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为了更加公平优质的首都教育,诚邀您提建议!

  

  新的一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致力于让学生有更多实际获得,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健康发展,让教育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目标的实现需要首都教育领域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为此,首都教育诚邀您在文末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几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首都教育在变,而且变化很大。自从2014年启动了教育深化综合改革之后,咱们北京正在向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稳步前进,而相应的举措其实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一“”。

  禁了什么?

  从2014年起,北京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

  首次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做到每一个孩子和每一所学校公开透明。

  同时加强学籍管理,依据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杜绝入学过程中的二次流动。

  制定下发了15条禁令,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带头遵守,乱收费、占坑班、点招生等违反就近免试入学原则的利益链被斩断了。

  2015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再次被刷新,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为94.0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90.6%。

  增了什么?

  1

  打造教育新地图

  2014 年北京市从横、纵两个维度实现优质资源“存量盘活,增量推进”的策略。

  在横向上主要通过实施学区联盟、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积极扩展优质学校服务半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

  在纵向上主要通过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北京还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等优质资源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大面积推进高校建设附属中学、小学,帮助薄弱中小学形成特色,提升质量。

  在北京市统一部署下,各区立足义务教育公益、普惠、均等的法律责任,重整结构顶层设计、外引内联盘活资源,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集群制和深度联盟校等形式,快速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普通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2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4 年以来,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高考改革,整体出台了包括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和中高考改革方案,形成了一个以中高考考试和招生录取为龙头、以教育供给侧优化升级推动教育对象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满足的环环相扣的改革链条。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新中考将于2018年“大变脸”。该方案在考试科目和分值设置上均进行了大胆改革,由过去的语、数、外、理、化五科必考调整为实施“3+3”方案,即语、数、外三科必考,再从理、化(生)、史、地、政中选考三科,其中物理和化学(生物)必选一科,而选考科目的赋分则按照考生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和60%的比例折算,从而使中考由过去的“补短”教育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扬长”教育,从而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新高考将从2020年起实行“3+3”新模式,取消文理科;增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17年起高一学生将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

  3

  出台“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政策供给

  主打“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政策供给的“组合拳”,将是北京彻底破解“小升初”难题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赋予一般初中校优质“初升高”的机会,会直接影响今年“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家长的观念和对学校的认同。

  从2015年起,北京新增三类“市级统筹”招生方式,远郊区和一般学校初中毕业生考上城区优质高中的机会明显增加。从2016年起,在城六区开展“1+3”培养试验,在城六区一般校初二年级结束后,提前给予当年就近入学学生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即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实验学校,在实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

  在高招中,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扩大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本科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从2014年的30个扩大到2015年的200个左右,从3所市属高校扩大至所有市属本科一批招生院校,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农村考生升入本科一批比例;调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同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

  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从2016年起,本市中小学、幼儿园等17万教师都可以参评正高级职称,民办校、编外教师等也首次纳入评价范围,并且取消了外语、计算机这两项职称申报“门槛”。此次改革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合二为一”,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创新交流形式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间合理有序流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等改革举措,形成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合力。

  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本市中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北京还出台了《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实施办法》。该办法创新了乡村教师编制管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合理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了乡村学校师资缺口与师范院校招生计划联动机制,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

  您看出来了吗?首都教育这几年一直在变,这些变化的本质,是要确保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把学生放在正中央,既要让更多学生能上优质学校,接受优质教育,而且要在教学和考试环节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健康特色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自信心。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于学生的全链条培养,服务学生的终生发展。

  回顾首都教育的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位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们的辛苦付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首都教育的深综改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把学生放在正中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实际获得,这需要首都教育领域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2017年北京“两会”在即,首都教育真挚地邀请您献计献策。

  您对咱们首都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欢迎您在留言区将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传递给“首都教育”。

  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