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严师出高徒”是一种迷信行为

虹野“严师出高徒”是一种迷信行为

/虹野

  写这个题目之前有个概念需要界定一下,一个是“严师出高徒”中的“严”是指“严格”、“严厉”的意思。由于“严”常常使用“严格”的意思,所以“严师出高徒”常被人们理解为严厉的教师容易教出好学生。而且有不少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当然也感觉这样做教学成绩“斐然”。故而不少教师会把“严师出高徒”当做一种信念,近期不少教师不惜冒着违反师德红线的风险而去争取“教育惩戒权可见这个观点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在读到《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书中关于“迷信”的实验的时候,突然发现教师们认为“严师出高徒”这个观点很有可能就是一种“迷信”行为。

  

  在书中谈到布鲁纳和列维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4名高中生每人坐在4个电报机按键前。他们被告知当他们按到正确的键时,都会响铃和闪红灯,并且他们将得到一枚硬币。正确的反应键是3号键。然而只有在10秒的延迟间隔后,3号键产生的强化物才会出现。在这10秒内,学生会以各种组合尝试着按键,接着,在延迟后的某一时刻,他们又一次按下了3号键,而得到强化物。对所有的学生来说,结果是相同的:一段时间后,他们都各自形成了一套按键序列,并在每次强化之间一遍一遍重复(如12431243)。其实,按下3号键才是唯一被强化的行为,而其他按键序列完全是迷信。他们不仅迷信地行动,而且所有的学生都相信按其他键是“建立”被强化键所必须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迷信行为。

  

  同样我们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大都采用不同的严格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比如数学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多做题,英语老师要求学生多背单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不同的严格的方式都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提高,当然也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会下降。如果把一部分学生成绩提高当做强化物,那么数学老师多做题、英语老师多背单词,语文老师的多阅读就成为了被强化的行为。而事实上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做题才能够提高成绩。但是学生理解与否教师们大都不重视,不少教师迷信于题海战术,认为题海战术才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所必须的。

  可以说,迷信的行为无处不在,当某种行为被偶然的强化过一次、两次或几次,就建立了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之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你却相信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此时迷信就产生了。当教师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学生成绩提高这种“非关联强化”当做因果关系的时候,迷信就产生了。甚至当其严格要求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下降了,教师们并没有怀疑自己“严格要求”有什么问题,往往认为是“严格要求”的不够。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推荐阅读:

  虹野:核心素养的内涵

  虹野:以岗位定职称严重冲击了职称评定的公信力

  虹野:投票表决并不适合评优评先

  虹野:世界观改变世界

  虹野:世界观是真实世界的映像吗?

  虹野:你生存于哪个世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