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MOOC迎来全球化时代却暴露出“短板”

  编者按:2017年初,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终身学习的长篇报道,上篇《智见》文章重点关注了科技在自动化领域等方面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动,以及相应对人才要求的转变。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终身学习和在职培训需要更加被强调。

  另两篇报道梳理了全球慕课目前的发展状况,认为慕课正尝试着打破原有教育制度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在线学习革命,但也揭露了慕课的“短板”。《经济学人》提到对慕课快速发展的评价正在两极化,一些人急切拥抱在线教育,一些人却提出了担忧和质疑。那么,你所不知道的慕课的劣势有哪些?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兴起,又有哪些不得不知的负面影响呢?

  编译:饶源/搜狐教育《智见》

  搜狐教育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慕课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劣势何在?

  1. 课程完成率低

  慕课从2012年开始进入宣传和用户的暴涨,这似乎暗示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免费大学教育近在咫尺。但现在,慕课怀疑论者远比其追随者要多,即使注册人数很多,其退学率却居高不下

图左显示了近年全球主要慕课提供平台每年注册人数以及在线课程总数,图右为慕课分类课程排名。

  慕课仍在积极发展,据数据,可汗学院有1400至1500万用户每月都会进行至少一项学习;Coursera则共有2200万注册学习者,而这些数据都在持续增长。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慕课对于学习者来说还是相对快速和便宜。

  然而,免费教育似乎举步维艰。在Udacity平台上,为获取微学位,学生需每月支付199-299美元(学习期一般为9个月),只要学生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就能获得50%的折扣。每月多付100美元即能获得“强化版”微学位,且保证毕业后6个月未找到工作则返还学费。

  Coursera的内容大部分来自大学,内容范围广泛得多;它还提供全职学位(计算机科学学位和MBA)及短期课程。目前,虽然教学材料免费,学习者却需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评价和认证结果付费。据研究,付费后课程完成率从10%提高到了60%。为解决完成率这一问题、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慕课平台不得不转向付费,慕课学习者的成本无形中上升了。

  2. 慕课课程灵活度高却连贯性低

  为节省学习中的时间成本问题,慕课平台在尽量使它们的内容更加灵活和易于消化。学位被分割为模块,再分为课程,课程再分为不同片段。

  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院长Scott DeRue认为,把教育资源中的细微片段分类定价令他想起了音乐产业:歌曲从前被放到一张专辑中出售,后来被iTunes或音乐流软件如Spotify分散开来。他把学位类比为专辑,在慕课上能够获取的免费课程内容就像免费音乐流服务,而纳米学位那样的“微学位(microcredential)”就像付费的iTunes中的适应化音乐推荐。

  但这种细分方式很有可能打断教育的连贯性。DeRue教授认为,像音乐市场转向现场音乐会一样,学校会更注重提供优质的学生生活,这能带来一种网络无法模拟的优质体验。

  3. 慕课证书信用度低

  慕课不得不突破证书信誉度这一瓶颈。为了提高招聘人才的效率,现代劳动力市场需要通过广泛认可的方式快速了解人才的经历和专长,比如通过大学学位或者职业证书。慕课的解决方式是提供像纳米证书(nanodegrees)和专业认证(specialisations)那样的微认证。

  然而,这些证书要足够具有说服力,才能让雇主信赖这些技能证书的真实性。因此,为评判学生是否能取得证书而设置的评估方式需要非常合理。让老师去进行所有的评价不切实际;自动化评估可以采用,但不是针对那些复杂作业和专业。即使这些问题能被克服,微学位本身仍存在信誉问题。它需要基于一个足够有信誉的提供者,再经历一个被其批准授予的过程。对此,一种处理方式是把知识货币划分为更小的面额,发布“数字徽章”授予给较正规的学习成就。比如,RMIT大学与Credly(一个认证平台)合作发放针对各项技能的徽章。但数字徽章的问题是它们有可能快速激增。当伊利诺伊大学2016年和Credly合作发起了一个项目时,一次就创造了110个徽章。

  Degreed创业公司的创始人David Blake立志于建立一个在线证书的中央银行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标准的技能评价体系,运用专家来评判,有方向地检测技能的掌握水准。

  总之,在线证书的信誉度使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望而却步,尤其是对那些付费课程而言。

  在线教育激化社会不公?

  你也许正为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雀跃欢呼,想要让自己和孩子投入可汗学院、Udacity等等在线优质课堂的怀抱。但《经济学人》报道指出,对于那些社会底层的低技能劳动者来说,慕课、General Assembly、领英这样的平台有百万里之遥。Coursera的学习者中80%具有大学学位。而在线教育的学习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对那些社会地位更高的人来说更容易承受。那些有存款,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时间、或者他们就职的公司承诺让其提升技能的人们,能较轻松平衡学习、生活、工作。此外,动机也是一大问题:互联网提供的大量学习机会并不对所有人都有吸引力。

上图显示了各国成年人使用电脑解决问题技能的熟练程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调查了33个国家成年人的技能水平:五分之一的成年人阅读和计算能力差;四分之一没有或少有使用电脑的经历;至于利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成年人低于最低的熟练水准。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能够主动去寻找并充分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电脑技能在再培训中成效最为明显,但一个卡车司机想要变为编程者还是没有一条自然而然的途径。即使有,这些工作多年的人通常缺乏自信和能力下决心换工作。此外,持续练习对于新技能学习来说最有效率,而卡车司机这样的职业一般很少有此机会。

  如何突破在线教育“短板”?

  为了让这些中低技能的工作者有能力更新或提升自己的技能,有两个实体的角色非常重要。

  第一个需要有作为的实体是政府。德国和新加坡是正面案例,尤其是新加坡政府,它发起了“未来技能计划(SkillsFuture)”。基于每个行业的雇主对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变化的说明,政府能建立动态的“产业变革地图”(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s),指导公民就业。

  此外,自2016年1月始,每个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都被给予了价值345美元的信用供他们自由学习支配,可选包括大学和慕课平台在内的500个被认证的提供者进行学习。

  第二是工会。工会了解所有行业的整体趋势,这对小公司来说很难做到。因此,企业和工会能够合作去鉴别什么样的技能是必须的,并共同商议解决工作者离开职位接受再教育的花费问题。在英国有一个名声良好的程序叫UnionLearn,利用这个工具,工会代表会给工作者们一些培训的建议,雇主也可用其及时传达对其工作者的训练要求。

  “未来技能计划(SkillsFuture)”中的一些项目是为满足那些缺乏基本技能的人的需求:工会、雇佣者和政府之间的三方协议能够为低收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保驾护航;职业转换项目为有意转向新兴行业的人提供培训津贴。

  基于这些案例,未来大众更易获取和可负担的终身在线教育模式更容易想象了。

  原文链接:

  The return of the MOOC: Established education providers v new contenders

  http://www.economist.com/news/special-report/21714173-alternative-providers-education-must-solve-problems-cost-and

  The elephant in the truck: Retraining low-skilled workers

  http://www.economist.com/news/special-report/21714175-systems-continuous-reskilling-threaten-buttress-inequality-retraining-low-skille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