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撒哈拉听了24小时电台后,我发现情怀是刚需

  

  虎嗅注:7月末,虎嗅应邀参加了由猫王收音机在北非摩洛哥举办的“电台复活节”——15名优秀主播在撒哈拉沙漠中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电台直播,向“海盗电台”致敬,直播共收获了累计超过500万的听众。

  此次,虎嗅从非洲带回了“电台复活节”、“收音机创业”、“非洲的中国创业者”三个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主流,此篇是非洲系列的第一篇。

  一艘驶入撒哈拉的海盗船

  午夜的撒哈拉沙漠深处,一艘木船燃起熊熊大火,火势从甲板蔓延至桅杆,干热的风引导火势进一步扩大,直至吞没整艘船。疲惫的围观人群没有精力等待木船燃尽的一刻,三五结伴走向沙漠边缘,时不时回头望向大火,浩瀚星河此刻竟不如火焰明亮......

  

  7月末,全国下火,网友调侃要去非洲避暑。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70多名DJ、媒体、经销商在20小时的飞行之后,到达北非摩洛哥——猫王收音机“电台复活节”活动举办地。这场发布会无异于一场冒险,他们宣称要向“海盗电台”致敬却把我们带到非洲,接下来的每一天要发生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唯一确定的是,非洲真的不适合避暑。

  这次活动的总策划也是猫王的首席品牌官尧铭侃,路上不止一次提到,“没有行程单的行程,就像听电台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首歌是什么”。

  的确,电台是这场活动的主题。但从电台里听下一首歌的惊喜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在教室后排的我和同桌,压低身体到讲台上老师的盲区,一人一只耳机收听Music Radio。下一首歌、外面的世界以及未来的自己,都是未知。

  2004年,据索福瑞统计,中国城市人均每天收听电台广播时间为58分钟。而2017年,这一数字降到12分钟。如今,电台似乎成了老司机的专属。段子、明星绯闻、大佬致富经......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占领了原来属于电台的时间。

  我们已经忘了扭开电台,更忘了听电台时期待下一首歌的心情,就像我们不曾需要一样。

  摩洛哥时间7月30日凌晨一点,撒哈拉比城市的夜更安静,Wi-Fi差得可有可无,打开电台旋钮旋转一周,竟只有一个电台信号......酒店大堂里,人头攒动,有酒有音乐,一场大Party要开始了?

  事实上,这时是北京时间早8点,“电台复活节”正式开始,全国最优秀的15位DJ将带来24小时电台直播。推开直播间,有待老师作为第一位DJ已经坐在了那艘“海盗船”造型的直播室里,向孤独的沙漠中发射出唯一的电台信号。

  

  (QQ音乐的电台直播界面,界面人物为DJ有待)

  “最开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撒哈拉,后来我看日出、沙漠和当地人,才理解如果不疯狂我们则不需要做。”有待老师解释道。在撒哈拉的海盗船直播间内,DJ们似乎远离了商业,远离了政治,甚至都可以忘了自己,只留住音乐。这何尝不也是复活了他们心中的电台梦。

  次日清晨,Kent李启建,曾经的资深主播、“星座小王子”正在直播,他如今已远离主播台投身到公关传播行业。当这位“世故”的主播,在撒哈拉重拾麦克风,轻声用粤语向你娓娓道来时,有些恍如隔世。

  我看到就在直播间外,一个连粤语都听不懂的北方姑娘,哭得停不下来。你可以确定在那一刻,电台的确力量十足。

  午后的撒哈拉燥热难耐,偏偏空调开始罢工,Metro Radio创始人戴以戎拉开直播式的窗帘,阳光令室温进一步攀升。她打算用面朝撒哈拉的方式,让这2小时的直播更有仪式感。而就在这段直播的结尾,戴老师的话中带着丝丝哽咽,从1993年拿起话筒到2003年首次在中国引入类型化音乐电台、2014年创立 Metro Radio,久经风雨的她仍有颗柔软的心。

  

  

  原来,即便我们每天只给电台留出12分钟,但却并不代表我们不再有“对下一首歌的期待”、不代表我们不再热爱音乐、更不代表我们不想追求自由意志。

  越是每天穿梭于数据、报告、客户之间的社会人,放佛越是需要有人能每天给ta“12分钟”的情感关怀。

  电台文化成了情怀,却也终究是刚需。

  一个60年代的反主流“地下电台”

