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质民办校都与哪些公立校有关?|年度报告

  导语:《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是搜狐教育连续第六年发布的教育行业报告。这一年度,我们重点关注了少儿英语、K12教育、高考辅导、出国留学、家庭教育五大领域中消费者行为变化、中国民办普通中小学教育当前的发展状况、地产+教育面貌、教育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并盘点分析2016年教育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

  在中国民办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章中,搜狐教育白皮书根据办学主体和模式,把民办中小学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与公立学校有关,包括公立学校承办或公立学校与企业公司合作办学,另一类是纯粹民间资本运营。

  与公立学校有关的民办学校,多数是“名校办民校”的产物,这种类型的民办学校跟公立学校的关系最为密切,办学主体是公立学校、企业公司、社会力量等,办学期间或初期由公立学校派管理人员和教师支持。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北京八中怡海分校、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衡水第一中学,这些学校都与哪些公立校关系密切?搜狐教育白皮书选取了这5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专门选取了1所特殊学校——北京佳莲学校。这所学校跟公立学校关系也很密切,是北京四中国际校区转型民办学校,也是北京公办校“公”向“民”转型的首例。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北大附中承办,学习氛围宽松、注重个性化和实践教育

  学校概况:

  北达资源中学坐落于北京大学畅春园内,与北京大学仅一墙之隔。除了地理位置,北达资源中学与北大也有亲密关系:这是一所由北大资源集团申办,北大附中承办的民办中学,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1981年建立的北大二附中。该校实施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校长是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张继达。

  办学特色:

  北达资源中学以“小而精”著称,目前,为了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已经向小班化教学方向发展。而且在外界的印象中,北达资源中学很低调,不过这所学校的模式很成功,无论升学率还是家长口碑都有一致的好评,这与办学特色分不开。

  先天带有北大系的自由、宽松的基因,北达资源更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北达资源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了“重视基础,发扬个性,全面提高素质”的办学特色。

  课程设置:

  课程最能直接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理念。除了国家基础课程,北达资源中学开发了基于学生实践的校本课程,包括学科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拓展实践课程三大体系。

  如果按照课程培养目和能力培养分类,北达资源中学的校本课程内容也可以分这三类:

  值得一提的是,北达资源中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基于学校的特色课程“自然之翼”博物选修课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自然教育,形式是让他们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主动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考察方法、课题研究方法等等,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感受,懂得学习从身边开始。这样的课程在同类型的学校中不多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搜狐教育曾对自然之翼博物课等实践课程进行报道。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北外直接投资和管理,学生须掌握两门外语

  学校概况: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北外附校)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大学的附属学校都是公立学校,但北外附校是全日制国有民办学校,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投资兴建并直接管理。不过这所成立于1959年的老牌学校,历史地位和资源底蕴在同类型学校中还是占优势,近年来学校的发展也不错。北外附校属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现任校长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化学特级教师林卫民。

  办学特色: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同时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附校的办学特色是“双复型”(开设多种外语、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为英语),并且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复语”外语课程体系紧密衔接,目标也是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国际化预备英才”。

  课程设置:

  具体到课程体系上,北外附校将现有课程分成3大板块: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最初以八中为依托,现没有招生、升学等联系

  学校概况: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学校创建于1998年,是由怡海花园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琳达女士创办,与北京市第八中学合作办学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位于北京丰台区南四环内怡海花园社区。

  在“专家办学、名师执教”的理念下,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办学初期以北京八中为依托,后来师资和教学理念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在与北京八中没有招生、升学等方面的联系。现在师资由北京八中委派部分教师及北京市及各省市名校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

  课程设置:

  近20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优质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分为国家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和特色型课程三大类。

  基础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学科和综合课程,发展型课程重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特色型课程彰显个性和潜能、开拓国际视野、突出怡海特色。一些发展型和特色课程,比如游泳、舍宾、生涯规划、3D设计与打印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生存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上海中学的初中教学基地,初中界“四大名校”之一

  学校概况:

  在上海滩,华育中学的名声很大,家长和考生称之为上海初中界的“四大名校”之一。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华育中学历年的中考中,平均分稳居全市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

  华育中学的成功与公立学校的关系密切,它是百年名校上海中学所属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由华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投入。师资方面由上海中学输送资深管理人员与优秀教师,目前也是上海中学的初中教学基地及德育教育基地。由于每年被上海市示范性高中实际录取率超过95%,上海中学录取率达50%左右,华育中学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目标。

