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姑娘成为最贴近散裂中子源项目的“本地妹”!

  水平姑娘邝应娣

  

  人不是简单的人,是生活,是习惯,是感情;土地亦不是简单地踩在脚下的地方,是故乡,是旧俗,是来处。从暨南大学毕业后,大朗水平村姑娘邝应娣选择了回到故乡,回到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成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庞大工程建设队伍中的一员。在工作的七年当中,很多时候邝应娣已然成为了散裂中子源联系内外的“桥梁”,是帮助当地村民一层层揭开散裂中子源的神秘面纱的“桥梁”,亦是帮助外来同事寻找归属感的“桥梁”。

  

  生活不仅诗和远方

  还

  有

  

  

  

  遥望大朗水平村,入眼便是漫山遍野的荔枝林,在那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中间,隐藏着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荔枝林里装载着邝应娣童年的往事和父亲母亲一辈子的记录,而散裂中子源的装置里装载着的则是邝应娣如今的故事。

  

  故

  事

  2010年7月,会计专业的邝应娣从暨南大学毕业,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邝应娣也面临着“往外走”和“回故乡”的两难抉择,但最终邝应娣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故乡——水平村。邝应娣告诉记者,自己还未毕业时就已经听说了这个项目,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在这里工作,毕业后碰巧看到了招聘信息便应聘成为了这里的一员,这让自己感到兴奋和自豪,但她也知道这对于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邝应娣来说,生活的美好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有回到故乡。邝应娣就像是童年时期的玩具回旋镖,飞出去以后又自己飞了回来,在采访过程当中,记者能够感受到邝应娣对家乡水平村那种质朴的依恋与习惯。“我在心里其实更倾向于回归自己的故乡,相比于大城市的繁华,我觉得回到家乡更让我觉得舒服。”邝应娣笑着说道。

  

  

  

  担当科普员的“桥梁”角色

  对于很多人来说,散裂中子源项目从立项至今,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邝应娣向我们透露,自己很多朋友和亲戚一直都对散裂中子源项目有所误解,会觉得这个项目是不是有辐射之类的伤害。对此,邝应娣时常需要充当起科普员的“桥梁”角色,向朋友和亲戚们介绍散裂中子源这一个项目,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原理,以及项目的安全性。

  

  邝应娣告诉我们,在散裂中子源发生了很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曾经央视需要拍摄一个关于散裂中子源的纪录片,就是邀请了邝应娣和她的父亲作为引子来引出散裂中子源。2014年6月20日上午,大朗镇水平村党工委一行120多人来到散裂中子源考察参观,也是邝应娣用当地方言作了散裂中子源工程的科普报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目标和战略意义等相关内容,亲切的家乡话立即拉近了与乡亲们的感情,使村民们对散裂中子源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现在别人问我的丈夫和爸爸妈妈我是干什么的,他们都能够清楚地告诉别人,和别人聊天的过程当中也会向别人科普一些散裂中子源的知识。”邝应娣表示,在自己的影响下,她爸爸妈妈、丈夫和她比较亲近的亲朋好友也成为了散裂中子源项目的科普员,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散裂中子源这一个项目。

  

  作“红娘”助同事融入大朗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总共有300多名工作人员,而邝应娣是唯一来自大朗本地的工作人员。“我自己平时都会介绍一些私房菜馆给同事,水平鹅饭和荔枝是水平村乃至大朗最出名的美食,我有时候会邀请一些同事到我家里吃我妈妈做的鹅饭。每一年6月的中下旬,同事们也会找我帮忙采购荔枝。”邝应娣说道。作为唯一一个大朗本地工作者,热情好客的邝应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同事们了解大朗的最佳人选。

  在散裂中子源这一个大熔炉中,工作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但邝应娣却把自己故乡水平村的文化分享了出去,帮助同事们更好地融入大朗,找到归属感。她的同事张玮向我们开玩笑地表示,大家都很喜欢邝应娣妈妈做的鹅饭和她家种的荔枝,邝应娣家的荔枝可以说已经是被她们这一些同事承包了。此外,邝应娣还告诉了记者一桩“美事”。邝应娣将自己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介绍给了在散裂中子源的一个工程师同事。同事是河北的一个小伙子,二人已经于今年结婚了,这之间的美好姻缘都离不开“红娘”邝应娣的促成。

  

  邝应娣就像是一滴水一样,慢慢地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浸润开来,渗入它的肌理,曾遭遇它的贫瘠,同时也感知它的丰足。对于自己的故乡水平村,邝应娣自豪地说:“散裂中子源项目在我的故乡水平村建立,能够有效地带动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对于水平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终—

  来源:《大朗周刊》李富年、张坤然

  编辑:爽朗仔、陈佩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