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数学教育意义,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年来,很多人包括教师、家长甚至社会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本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接受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考更高分数、考满分,其实这一种很大的误解。

  数学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并不是让所有人都考满分,而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提出。

  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科技、社会等等每天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直白点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应该思考问题。一个国家要想在21世纪站稳脚跟,首先要在教育上站稳脚跟。

  不可否认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结构单一,知识本位,数学教育更加侧重于学习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而忽视了数学学科内在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数学知识

  在这样背景下的数学教育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很难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发展,我们的学生也还会成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经常所说的“高分低能”。

  因此,及时改变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同时代发展的需求挂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避免学生过多“被动性”学习,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教材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全国数学课堂时间一般都是40分钟~45分钟之间,在这有限时间内,教师要学会从传授知识角色角色向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能及时转变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不转变很容被我们的社会淘汰,被我们的学生淘汰,为何这么说?现今的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电脑、手机等等轻而易举能得到他们想要知识,很多课外知识学生可能比你还懂,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还仅仅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就很难“驾驭”现在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和传统电教手段的同时,因加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让我们的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会团队合作。

  师者所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传授知识、文化传承只是我们教师基本一项基本工作,更要“解惑”。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化和发展,只有我们深耕数学教育,正确理解数学教育,才能让我们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助力,让他们成为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