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援疆:从硬件改善到内涵提升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欢迎点击上方的“中国民族教育”关注!

  从硬件改善到内涵提升

  —— 上海教育援疆的创新与务实

  口述:苏明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采访:方城 冯艾 许沁

  整理:许沁

  在2010年—2015年上海援疆资金和项目占比中,上海教育援疆资金从2010年的2.49%提升至2015年的23.16%,反映出上海援疆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到更注重包括教育、卫生等民生方面的内涵建设。

  对口援疆全局一盘棋,在民生方面,上海的教育援疆有何特色?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创新、务实。上海教育援疆队伍全心全力,尽心尽责,不断创新支援形式,这点让我感受很强烈。我多次随上海市党政代表团等去喀什,发现上海对口援疆的作风很务实,工作讲成效,推进讲实效。教育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教育援疆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也要结合喀什地区实际,援疆干部教师真正融入当地单位,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进来,并切实转变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保持长治久安的教育成果。这是对援疆数十年以来上海历届领导、援疆干部凝练的好传统、好作风的传承,也是对当前援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有力支撑。

  援疆工作如同一场接力跑,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用热情与担当,智慧与辛劳,共同为新疆的明天努力奋斗。

  

  △ 叶城县第五中学,小学部的学生正在上课。 顾超 摄

  “上海优势”助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自2013年起担任上海市教委主任以来,我或随上海市党政代表团一起,或自行组团,每年都前往喀什考察工作一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教育援疆的模式创新、务实。每次去喀什,都目睹了上海老师给南疆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根据中央部署,自1997年起,上海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自此,上海与阿克苏建立了教育对口帮扶关系,按照中央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海启动了以人才培养工作为重点的教育对口援疆工作。2010年,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部署要求,上海对口支援新疆从阿克苏调整至喀什四县,上海市教委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工作力度,紧密围绕喀什四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以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坚持硬件改善与内涵提升并重,全方位支持喀什对口地区的教育发展。

  近年来,上海分管教育的翁铁慧副市长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她多次赴新疆喀什实地调研上海教育援疆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望慰问援疆干部、援疆教师和援疆医生,并对做好教育援疆工作提出要求。今年,上海市教委对喀什地区实施的“影子校长”项目,就是在翁铁慧副市长的提议下两地启动实施的培训项目。

  何为“影子校长”培训项目?来自喀什地区的校长学员在沪接受跟岗培训,通过在基地学校跟岗挂职,全程观摩并参与基地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学活动,提升管理和教学能力,待影子学员回到喀什当地后,成为“种子校长”“种子教师”,发挥影响和辐射的作用。从“影子学员”到“种子校长”,可以说,这一创新性的培养形式已成为上海为喀什实施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上海援疆指挥部、上海市教委、喀什地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影子校长”培训项目,首期当地35名“影子学员”经培训学习后,已返回当地,并走上了学校的重要岗位。喀什地委曾存书记曾对此专门批示:“‘影子校长’培训是上海教育援疆的重大举措,一定要十分珍惜和利用好这个机会,要加强与上海方面的交流沟通联系,加强‘影子校长’及单位的跟踪管理,真正达到培训目的,为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闯出新路。”

  教育与就业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促进新疆喀什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促进当地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一直是上海教育援疆的重点,近年来,上海致力于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为喀什地区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契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接产业支持喀什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上海教育、人社等部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全国教育援疆工作中首个职教联盟——沪喀职业教育联盟成立。我也有幸见证了沪喀职教联盟的成立。

  汽车修理、电焊焊接、纺织服装设计等一系列新开的专业,紧密对接喀什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同时沪喀职教联盟有效整合两地各类资源,70多家联盟成员单位,重点为喀什对口四县职业学校提供服务,同时辐射整个喀什地区全部职业学校。经过学习,当地的维吾尔族小伙走上了就业岗位,少数民族姑娘学会了编织,织毯机直接送下乡,让她们通过双手勤劳致富,更好地解决了全家的经济问题。除了学修理,有的学生出师了,还打算在县城创业,开办汽修公司。在喀什地区,特别是一些国家级重点扶贫攻坚县,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业越好,人心越稳。

