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座位、当班干……开学家长“拜托”老师这些事,你都咋回呢?| 特别关注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我们把孩子托付给学校,老师就应该是不分上下课,全心投入!”听了这样的话,您作何感想?这话可不是小编我随便编出来的,这是在杭州萧山区某学校的开学家长会上,一位家长的发言。

  除了上面这种“简单粗暴”式地提要求,更多家长选择平和的方式“拜托”老师,比如一条短信、一通电话、一顿饭、一点小礼物等,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加照顾。

  “很多家长连教室里的座位都要管,总想让孩子坐到前几排,但是毕竟前几排就那么几个座位,而且也有同学因为视力或者身高等原因确实需要坐在前排,这让我们老师很为难”,开学了,你收到了多少来自家长的“拜托”?这些“拜托”会给你带来哪些困扰呢?

  家长托付给老师的那些事儿

  过年那几天,开学前几日,身为老师的您一定收到了不少来自家长的短信,接听了不少家长打来的电话吧?在接受家长们的问候和祝福之余,各类“拜托”也一定紧随其后。今年的您,被“拜托”了多少件事儿?

  “我们孩子可以换个座位吗”

  新学期开始,孩子在学好知识之前,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伙伴,在家长们看来十分重要。

  “我们家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都是因为他的同桌不好好学习影响他。”

  “我们家孩子和她同桌关系不好,上学期没少回家跟我哭鼻子,这学期,我一定和老师好好说说给她换一个同桌。”

  “孩子要想学习好,就得有个努力认真的孩子带着他,给他换个学习好的同桌,共同进步。”

  “孩子个子有点高,坐在班级的后几排,但是听课效果还是前几排比较好,要是能往前调一调,多好”

  作为老师,这些话您一定不会陌生,新学期伊始,调座位的请求,往往是家长们的主要需求,为了孩子,麻烦老师换换座位似乎也成了家常便饭,所谓的“好座位”也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我们家孩子XX科目学得不好,请您多费心”

  

  上学期学得不好的功课,这学期一定抓紧时间、利用各种机会补上去,也是家长们在开学初对孩子的一大期望。如何才能学好呢?自然免不得麻烦老师。

  “老师,我们家孩子数学不好,平时的错题,我让孩子多问您一下。”

  “老师,我们家孩子昨天的知识点没有学明白,您有时间给她单独讲一下吗?”

  “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您能和他聊一聊吗?”

  面对学习这件“大事”,家长们自然是不能马虎,遇到问题找老师,希望老师能多辅导一下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们频频拜托老师们的事项。

  “您能把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私下告诉我吗?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自己孩子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绩了,记下每次的成绩,把握出一个趋势,然后评估自己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总体水平,应该是不少家长都做过的事情。可是“家长有心,孩子无意”,如今的学生,可谓“人小鬼大”,在学校与老师“斗智斗勇”,在家里和家长也是“频频过招”,成绩不好时,更是千方百计不想让父母知道。“我们最近没有考试啊。”“我不知道我的排名啊。”面对这样的情形,拜托老师,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老师,听说最近考试了,我们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啊,大概排名多少啊?”“老师,我们家孩子性格比较叛逆,不和我们说,您能把他每次成绩都告诉我吗?”成了很多家长和老师联系的固定话题。而这也使得老师们成为了一个“活成绩单”。

  “老师,还麻烦您多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

  除了上面小编给您举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家长向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麻烦老师多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而这种泛泛的“托付”,其实并没有十分实质性的内容,更多的是希望老师可以留个好印象,多多留心甚至照顾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予以孩子一定的关注。

  

  家长所托,家长爱的包袱让老师压力山大?

  从生活到学习,似乎家长拜托老师的事情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家长拜托老师为何成为了家长的“例行公事”?这些拜托真的有必要吗?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家长:一切为了孩子好

  无论是发短信、打电话还是送礼物,家长们格外看重对老师们的各种“托付”,而这一切,都无不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的一片苦心。“一个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精力有限,和老师说一下,老师还能多注意一下我们家孩子。”

  除此之外,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能为力”也是家长需要“拜托”老师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事情是家长想做却做不了,但是老师可以做到的,比如说:换座位、分析错题、承担一些班务工作……当家长无法解决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找老师;还有一些家长与孩子相处模式不佳,需要老师从中做桥梁,获取孩子的生活学习信息,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一无所知,只能找老师来打听。

