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如何在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本人是理科班的学生(一个班大概60人左右),2015年参加高考,高考总分为585,最擅长的科目也就是即将要与大家分享学习备考经验的科目就是数学,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是133

  说到本经验的适用对象,个人认为它不仅仅适用于想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理科生,我希望能帮到更多的考生,一部分经验是学习各门课程通用的,如果你压力很大成绩平平,或者在前几名苦于难以提高,又或者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想拼一下,希望你能耐心看看我要说的内容。

  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其实对我个人而言一直都算是各门科目中最好的,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习最久的科目之一就是它,熟悉度已经很深了,到了大学还是要学习它,很多人觉得学它没用,其实数学贯穿于很多学科,重要的他对你的逻辑锻炼很有帮助,我要说的是考生得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一定不要厌恶它,你可以觉得它很难,但一定不要觉得自己做不到。你要让自己重视但不要过于紧张,高考复习那段时间大家都会很辛苦,数学应该就是和理综并列让大家头疼的科目了吧,但是不要乱,知识一点一点梳理,一点一点吸收,沉下心来。

  关于数学备考具体内容:

  一、科目复习方法

  复习思路要很清楚,分成两条线:

  一条跟紧老师的复习进度,及时巩固,这一条其实上课认真听,作业质量高再加上自己练习一些就能保证,说起来简单的几个字,可是它要求你能坚持,一次认真听课不难,难的是次次认真,无论你觉得老师讲的这些内容你觉得你掌握的有多好,认真听绝对是有必要的,养成习惯,不认真也难了,现在我大一,目前为止因为有重要的事只翘过一次课,还是没有老师的那种英语听力课,不是学霸也没有多刻苦,仅仅是因为习惯。

  另一条从头自己复习,当时我真的是从必修一开始看,时间不充裕至少也要把所有知识点看一遍,做到心里有数到现在为止都学了哪些内容,你可以不熟练,有些题基本不会,但至少先要清楚学过的内容,避免自己漏掉, 越到后期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忽略不熟的内容其实很影响心态的。不要想到什么今天就复习什么,有条理的来,先全部过一遍,再把有问题的点统计出来,逐一解决,哪有问题练习哪里。

  听课重要,作业重要,做题重要

  关于听课不在这里赘述。作业,刚开始复习一天半张卷子,后来一天一张卷子的量,再后来一天两张卷子也能很快写完而且保证质量,你看到了,循序渐进,提高速度,这对高考帮助很大,高考数学卷我记得我都写完了还有时间翻过去把所有选择填空再算一遍。每次做题都当成最后一遍,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来返工,所以这样的作业完成量,当时觉得好多,现在看来真的有用。晚自习数学课代表经常报来一堆卷子,发下来,十分钟后收上去,十分钟内你要写完选择题前六道填空题前两道正确率达100%不然惩罚做同类型的题一种十道,我们先不说这种惩罚的好坏毕竟当时“残害”了一堆同学,就练习本身是很好的。

  隔周的周三下午会进行数学考试,一个半小时答完一张比高考卷难的两小时的卷子,真的每次答完手都是抖的因为太着急,答得不理想成绩不好,我自我安慰的办法是晚自习自己给自己考一张简单一点的卷子,算分120、130然后就安心了。以上关于作业做题,每个学校,老师情况不同,同学们可以参考,重要的是一定想办法练习,自己也能训练自己的做题效率。

  数学的选择题一共有12道,前八道基本每次都要保证不要错,后四道比较难,但是也不要怕,尽量算,一定注意时间掌握,考试一道选择花二十分钟也太不值了,平时自己算还可以,填空也是两道基础两道拔高,导数排列组合高难度题多些,但是选择填空涉及范围比较广,多遇到一些,再难也愿意下笔就OK,然后就是大题,除了倒数一二道导数解析几何的后两问有时候很难其他的仔细做能做出来的,选做题分也不能丢。

  其实生物老师说过,即使你不去做高考那些难题,基础题保证都对600没问题,当然不可能都对啦,可是我们要尽量不要丢掉本该拿到的分,考试时间不够,得学会放弃,而这些基础题就是我们该抓住的。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所以你不要着急,慢慢来,尽力来。

  二、关于购买教材

  我是以老师布置的题为主的人,其实老师提供的题目,是由整个教学组很多老师在一堆材料中费心挑选的,和自己选的相比当然是老师更靠谱,但是自己买也是有必要的,上面刚说了练习速度,所以你得准备好练习的东西,尤其是做完整的高考模式的试卷很有必要。所以市面上热销的啊,一般的都可以,我用的那些都是并不觉得他们特别好,这里说几个老师提供的吧,全名是记不清了《疯狂600》,还有衡水的卷子。都挺好的,友情提示,网上买应该更好买,当时在书店没见过。

  三、关于补课培训机构

  我是从来没去过,不过这是个人偏好,觉得自己如果上课不能好好听,补课也没多大用,关键是高三休息时间少,想好好休息调节,但是每个人偏好不同,如果有需要,建议大家去自己的老师那里补,他最了解你,你也最容易跟上他的进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