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还是黄金大道吗?

  出国留学曾一度被视为“金光大道”,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市场饱和、外企式微等现实因素,“海归”变成了“海待”的大有人在。甚至,有的人留在国内趁早买了房,四年后身价近亿;有的人去国外念了名校,毕业后找份不错的工作税前也不到百万。出国留学,还是一条“镀金”的阳关大道吗?国内高校和外国学校,又有哪些差别呢?今天小旭子就聊聊自己从北大到早稻田的感受吧。

  上大学之前,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以后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后,我发现这原来是,最大的谎 言。

  我们大一开始,专业课就排得很满。难度也不小,比如高数课,就让一群高智商好孩子们跪求不要挂科。而且为了让大三大四有更多时间去实习,很多同学把选修课的学分都提前修掉,于是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全是课的情况,是很平常的。上完课,不仅要做课后作业,还要提前预习,不然下一节课根本听不懂,老师讲得太快了。

  忙了课程,大家还要挤时间去做社团活动。社团基本分两类,第一类是很锻炼人的,比如国际学生交流协会,会计协会,这些社团很牛逼,要么学术性强要么平台资源多,想进入得申请,得看成绩得面试。当然能进这种社团并做出成绩,在简历上是加分的一项,对于以后保研找工作都有帮助,这也是大家削尖了脑袋想加入的重要原因。第二类社团基本是兴趣爱好类,比如魔术协会,动漫协会,申请就能加入,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做做活动什么的。

  基本上课程学习和社团活动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如果再谈个恋爱兼个小职,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学生们普遍比较朴素,女生日常都是素面朝天,懒一点的男生可以用“灰头土脸”形容了。当然也是有个别很注重形象的,但毕竟是少数。我对人脸的识别具有天生的敏锐,很多女孩子在我看来非常天生丽质,底子一点不比电视里的明星差,可惜不会打扮,放在人堆里就泯然众人了。

  我参加过国际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作为北大代表之一去东京大学和日本的大学生做交流。一周的行程,让我对日本干净平和的环境产生了好感,埋下了我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的种子。

  我当时的想法是,先去日本留学,然后可以在那边工作看看。大概和小城市的孩子对北大的憧憬一样,北大的孩子对境外工作机会也是有一些憧憬的。何况我还喜欢它的文化和日常生活。虽然公认东京大学是日本第一的,而当时早稻田给出非常优渥的条件,于是我去了早稻田大学。

  第一次去学校报到,哎,竟然没有找到学校正门!后来才明白,那个宽不过十米、掩映在绿植中的小门,居然就是学校正门。不仅门小,主校区也小,几栋教学楼,彼此之间走三步就到了。课间穿梭其中的学生密密麻麻,完全不需要什么自行车。日本的国土面积小,更何况东京市内地价高,很多大学占地面积甚至比不上国内的中学。

  日本学生绝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了,继续读书的是想以后走学术路线,所以他们很不理解中国学生所说的“不读研究生就很难找到工作”。因此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属于少数族类,本科生活跃的社团也基本不带研究生玩儿。他们的社团都是玩票性质,推理研究会、电影研究会,居然还有“早大妹子研究会”!

  课程上,如果在国内大学好好学过,就不会有太大困难。和国内学校强调竞争、精英选拔不同,日本的课程设置会尽量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当然老师也会对特别认真、天才的学生另眼相看,不过结果也就是A和A+的区别。研究生因为人数少,有的老师会管得严一点;而要是本科生的话,想要混日子,是不太难的。

  日本的大学生把充裕的时间,花在打工和玩乐上。除了家境极好的,一般日本大学生都需要靠自己打工赚取生活费,有做便利店和超市收银员的,有做餐厅服务生的,有做服装店店员的……日本年轻劳动力短缺,这种兼职打工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好找,一个小时普遍有九百日元收入。有了钱,就和朋友们去喝酒唱歌,组团旅游,买喜欢的东西。他们深知工作后就没有学生时代的自由放松,于是能多玩就多玩。女生非常讲究化妆打扮,衣服是最流行的,妆容是最精致的;连男生也对发型一丝不苟,还有修眉的。

  我觉得这种中日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氛围有极大的关系。中国这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创业明星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人,尚未完善的领域充斥着机遇,有实力的人还是有可能在年轻力壮时实现财务自由、进而追求梦想的。而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安倍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加大了社会分化,成熟的社会也没有年轻人创业的热土,一般公司还非常忌讳员工有第二职业。因此绝大部分日本人觉得找一份工作,从毕业做到退休,安安稳稳过完一生就是幸福了。

  也是因为高速的发展,中国大学生总是唯恐自己落后,想的更多,要的更多,充满为自己奋斗的干劲。日本大学生担心的则是“跟别人不一样”,只要和大家一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极度规避风险。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谁好谁坏,有创业赔上父母血汗钱的,也有安于现状庸庸碌碌一生的。

  不仅仅是日本,欧美国家也因为经历过了高速发展时期,教育资源也跟着社会慢慢固化。德国大多数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以后上什么样的大学:蓝领阶层的孩子,从小上社区公立小学,学费便宜,以后便上公立中学,接着进入职业学校,毕业后继续做蓝领;精英阶层的孩子,从小上学费不菲的私立名校,然后争取进入综合性大学深造。

  我曾在加拿大交流学习,住在当地人家里。女主人说,加拿大虽然学校很多,但是有名的大学也就数得上的那么几个,高中生要想进入这些名校,竞争也不小。而且大学学费昂贵,很多高中生必须自力更生,或者有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才有机会去大学读书。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的一点是,为什么外国大学生会自己努力挣钱作生活费、甚至是学费,而中国大学生往往只需要专心读书,学费和生活费父母基本可以解决,甚至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去兼职,因为害怕兼职会影响学习。我曾以为是外国父母比较“现代化教育”,让孩子提前独立;后来发现,这也许不是最大的原因。

  我们这一代,父母正好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上有所积累,负担孩子的大学学费绰绰有余;而有些国家,是爷爷奶奶一辈经历了好的经济时代,到了父母一代,自己挣钱还房贷维持生活已经不易,家庭储蓄不多,自然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上大学。而且社会阶层固化,如果不是名校,上一个普通大学可能并不能在“改变命运”上有多大帮助。

  现在世界变得开放,信息传播迅速直接,出国留学相比以前也容易了许多。至于要不要出国,是每个人的选择,只是这个选择已经不似从前一样跟风盲目,而是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理性。

  加微信 yuxiaoxuan 19930667 宝宝带你找到更多托福队友 一起学习 一起进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