)和市场调研公司 Creative Strategies针对Echo 的使用做了一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Echo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前三是音乐播放、智能灯泡控制,以及闹钟。而用户至少尝试过 1 次的功能排名前三是闹钟、音乐播放和新闻播报。

从结果看,虽然用户最喜欢用智能音箱听歌,但同时也分配给了它更多“智能”任务,看起来并不比“老公”要差。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进入2017年,Echo销量已经突破千万台。

因此,在上市一年后,Echo开始引起业界的注意。两年后,巨头开始跟风。三年后的今天,或许我们可以确认:智能音箱已经进入爆发阶段,抢入口大战已经开始。

只是,这场大战的结果,究竟是会智能音箱市场上百花齐放,还是如以往的xx大战那样,所谓创业者和投资者合伙圈钱后离场?

  百箱齐放

Echo的成功,让跟随者有了方向。在国际巨头中反应最快的无疑是Google,在2016年5月推出了自家的Google Home。

Google Home

不过比起国内的厂商,Google的反应速度只能用 “龟速”来形容。2015年5月,亚马逊 Echo 面世仅4个月后,京东携手讯飞共同研发的“叮咚音箱”就已经亮相首届CES Asia展会。从功能上看,这款音箱整合了京东自家的“微联”智能系统,可以实现部分智能家居功能。

叮咚智能音箱

但是随后,大多数科技巨头、音箱巨头,或者其他领域想要染指智能音箱的厂家,都进入了一段沉寂时期——或许都在进行技术上的研发和积累。

终于在2016年的沉默和猜测过后, 2017年迎来了智能音箱的大爆发。

1月,联想在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了智能音箱产品,包括海外、国内两个版本;

3月,海尔发布了智慧家智能音箱AWE;

5月8日,微软联手三星旗下印象巨头Harman Kardon推出内置Cortana的智能音箱“Inovke”;

6月6日,苹果智能音箱“HomePod”亮相第28届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售价约合人民币2300元;

6月20日,喜马拉雅FM推出了国内首款全内容AI音箱“小雅”,售价999元;

7月5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售价499;

7月26日,小米发布了名为“小爱同学”的智能音箱产品,售价299元。

……

实际上,除了以上这些知名厂商产品,各类小厂商、新品牌也层出不穷。或许在未来的几个月,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智能音箱产品出现。而看越靠后发布价格越低的趋势,或许传说中9.9元的智能音箱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智能音箱到底在抢什么

“布局”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词语之一,电商巨鳄、软件帝国、互联网巨头、传统音箱厂商,以及讯飞这类技术厂商纷纷进入智能音箱市场,显然除了跟风之外,也有自己的布局意图。

亚马逊:Echo

  

Alexa平台显然肩负了亚马逊打造智能家庭生态圈的重要责任,除了亚马逊自身念念不忘的在线购物功能,以及内容发布之外,Alexa平台还接受第三方智能程序的入驻,从而将Echo打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控制中心。

苹果:HomePod

苹果在智能家庭这件事情上努力依旧,并曾经把智能家庭中心的期望放在电视盒AppleTV上,但效果差强人意。HomePod最大的底气无疑还是IOS,已经有开发者从HomePod的代码中找到了疑似iPhone8面部解锁的代码。

微软:Inovke

Inovke并不是独生子,Cortana在2017年初就已经成为第三方厂商Mattel的智能音箱Aristotle的“灵魂”。Inovke虽然是微软主导,却是和音箱巨头Harman Kardon合作。或许,面向企业市场会成为微软Cortana智能音箱之路。

京东:叮咚

京东原本就有自己的智能家庭控制平台——微联。通过与家电厂商合作,形成了一个依托于京东微联APP的智能家庭体系。叮咚智能音箱自然也内置了微联系统,可以做到与微联一样的事情。不过,由于开放度不够,非微联体系的智能家居尚无法接入。

喜马拉雅FM:小雅

  

喜马拉雅FM自身是一家音频内容提供商,其发布智能音箱小雅的目的可能也是最“单纯”的。小雅更专注于音频内容提供,其智能也尽数体现在对用户使用习惯、内容爱好,以及使用场景的判断上。

阿里巴巴:天猫精灵X1

  

阿里巴巴将智能音箱的命名与天猫商城关联在一起,就可以想到阿里对这款产品的期待。天猫精灵X1将成为阿里巴巴的电商资源、O2O资源、以及内容资源的整合平台。不过X1也面临着智能硬件布局匮乏的短板,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

小米:小爱同学

  

小米发布小爱同学时还是很低调的,放在两款重量级手机之后。小米为什么要凑智能音箱的热闹,是否长期的智能家居布局要开始收口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不过299元的售价,最具性价比这一分,又被小米拿走了。希望音箱不会成为家里的热源才好~

  智能音箱这把火多少有些虚

看得出,虽然众多智能音箱都是在赶时间抢风口,但准备却很充分,各自与自家的优势做了不错的结合,同时也具备了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不过这里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差异化竞争会是智能音箱成功的秘诀么?

所谓智能家庭中心,就必然是全能的。

Echo之所以大火,先发优势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其允许第三方开发的进入打造了真正的全能平台。如果它只能唱歌,只能讲笑话,或者只能购物,不会有今天的销量。

这与手机不同。手机上的APP可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下载多个APP来满足需求。但是智能音箱可以么?

你可以在手机里同时装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也可能同时存在。但是音箱呢?同时摆上几个?那画面,不敢想象。

实际上,就连智能音箱本身是否是智能家庭中心的最优选择,一样也是存疑的。

语音交互,特别是自然语言交互无疑是人类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最佳想象之一。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是钢铁侠,大家也不可能扛着音箱去上班。你在家里可以大呼小叫,但是要在下班回家进屋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你需要的还是一个移动设备,比如手机。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很多厂家发布智能音箱,仅仅是因为Echo的大火带来的市场号召力。作为厂家,可以把智能音箱作为美好未来来描述。作为业界竞争者,提前布局或许可以为将来带来无尽的好处。

而作为消费者,最好想清楚,你真的需要一款会捧哏的音箱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