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净亏超2亿 群狼共舞的主题乐园洗牌了?

  美国时间8月8日,华特迪士尼公司公布了截至今年7月1日的 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乐园与度假区业务营收增长了12%,部门营运利润增长了18%。在整个行业低迷的状况下,迪士尼再次向外界展示了优质主题乐园的商业潜力。

  但是同为主题乐园巨头之一的海洋世界,则就颇显的有些“命运多舛”。先是今年3月中国中弘卓业集团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了海洋世界21%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紧接着第二季度又是“一波三折”,财报显示海洋世界在第二季度净亏近1.76亿美元。与此同时,2017年上半年海洋世界的游客量也减少了35.3万人次,营收下降5%至5.6亿美元。财报还显示,公司上半年净亏2.37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同比下降5%至7400万美元。

  事实上该如何盈利,是摆在整个主题乐园行业面前的普遍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商业巨擘也在不断发力,但是90%都不盈利的行业现状至今仍未有改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面对媒体时就曾多次放出豪言,比如“有万达在,迪士尼不该来中国”、“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内盈不了利”等等,然而言犹在耳,7月10日却迎来了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发布联合公告,双方签订了十三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七十六个酒店转让协议。伴随着万达的离场,整个主题公园行业的盈利问题也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事实上,主题乐园所处的境况似乎更凶险。据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10年已有80%的主题公园关门,甚至还有不少乐园在开业不久就宣告失败,沉淀资金达 4000 多亿元。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长期以来主题乐园作为地产的陪衬不无关系,另外盲目快速扩充乐园的数量,也导致了整个行业长期处在非盈利的尴尬境地。据AECOM报告显示,仅在中国,到2020年将有59座乐园建成。单单是2016年,就有21座开园,20座在建,其中包括韩国乐天世界、东方好莱坞、环球主题公园等几家特大型的世界级主题公园。

  而相较于国内的主题乐园一味的追求乐园的数量和规模,迪士尼则显得颇为另类,其在全球的主题乐园数量仅有6家,并且每座乐园的开园时间也间隔了数年之久。与此同时,这也让迪士尼乐园成为精品主题乐园的代表。比如刚刚开园一年多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6月16日开幕一周年时,其接待的游客人次就已超过1100万,平均每日接待3万名游客,这个数字是上海欢乐谷的六倍左右。另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还透露,上海迪士尼乐园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已超过1300万人次”。

  正是基于对迪士尼乐园的自信,罗伯特·艾格在今年6月来访中国接受《财经天下》的专访时表示:“没有人可以威胁到迪士尼,我们也不与中国别的乐园合作。”显然,国内的主题乐园要想赢得迪士尼的尊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迪士尼良好的业绩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其他主题乐园在中国落地的速度,比如知名的主题乐园,像乐高主题乐园、法国达高炫乐园、法拉利主题公园等10多个项目就都计划落户于上海。而放眼整个中国,正在建以及计划要建的主题乐园更是大幅增加。

  据TEA与AECOM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主题公园及博物馆报告显示,亚洲市场增长强劲,尤其是中国主题乐园更是独占鳌头。另外,报告还预测中国主题乐园整体游客量将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

  而随着众多的主题乐园纷纷在中国落地,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担忧,认为主题乐园供过于求的局面或将显现。届时,为了抢夺客源将会上演一场激烈的争战,与此同时也将有大批的主题乐园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被淘汰出局。

  另外,“乐园+地产”的商业模式,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到了需要转变的节点。此外,随着烂尾的主题乐园数量的激增,相关部门对籍此拿地的行为也开始警惕。所以,希望通过主题乐园挣钱的企业,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依然是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题乐园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些主题乐园品牌逐渐开始实行轻资产的品牌管理输出模式,比如华强方特。届时其收入主要来源就不再是传统的以乐园门票为主,而是主题公园工程建设管理咨询、特种设备销售及安装、IP使用及品牌管理费用等。

  事实上,正在尝试输出管理模式的,还有宋城、嬉戏谷等比较成熟的乐园。另外,像驴妈妈、同程等OTA也在做景区运营托管,显然这都将会推动轻资产模式的流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量优秀的运营管理人才将是这种模式决胜的关键。

  在群狼共舞的时代,随着市面上主题乐园的数量不断激增,洗牌的时刻似乎已经悄然而至。至于后续的情况会如何,对此旅游圈(Dotour)将继续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旅游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