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大气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筑大气巢,引大气才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校人才工作会议上,学校表彰了一批在学校人才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气科学学院是全校唯一包揽了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伯乐奖”、人才工作优秀院长和先进个人四大奖项的单位,学院获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副院长杨崧教授获评“伯乐奖”,院长董文杰教授获评人才工作优秀院长,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党政办主任黄旭俊获评人才工作先进个人。我们就人才工作采访了大气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

  

大气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书记您好!大气科学学院作为新建院系,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请您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杨建林书记(以下简称“杨”):大气科学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在学校“引进与培育并重,多层次、多门类并进,引导与激励并举,创造人心向上干大事的氛围”的人才工作战略指引下,在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尤为重视。

目前学院共有教师和科研系列人员64名,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工程师4人,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0人,博士后5人,科研助理和团队助理13人。现有教师中含长江学者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这里面,既有原来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的人才。各类人才的加盟使学院的教师和科研团队壮大了一倍以上,大大减小了生师比,提高了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记:大气科学学院是由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的大气科学系发展而来,原有教师体量相对有限。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学院是如何引进人才、壮大教师队伍的?

杨:学院搭建了新的人才引进平台,共同助力人才引进工作。比如,学院积极筹备举办第二届中山大学珠海论坛大气科学分论坛,邀请了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国际著名气候学家陈德亮院士等20位国内外学者参加。老师们还通过参加2016年5月加拿大气象海洋学会年会、7月第七届COAA国际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会议、10月NOAA 41st CDP Annual Workshop等国际会议的机会,广泛开展人才引进宣传。同时,学院领导密切联系物色高层次人才。经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学院从成立之初仅有18位专任教师,快速引进百人计划及青年千人等高层次人才20名(截至2016年12月已到岗14人),专任教师数量翻一翻,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除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之外,学院还积极聘请讲座教授、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加强科研团队建设:2016年总共聘请讲座教授3名(已签约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美国麻省大学教授陈长胜);聘请专职科研系列人员16名(已到岗9名);聘请博士后3名。这些都为学院科研工作壮大发展提供了全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记:罗俊校长曾指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既有赖于新引进的人才,更有赖于现有的人才队伍,是合力的体现。大气科学学院是如何在现有人才队伍培育方面着力的?

杨:当然,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学院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注重人才培育的主动谋划、精心酝酿、把关指导、通力合作,做好细节管理和服务。仅就2016年来看,收效明显:推荐袁文平教授申报并成功获评“青年长江”(已公示结束);推荐杭建副教授申报并成功获评“国家优青”;推荐申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4名,其中苏酉伟博士成功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公示名单。

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未来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和设计?

杨: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学院深刻认识到,必须持续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

学院将继续贯彻学校对于高水平人才“上不封顶”政策,继续引进国内外更多高端人才;同时注重培养现有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及其事业发展搭建平台、拓展空间。在未来几年,学院计划建成一支80-100人的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为创建世界一流大气科学学院,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大气科学学院

编辑:Lyra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