  根据教育部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要求,从2016年起,上海市教委、喀什地区行署、上海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力争用5年时间,帮助受援地区打造8个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具体包括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学前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电子商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之玉雕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此外建设8个实训基地,培训百余名双师型教师,培育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成长成才。

  今年11月,“1+11”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行动计划在上海签约。未来三年,上海将利用现有对口合作交流机制,整合16个区优秀教育改革成果,向中西部7省(自治区、直辖市)11市(地、州、区)进行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海获奖成果、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改经验和优质均衡发展新举措新经验等改革成果的推广与辐射。

  从“输血”到建立“自身造血机制”

  “机器可以用钱买到,学校最新添置的许多设备有的甚至比上海的设备还高级,但是技术用钱买不到,观念落后与人才紧缺是‘瓶颈’,尤其在创设新专业的起步阶段,课程和师资是一大难题。”喀什地区有中职校校长坦言。

  为此,在教育援疆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增强对口地区教育发展的后劲和自我“造血”的能力,作为教育援疆的主要目标,把支援新疆教师培养作为教育援疆的重点工作,采用多种方式为喀什地区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帮助当地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五个认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培养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五个认同”,语言相通是基础性的工作,基础教育的重点就是双语教育。每次到喀什,双语教育学校是我必定要去考察的地方。

  以前,在喀什地区推行双语教育难度较大,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是“5+2<5”,也就是说,5天在校学习,回家后没有汉语学习环境,容易前学后忘,缺少实践操练。对当地孩子来说,学汉语难在口语,光听不会说,口语表达不够准确。同样,学生学汉语的问题老师也存在。有的老师年龄偏大,学汉语基础差,学得慢忘得快,语言学习上往往第三声、第四声不分。学历和知识结构的欠缺也制约了专业的进一步提升。如今,上海援疆教师在喀什地区双语教育方面打出了“组合拳”,面向四县,辐射全地区,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乌鲁木齐教研中心等单位的教授建立专家库,将双语教育当成一项工程来抓。

  针对当地双语教师的结构性紧缺问题,一方面,上海积极支持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建设,上海师范大学与喀什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学校发挥优势开展对喀什地区双语教育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每年在沪举办喀什双语教研骨干培训班,为喀什地区及对口四县专、兼职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为当地双语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上海积极推进新疆喀什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依托喀什师范学院等各方力量,利用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开展对喀什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努力形成对疆教育培训的规模效应。同时,发挥上海各类支教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喀什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为了优化双语教学,一套由上海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韬图”汉语动漫教程安装了与教材配套的软件,图文并茂的形式充满童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热情。目前,这套教程在喀什四县小学的推广面逐年递增,推广范围包括上海对口支援四县的422所学校、3188个班级,覆盖12万名学生。喀什地区叶城县的每个孩子入学前,都会收到由叶城县双语教学办公室编写的两本书——《叶城县中小学幼儿园双语课堂用语1000句》和《叶城县学前幼儿常用口语300句》,学习汉语实用又有效。到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目前,喀什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普及率已连续两年达到100%,基础教育双语普及率达到67%以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庭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双语学校”。

  “十二五”期间,上海选派的优秀援疆教师超过120人,由上海支持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覆盖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同时,上海积极配合当地建设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围绕双语强化培训和双语教学理论研究等,努力建设新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双语教育示范基地。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建立南疆首个土木工程专业,到首个3D模拟导游实训室实现“全景教学”……短短三年间,一个个“首个”在喀什大学校园出现。201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喀什师范学院更名为喀什大学,喀什大学由师范类院校逐步转型发展为多科型应用型大学,绝不是简单的“翻牌子”。为了有效帮扶喀什大学转型,上海各大高校创新支持方式,上海每年从高校选派10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业学科教师赴喀什师范学院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推动该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提升。从2012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15所学校40多名教师,对喀什大学新建专业进行选派。在大学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上海援疆教师工作队付出了心血和智慧。