  课程设置:

  华育中学教学上在数、理、化及计算机等理科学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其实这从华育中学的三种班型可以看出:理科班、科技班和平行班。据公开资料显示,华育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五个教学板块,见下表:

  衡水第一中学:主招高考复读生,状元数量、本科上线率稳居河北前列

  学校概况:

  提到河北衡水中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超级中学”、“超级高考工厂”。这所学校被称为应试教育的典型,学生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也因此屡屡被外界质疑为“考试机器”。当然,这样的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每年高考成绩放榜时,状元数量、本科上线率等等,衡水中学在河北几乎没有对手。

  尽管身处争议声甚至批评声中,衡水中学也被不少学校模仿。近年来,衡水中学更是在各地开设分校,除了在河北省内,衡水中学在四川、云南、安徽等地开设分校。

  衡水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衡水一中)与衡水中学什么关系?衡水一中是公立的衡水中学、泰华公司合作新建的民办高级中学,建于2014年8月,投资9亿余元,衡水一中也被称为衡水中学的南校区,其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办学资金来自企业和社会。

  招生情况:

  衡水一中延续了衡中的办学模式,其招生规模是衡水中学的3倍,八成学生来自衡水以外各地:据衡水市2015年的高中招生计划显示,衡水中学计划招生1100人,全部招本市学生。衡水一中计划招生3200人,其中2660个名额是“市外计划”。

  除了正常的招生计划外,衡水一中每年还从河北省招收大量的复读生。据衡水一中官网2016-2017年度复读生招生公告显示,文科455分以下、理科430分以下的考生先登记信息,第一批暂不录取,能否录取视具体情况再定。如果被录取要缴15000元/年的学费,而分数高的学生除了免学费还可享受奖学金。此外,作为民办学校,衡水一中还开设了国际班,分为中美班、中加班、剑桥班和中澳班等。

  高考成绩:

  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一样采用了同样一套模式,从学生的教材、老师的教案,到各班的学生誓言、橱窗里的宣传材料,内容几乎全都一样。

  而且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是合并发布的。虽然仅成立了两年多,衡水一中的高考升学率却很高。据媒体披露信息,2016年河北省文理状元均由衡水一中所包揽,12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其中衡水一中9人(前10名共13人);12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其中衡水一中11人(前10名共13人)。文科670分以上20人,占全省的76.9%,其中一中13人;文科650分以上102人,占全省的50.2%,其中一中70人;文理科600分以上3145人,其中一中2311人。

  特殊案例-佳莲学校:北京公办校“公”向“民”转型的首例

  搜狐教育在今年的白皮书中选取了一个特殊案例——北京佳莲学校,是北京公办校“公”向“民”转型的首例。

  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四中公转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目前四中国际校区和佳莲学校两个牌子属于并挂,现任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校长石国鹏兼任两校校长。

  2016年,学校已经开始招生,招生人数为30人。招生简章也明确打出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暨佳莲学校”的名头。搜狐教育从“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暨佳莲学校”2016-2017学年度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招生简章中看到,2016-2017学年招收的学生上课地点第一年在复兴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后两年在北京市昌平区佳莲学校,即从2017年暑期起,北京四中国际课程项目计划将迁入位于佳莲学校。

  近年来,一些公立高中对国际班也进行了改革,比如北师大二附中选择保留本部的国际班,并与私立汇才学校合作,在小汤山新设立汇才国际教学校区;十一学校将在亦庄建立国际部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开始接受其它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学生。这些都在释放着“公转私”的信号和趋势。

  其实,公办高中开设国际班最早得益于国务院2003年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当时公办高中设立国际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地区出现。

  但有关公办学校是否应该办国际部和国际班的争议从未停止。不少人认为公办学校办国际班收费高、挤占公共资源。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高中阶段已经不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国际部和国际班正是多样化办学的体现。挤占公共资源的说法不成立,因为这些学生已经通过高学费进行了补偿。

  国家层面最终收紧了公办校开设国际班的政策。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要对各类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从招生、收费等多方面予以规范,对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国际班”要进行清理或转制。有媒体指出,中国存在十余年的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命运将被改写。

  随后,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或者限制其招生规模,或者将其转制,即从公办校国际项目改为民办国际学校。剥离和转制等成为治理规范公办高中的手段,但官方的方案仍未清晰。更多精彩内容下载《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完整版查看。

点击下载《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PDF完整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