  相比主动的家长,还有一些家长,是“被动”行动。这些家长对老师“无所求”,但是,当周围的家长纷纷给老师发信息、打电话的时候,这些家长就坐不住了。“并不是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而是希望老师对待孩子能够平等。”出于孩子被忽视的担心和不安,使得一些家长即使觉得无所谓,也要拜托一下老师,不能少了“存在感”。

  老师:众口难调,应接不暇

  面对家长的种种“托付”,身为老师,压力也不小。而其中的很多“托付”,更是让老师们觉得“心累”。

  打破班级管理纪律

  “关心则乱”,对于孩子的爱和维护,使得很多家长提的要求相悖于班级的管理机制,老师原本管得好端端的一个班,被家长的要求搞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换座位为例,有老师就表示“很多家长连教室里的座位都要管,总想让孩子坐到前几排,觉得这样比较受老师关注。”而这一做法却让老师有点无奈。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同学都有平等享受课堂教育的权利,而且座位一旦形成,孩子与周围同学就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感情联系,调座位不仅仅影响一个孩子,很可能影响几个孩子,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浮躁,反而会影响原本稳定的班级管理。

  各种要求左右为难

  家长的各种要求,除了会打破班级管理纪律之外,一些“与众不同”的要求,也给老师们的工作造成了困惑,让老师们左右为难。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的秦老师就有所体会:有一次开家长会,他简单通报了他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其中一个班的成绩较另一个班弱一些。一位家长后来就专门打电话跟他说,老师最好不要拿班与班进行比较,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好。

  虽说这位家长的话也并没过错,但是在多数家长仍旧“心系成绩”的环境下,如果老师不强调成绩,想必又会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左右为难。

  个人生活时间被挤占

  “一天接好几个电话,一个电话十多分钟,一两个小时说过去就过去了,什么都不能干。”作为老师的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家长的电话或者信息一个接一个,小本本上记满了家长的各种要求,实在解决不了的,还得耐心解释,安慰家长。

  结果,原本想备的课没有备成,想收拾的房间没有收拾成,想陪陪家人也没有时间……个人生活空间的挤占,使得老师原本下班休息的时间却要用来应付和解决家长的问题,十分辛苦。

  爱与理解:家长安心,老师省心的另一种方式

  面对家长的各种“拜托”,老师觉得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很冤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初衷是一致的,那么有没有另一种方式呢?让家长不在因为过分“托付”,老师也能安心教学和工作呢?

  家长:转变心态,多加理解,不要把老师作为“救命稻草”

  作为家长,在准备拜托老师某件事的时候,不妨“三思而后行”,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会不会给老师造成班级管理的困扰;自己的要求会不会打扰老师工作之外的生活;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非老师做不可。如果思考之后,您觉得您的要求合情又合理,再拜托老师,相信老师一定会及时处理孩子的问题。

  家长转变对老师班级管理的认知,也很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更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会采取给老师送礼的方式,觉得多送礼给老师,老师总会对碍于情面多照顾自己孩子。其实,家长想要老师多给自己孩子一些‘特殊照顾’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更需要对孩子公平对待。”因此,作为家长,不要想着老师会偏爱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应该想着,老师在平等地爱着每一个孩子。

  家长与老师畅通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要远好于“拜托”老师独自解决问题。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不是光着急或者拜托老师做这做那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和老师配合,只有“强强联手”,那些您认为的事儿才能都不叫事儿。

  师:秉持着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作为老师,在面对家长的种种要求和拜托中,善于分辨就显得十分重要。站在班级整体利益的角度去权衡家长的要求,在关注这一个孩子的时候不忘记其他孩子的存在,秉持着一颗“爱人之心”,公平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面对家长的拜托,应该帮助确实有需要的孩子,而不是只要是家长的要求都想办法去达成。而且,在和家长的交流中,老师不仅仅只是消息的接收者,而且可以成为反馈者。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问题的解决中来,或者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也是老师需要做的。

  欢迎参与小调查

  实习编辑 | 李菁菁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参考文章 |

  钱江晚报《家长会上“雷人”发言老师就是为学生而生的》

  高分网《为了孩子能被多照顾家长忙着教师节送礼》

  大连日报《家长要求高老师压力大》

  搜狐网《“拜托老师多照顾我家孩子”,多少父母做错了!》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