  一所师范型院校全面转型走向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面临的不仅是专业建设与内涵提升,还包括南疆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全面转型发展。在上海高校教师的努力和实践中,喀什大学援疆教师工作队除了完成日常教学、科研,还投身学科建设,已协助创建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社会工作、食品等4个专业。

  智力援疆,精准扶贫。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不只是从“输血”到“造血”,还在于建立了一套自身的造血机制,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专业发展、内涵建设和人才转型培养等方面的探索,更是为边疆支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锻炼了一支援疆干部教师队伍

  不是每朵花都能开在天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棵树都能挺拔在沙漠里,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个人在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忘我奉献,援疆干部做到了……

  每次我随市领导走访喀什各地的受援地,看望援疆老师,一定要去援疆老师的宿舍,看看他们住得怎么样,吃得好不好。喀什地区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燥,也是地震多发带。在喀什大学上海援疆教师的宿舍里,有的老师用两个啤酒瓶倒扣,自制了简易地震仪。叶城县南依昆仑山脉,常年干旱多风沙。尽管气候条件恶劣,环境艰苦,但我总能发现,刚到的上海援疆老师很快就能融入当地,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即将结束援疆工作的上海教师,临走前与当地同仁和学校师生,总是依依不舍。喀什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上海教育援疆过程中,在帮助当地培养教育师资管理团队的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可圈可点的干部教师队伍。陶文捷是上海市教委选派的教育援疆干部。2013年,他赴喀什担任第八批上海援疆指挥部人才民生组组长、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2013年选派时,他已超龄三年多,但他依然积极主动报名,争挑援疆工作重担。就在他即将出征之际,妻子不慎脚踝骨折,原本应立即住院手术,为了不影响出发,她只是在医院先上了石膏,又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指点陶文捷和女儿一起打包,等丈夫离开上海后,她才前往医院治疗。陶文捷年龄较大,身上有不少慢性病——高血压、冠脉钙化、肾结石,每天都要吃药。在援疆期间,他曾因肾结石发作,两次住进喀什第二人民医院。为了做好援疆工作,只要一工作起来,他就忘记了年龄、身体和时间,“5+2”“白+黑”已成为工作常态。陶文捷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尽管我50多岁,但是援疆三年多让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人生阅历,置身于民族与社会的大课堂中,我感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拉得前所未有地近,每当想到个人的价值真切地融入到国家战略之中时,我就激动不已。”

  2013年,由上海市交通学校选派的上海市第八批援疆教师朱列赴莎车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任副校长,在支教期间,朱列带教的年轻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和专业的骨干。在他的鼓舞下,当地汽修专业的年轻教师在短短3年间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技能国家级裁判,这一殊荣在全疆只有两位。原本援疆一年半,可为了手中的科研项目,为了将课堂、教学完成得更好,朱列主动请缨,延期一年半。他鼓励学生勤练技能,参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屡获奖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区中团体赛二级维护项目,获得全疆第一名。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上海援疆老师教出的学生,参加了新疆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都拿了好名次。女孩们做出来的各式服装漂亮精致,她们笑着说,未来的职业规划就是要回乡里开家服装店。上海市群益职校援疆教师谢国安培养的学生在全国服装设计比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如今,学生留校工作,当起了服装实训指导老师。一位位朱列的“接班人”正接棒赴疆,延续着这份沪喀真情。

  作为第七批援疆干部,经过3年援疆的锻炼,平辉同志在结束援疆后先后担任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市教委办公室主任,如今成为上海市教委总督学。

  为什么去援疆,援疆做些什么,能为当地留下什么?更多老师感到,援疆是一份情怀。在第八批上海援疆老师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4岁,最大的已年过半百。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师朴实地说:“再不去,就没机会去了。”在援疆过程中,上海老师也向当地老师学习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桥梁。上海援疆老师们一棒棒地接力,把大爱留在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本文原载于《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第12期)

  

  公众号:zhongguominzujiaoyu

  投稿邮箱:zgmzjy1986@163.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