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新公司回归本职做老师,新公司要为将来 AI 赋能的社会提供人才

  作者: 宋德

  一个多月前,前百度首席科学家、Baidu Brain 项目负责人吴恩达博士创立新公司的消息登上了各家科技媒体的首页,但关于这家新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在当时还没有人知道。有人猜测吴恩达是要涉及 AI 医疗领域,也有人说是做无人车,知名外媒 Techcrunch 也刊文称其他媒体的解读有误,吴恩达创办 deeplearning.ai 的目的是为了构建「AI 基础设施」,并将其实现商业化。

  但他们都错了,令人意外的是,吴恩达所谓的 deeplearning.ai,重点不在技术名词「深度学习」,而在那一个「学习」。

  

  (新公司 deeplearning.ai)

  深度学习培训课程

  美国当地时间 8 月 8 日,吴恩达在其联合创立的 MOOC 学院平台 Coursera 上线了一套关于深度学习的新课程,这项课程将教给学生们在深度学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与知识,据吴恩达所说,这些前沿技术比 Google 和百度这些大公司还要先进。这套课程专为没有 AI 训练基础的码农准备,它能够让学生们掌握这项目前最受资本青睐的技术。

  

  (吴恩达和他联合创立的 Coursera;图源:AsiaOne

  想要在 Coursera 上拿到深度学习的专业证书,需要通过五门课程,这些课程由吴恩达和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 Kian Katanforoosh 以及 Younes Mourr 设立,除了基本的深度学习核心知识,它们还将教授给学生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卷积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课程。

  

  (课程简介网页截图)

  注册该课程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应用深度学习的项目,以此帮助解决现实世界中医疗保健、音乐生成和语言理解等问题,课程中也包括对深度学习开发人员的一些采访。据了解,这 5 个课程中有 3 个将于今天正式推出。据了解,完成这套课程所需的时间大概需要 3 到 4 个月,每个月 Coursera 平台收费 49 美元。

  为 AI 赋能的未来社会培育人才

  吴恩达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同时兼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被称为「人工智能四大金刚」之一,早先在 Google 帮助创立「谷歌大脑」项目,后来到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 Baidu Brain 计划,五个月前他离开了百度,随后创立了新公司 deeplearning.ai。

  

  

  (早年教机器学习课程的吴恩达;图源:Teaching Tree

  早在 2011 年吴恩达就推出过一套机器学习的在线课程,那套课程破纪录地吸引来了约 150 万人在线学习,他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 AI 领域里成长起来,解决即将面临的诸多全球性挑战与难题。

  「随着电力的普及,电气工程学科也开始发展起来。」吴恩达解释道,他很早以前就开始把人工智能比作新时代的电力,他表示很多大公司都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部门,目的就是利用 AI 实现转型。不过,在过去几年中,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公司企业都开始涉足 AI,者造成了 AI 人才的短缺现象。

  据《连线》杂志报道,最近的一份麦肯锡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行业的潜力暗示着这个行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对于美国的科技公司来说。4 月的一个招聘广告研究报告称有美国目前存在着至少 10000 人的人工智能或者机器学习专项人才空缺。所以吴恩达的最新动作正是对于行业内一个比较严肃的情况的应对。

  在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时,吴恩达表示:「这听起来可能会有点幼稚,但我希望建立一个 AI 赋能的社会。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唯一的办法就是教育出成千上万的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一起做这个事。」

  AI 发展可能会带来的失业问题

  当被问起 AI 会带来那些负面影响,他的所作所为又将如何改善这样的情况时,吴恩达说道:「工作岗位流失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工作减少的问题,有的只是劳动者的技能与新岗位不匹配而已。」

  「但我真心认为会有很多人的生活因为这项技术而得到改善,因此我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事业。」吴恩达表示他认同「有条件的基本后入」,即国家对失业人员提供帮扶,但这些失业者也需要接受新岗位的培训。「社会上仍有许多工作缺乏人手,比如医护人员和教师,机械技术人员和深入学习的研究人员等等。」

  吴恩达表示,经过在科技行业里工作了数十年,他认为改变是持续发生且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就是做好准备,在改变到来时从中获益。「我们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但同时我们也会带来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文章参考:TechcrunchThe VergeWIRED

  头图来源:科学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