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六期,精彩继续!

原标题:《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六期,精彩继续!

中华诗词,蔚为大观,如层楼巨厦,画栋雕梁,有细微的精神,也有壮大的气象。一代代诗人,如能工巧匠,精雕细研,精思傅会,精益求精,方才成就了中华诗词的千年辉煌。

本期我们一起体味职业岗位里的诗意匠心,盘点百行各业的诗词表达,礼赞每一位忠于职守的你!

【嘉宾老师话“匠心”】

点点笔墨浸透匠心与汗水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在王立群老师眼中,匠心是倾注于中国经典诗词中的谋篇布局与精巧用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蒙曼老师眼中,匠心就是杜甫口中那句颠扑不破的“大实话”。

【校园氤氲】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向芝谊是一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2010年考入北京大学,至今已是她在北大求学的第十个年头了。

作为一个“三北”人,母校对她影响最深的便是校园中满溢的诗意氛围。入学时,向芝谊便听说一句广为传唱的话——“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里。”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展现出北大的诗歌传统。

在这片洋溢着诗意的土壤里,在老师的教诲中亲近文学;“树洞”里,与不曾谋面的诗友一起飞花、接龙;在静园草坪上,与同学们一起朗诵诗歌《沁园春·长沙》……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热爱诗词的人相遇。

【职场热爱】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李巍就职于辽宁沈阳第一监狱,是一名监狱警察。有人说监狱警察是城市里孤独的守夜人,平凡、寂寞、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李巍热爱这份职业——

“我们不但是强力的执法者,更是灵魂的重塑者,我们日复一日地用知识、热情、爱和正义去教育感化曾经的迷途浪子,让他们的人生重归正途。”

从 2012 年起,未成年服刑人员被纳入义务教育序列,同社会上的适龄青少年一样,依照教学大纲学习文化课,还针对性地开设了思想道德、法律、心理健康教育、国学教育等系列专题课堂。

因为李巍之前曾从事过教师工作,而且他一直很喜欢诗词,所以国学中的诗词课程便由李巍讲解。

【文化使命】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温靖宸来自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两岁半都没开口说话,父母以为孩子发育迟缓,就带他求医问药。没想到温靖宸两岁半突然开口说话了,说的第一句话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看来温靖宸平时听父母诵诗,自己默默记了下来,从此父母开始着重培养他诗词方面的能力。

“在优美的诗词中了解祖国文化,跟世界一起分享,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温靖宸与父母在日本游玩时,偶遇一个外国的旅行团,因为日本导游解释不清一首李白的诗词,温靖宸便主动用英语向外国友人讲解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

【家风传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郭晓澄就读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化学人的诗情与浪漫便是用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符号来作诗。

郭晓澄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对诗词的浓厚喜爱以及身体力行营造出的家庭学习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她。郭晓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遇到不懂的诗句,爸爸就会给她讲述诗词里的故事,帮助她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表达的意境。

郭晓澄的父亲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还依然坚持着一份对诗词的热爱。当别的中年人都忙于生活琐事,业余生活也只是一些休闲娱乐等等,郭晓澄的父亲还在努力学习、踏实打拼,传承父亲的学习精神成为晓澄走好接下来每一步的力量。

匠心独具、匠心独运。“匠心”就是用心,就是全心全意、不断创新,是不断进取和传承的精益求精,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百倍的匠心,筑造美好的诗心

《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故事

串联美好,展望新年

文章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主编微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