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亚洲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本文根据香港岭南大学莫家豪副校长在上海交通大学“2016‘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上所作的报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亚洲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录音稿整理而成

  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无论是亚太地区还是全球,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经济学人》在2015年就出过一期报道称,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迈向大众化,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达到普及化的情况。第二个趋势就是全球的大学都在不断的思考与追寻“一流大学”。虽然对于“一流”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没有一个很共赢的指标或者是统一的标准。当我们面对这两个发展趋势,即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大学把精力放在对“一流”追求上,就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第三个趋势: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巨大的就业挑战。上述趋势在目前大学的治理过程中是急需被拿来重新思考的。

  在过去20年间,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数的增长幅度比全球GDP与人口的增长幅度还要高。从全球对比来看,亚洲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大学的学生增幅是全球最快最多的。若选取几个东亚国家来做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韩国、日本、台湾,还是大陆地区,高等教育人数都在逐年增长。以中国内地为例,在1996年的时候,大概只有百分之四的青年能够进到大学,而这个比例在现在已经增加到了平均比例百分之二十四。此外,民办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国家教育资源投入也与日俱增。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大学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到底该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呢?

  这就涉及到大家对大学排名的竞争,对“世界一流”的追逐了。这一现象不仅仅只是在内地有,在整个东亚,甚至包括英国、加拿大等,都越来越重视排名。以香港为例,尽管政府没有很积极地用政府的力量去争取排名,但实际上政府非常重视将公共财产投入到大学发展建设中。在台湾,相关部门同样用很多方法,例如类似内地 “211”、“985”工程一样的举措,集中投资在几所学校里面,希望把它们办成世界一流。在日本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讲求“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希望日本的大学能进入世界前100强。这样的政策还有很多,可以说,不同地区都在找不同的方法来追求“世界一流”。

  有投入就会有收获,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国家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以亚洲高校在国际排名中的表现为例,2016年,在QS排名百强中亚洲高校有20所,THE排名百强中亚洲高校有11所。而在ARWU排名的五百强中,亚洲高校从2003年的67所,发展到了2016年的96所。除了数量上的增加之外,亚洲大学在各大排名中都能维持一定的Top比例,名次也在逐年上升。

  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学校追求排名能带来成效,但同时也能带来烦恼。集中资源于被选择的某几所学校里面,把它们打造成拥有更好排名的学校,从国家的发展角度来讲,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从教育发展公平的角度来讲,这会引起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当部分学校能够拿到政府更多的资源,而其他学校没有拿到这个资源的时候,这些没拿到资源的学校如何去发展?另外,对学生影响更大的地方在于,尤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些学生他们不能进到所谓百强的学校,他们就变为二等公民了吗?对于大学排名,我完全不反对,但是排名的指标非常重要。一流是如何定义的?存不存在唯一的国际标准?这个国际指标谁来定?面对学生多样化,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是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从一个指标去评量他们呢?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指标,会不会把我们学校的发展都变成单一的方向去发展,尤其是当亚洲大学完全根据西方的一些指标去评鉴,会不会把我们的本土传统文化给放弃了?我们东方人把西方一些好的政策拿来学的时候,需要时刻牢记一点,那就是政策的借鉴不等于把其他地方的东西照搬过来,而是需要充分考量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产生了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举例来说,在韩国,每年大概有超过300万的学生难以找到与他们学历相配的工作;在印度,三个学生里面就有一个失业的。另外,我们看到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本科生同专科生的差距越来越小,学生觉得他们毕业之后找工作很困难,或者他们找的工作跟他们的专业没有匹配的地方。这不单单只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严格来讲,是大学生的社会流动问题。

  而上述三个发展趋势足以引起我们对大学治理的一些反思:学校应该如何培训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香港只有8所大学,每所大学根据都有不同的历史与发展目标。今天我在这里就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们香港岭南大学选择的发展道路。香港岭南大学将“培育学生满足动荡前进的未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跟其他大学不一样的是,我们认为“成人教育”很重要,希望创造更好的“博雅教育”的环境,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而非专才教育。因为面对未来,没有人知道劳动市场会变成怎么样的,我们想要将学生培养成能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人才。香港岭南大学还致力于突破以经济为主导的固化的思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学生毕业之前都需要进行服务研习。此外,我们有超过八成的学生在本科期间能够离开香港,去其他国家的学校交流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很需要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提供他们走出去的平台。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学生品行的培养,就是言行一致,有社会责任。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我们不单单是为了排名,更重要是希望能够为社会服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天都讲“一流”,这个“一流”到底是什么概念?我觉得“一流”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排名上,更重要的是学校要“追求有灵魂的卓越”。我们希望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在专业上很卓越,有道德水平,能把服务社会放在中心,拥有国际视野,关怀世界的领袖。在这里我也希望与在座各位共同努力,把我们大中华地区的教育办好,成为真正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钻研卓越的世界一流科技,培养卓越的世界一流人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