  启发了撒哈拉海盗船和24小时电台直播的海盗电台,不仅是一部文青必看的豆瓣Top 250的电影《海盗电台》,也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的疯狂故事。

  1927年,英国政府认为广播电台对人民有极大影响力,宣布经营电台需获得政府特许。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电台市场被BBC牢牢掌控,而当时的BBC又受制于四大唱片公司(EMI、Decca、Pye、Phillips),只能播放“成名的艺术家”作品。DJ闲聊、肥皂剧、轻音乐是当时的电台基调。而日渐受追捧的摇滚乐,被认为是低俗、短暂的流行现象,只在每周末才有不到2个小时的播放时间。

  

  

  (图片来自电影《海盗电台》)

  英国的文艺青年们终于在1964年3月27日,复活节,对此进行反抗。载有Radio Caroline的电台游轮从泰晤士河起航,驶入不在英国政府电台监管范围内的公海,面向全英国发起24小时不间断电台广播。

  DJ们不仅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还可以“无节制”地播放摇滚乐。两年后,Radio Caroline赢得2300万听众,而当时英国人口数量约为5400万。

  直到2017年5月,英国“海盗电台”Radio Caroline终获英国政府颁发的电台牌照。

  

  (Caroline Radio)

  半个多世纪前,漂泊在公海的“海盗电台”,怀着对音乐的热爱与自由的向往,冲破重重封锁为怀有同样渴望的人们进行电台广播。那时,英国的政治压抑让海盗电台作为一种的情感出口显得弥足珍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可以使用的设备更全面,渠道更广泛,摇滚、电子、独立音乐信手拈来,但是我们的内心的渴望真正得到满足了么?

  过度泛滥的信息,忙碌的工作,让你疲于应对自己的内心,让你抱怨工作与垃圾信息占据了所有的闲暇,却也毫无办法。

  

  (图片来自电影《海盗电台》)

  在21世纪,我们再来讨论电台文化

  这一切给了猫王重拾电台文化的理由。

  有待老师略有无奈地说道,“这件事儿居然不是电台做的,而是听电台、做收音机的做的。”

  海盗电台诞生的同年,猫王收音机的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曾德钧组装了他人生第一部矿石收音机,此后便于广播、音响结下不解之缘,如今是收音机国家标准标准组成员。而猫王另一联合创始人、首席内容官、荒岛电台创始人黎文,对音乐对电台有着近乎人性的偏执。此次长达24小时的“电台复活节”内容编排,是他全权负责的。

  

  (左为黎文,右为曾德钧)

  无论是从市场的情感需求角度,还是从创业团队基因角度看,猫王来做电台文化这件事似乎再适合不过了。

  在2015年底的猫王董事会上,团队展示了新产品猫王·小王子。当时,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Free(吴宵光)作为股东,对猫王创始人、首席产品官曾德钧提出“要把这个产品打造成现象级”。

  但猫王团队认为,“现象级”产品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但却转瞬即逝。只有将文化概念赋予在“现象级”产品上方能历久弥新,例如代表英伦文化的Mini Cooper、代表德国工业文化的博朗、代表韩国幽默感的Too Cool For School是猫王想要学习的对象。

  2015年3月18日,猫王收音机在京东展开众筹,经过43天时间,猫王2收音机收获1800台订单。事实上,从2015年产品众筹,到2016年末拥有数条产品线,猫王实现了700%的业绩增长,预计2017年末,业绩将同比增长200%。

  这些数据说明,市场上愿意为情怀买单的人不占少数。

  

  (猫王收音机新系列Radiooo)

  去年6月19日,思考了一年的猫王终于梳理出了电台文化的定义:代表自由信念、有态度有温度、对未知的期待与想象力、小众反主流。电台文化被猫王演变为一种泛电台的亚文化概念,与其收音机产品一脉相承。

  历时24小时的“电台复活节”以火烧海盗船作为结尾,画下完美句话,尧铭侃站在船前说道,“生活需要一些无用之用,才能更美好更有趣。”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