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石油却做外交官的挪威老爸给你解说快乐的秘密

本期称爸来自北欧的“万岛之国”--挪威

04号称爸——Jon

以下是采访实录

科学统计平均阅读速度为500字/分钟阅读全文大约需要 6分钟

只有去做难的事,才成为父母

  杨阳(主人公Jon的妻子)的朋友圈里,经常会晒出丈夫陪伴女儿的画面。女儿坐在爸爸的腿上弹钢琴,和爸爸一起游泳,爸爸在深夜帮女儿搭好过家家的小厨房,第二天给女儿一个惊喜。据说北欧之所以幸福度高,原因之一就是北欧爸爸特别会带孩子。杨阳对这一点表示了肯定,“嫁了北欧的男人的确是幸福度蛮高的一件事。”

  Jon是个高大的北欧帅哥,他们相识在北京的一次Party,经过了八个月超长距离的异地恋后,Jon向杨阳求婚,“我们通了几千封邮件,飞了11个国家,只是为了约会”。当时在迪拜做石油生意的Jon和在美国工作的杨阳,为了这份难得的爱情都放弃了当时的事业。“我在迪拜待不了超过一周,对女人的限制太多。所以我们就考虑要去哪里发展,领事馆的工作可以申请三个地方——上海、广州,新加坡。最后来到了广州。”Jon现在是驻广州的领事馆官员,两个人的女儿也在广州出生。

  北欧男人是出名的好爸爸,他们的育儿参与度很高,而且整个社会的体制也支持着父母两个人带孩子。例如Jon夫妻双方加起来有57周的产假,因为杨阳是中国人,所以这些产假全部由Jon来享受,这样他有超过一年全休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杨阳出差去美国一个月,因为没断母乳,Jon于是带着孩子全程陪伴,料理照顾孩子的琐事,在杨阳的会议间隙带她去吃母乳。有这样一个贴心尽责的爸爸,杨阳即使在哺乳期,也完全可以安心于事业。

  Jon和杨阳有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却选择坚决不请保姆,不让别人带自己的孩子。“身为父母,就应该去做那些“difficult(艰难)”的事。女儿在广州出生时,医院的护士来帮她换尿布,喂奶,我说不要,让我来,他们都很吃惊。

  女儿出生后的半年,Jon都没有睡过连续三小时的觉。"You do the difficult things, you feel like shit,that’s important"(去做那些难做的是,你会感觉很崩溃,但是那是重要的), 这就是Jon的育儿观,父母不能把难做的那些事假手于人,你手忙脚乱,身心俱疲,累的像只狗,但那是重要的,那正是你创造与孩子亲密的时候。“如果不是这样,我想女儿不会如现在这样和我亲密。”Jon说,“请阿姨带孩子的一个坏处就是会让孩子从小觉得有人会帮他们做好一切,对于父母来说,则会令自己变懒,阻碍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

  我们采访Jon的时候,他的女儿菲菲亚正在一旁的儿童玩乐区玩耍,同在玩耍的中国小朋友则有阿姨看着。“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孩子不会自己独立玩,也不会找伙伴玩,他们会一直看着爷爷奶奶,或者阿姨,这是因为带他们的人给了他们太多的关注。但你也不能去责怪他们,因为他们的使命就是看好孩子。让孩子独立玩耍,比你一直教他们更能让他们学到东西,他们互相扯头发也好,打闹也好,也都是在学习社交,只要阻止他们做过于危险的动作就好。”

  Jon在中国工作几年,深知中国父母也有许多客观限制,不能自己带孩子。“如果老一辈来帮忙带孩子,我会感激,但需要明确的是,孩子怎样长大,怎样教育,一定是父母说了算。如果无法沟通,我们就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在北欧,1岁上幼儿园其实很普遍。”

  “我的中国同事经常会碰到带孩子方面和老一辈争执的问题。他们经常会跟我抱怨。比如有个同事的孩子长热疹,我跟他说给孩子穿的太多了,他说我知道,我知道,但我妈妈一定要给孩子穿这么多。这是中国家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的岳母也会来帮我们带孩子,但她非常能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感谢她的帮忙,但关于孩子的决定必须是我们做。可能是因为我来自不同的国家,她反而更能理解这种观念的差异。”

教育强国的北欧男人如何看待教育

  前几天,很多爸妈被一篇文章刷了屏,讲的是中国孩子所受到的课业重压,已经不只是施加在孩子们身上,连家长都难以忍受。老师们每天在微信群中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督促各种学习。家长们下班回家已经完全没有个人空间,不堪其扰却敢怒不敢言。繁重的学业压力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家长们被焦虑感所包围。

  而北欧,有着几乎和中国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北欧四国都被视为教育强国,他们所推崇的教育方式是开放、自由、快乐为上的学习。

  这跟大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北欧教育资源均衡,学生不用挤独木桥,家长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的攀比和竞争。“人性化教育、快乐学习、轻松考试”是北欧教育的关键词。轻松的高考,完善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让他们可以终身学习,并不用将学习视为一种重压。这样环境下长出来的人,就是平静和安宁的,也无怪乎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

  当我们问到怎么看待“中国虎妈”时,Jon非常坚决地说,不肯定这种教育方式,甚至是非常反感。

  杨阳和Jon的父亲都从事教育行业,而杨阳现在也自己开设国际学校,算是教育世家。但两个人对于教育的观点不尽相同。他俩的观念似乎也代表着中国式教育与北欧式教育的差别。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学校只是教授你知识,家庭却是塑造人格的地方,我认为好的老师未必是好的父母。”在Jon的价值观里,快乐始终是最重要的。杨阳却认为“快乐是个哲学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不做作业,不上学他会感到快乐,但长大了到某个时期,他就会发现当时如果努力读书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则会让现在的自己更快乐。”

  这与两个人不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Jon所处的北欧,人们生活压力很小,福利好,对孩子的课业要求很少,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快乐学习的典型。“在中国,你会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可能来自父母,来自亲戚朋友,那会迫使你自己产生内在的压力。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北欧社会相当注重个人自由,没有“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更不会有亲戚朋友的八卦,几乎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杨阳说,“我们还没考虑以后在挪威还是中国生活,如果在中国,我会注意让孩子放松一点,如果在挪威,我则会给她一定压力”。Jon则始终认为不论学什么也好,最重要的动力来自内在的喜好。“如果没有Inner drive(内在动力),强迫她去实现某个目标,会让她产生抵触情绪,那样的外部压力就会有反作用。”

  在大部分问题上,两个人的育儿观则趋向一致。“在孩子面前,我们认为大人必须要有规则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能爸爸说不能干这个,奶奶却说可以。哪怕我们之后会有争论,但在孩子面前必须是一致的。一致代表着权威,越是大人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就能意识到这种权威性,不会挑战,其实孩子比我们想的要懂更多。”

  杨阳说,“我非常认可我丈夫的一个观点,就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夫妻关系,夫妻感情是树立一个孩子价值观最重要的部分。”杨阳是个事业型的女人,看上去十分干练,她的工作也一直很忙碌,经常在出差途中。Jon说,他非常爱杨阳做母亲后的微妙改变(Jon没有展开说,不过做了妈妈的我能感觉到,那是母爱对一个人的柔化)。

  “我女儿是非常粘我的,大部分时候她都是‘爸爸,爸爸……’但当她偶尔黏妈妈,呼唤‘妈妈,妈妈’的时候,那时候我是最幸福的,我觉得她们俩在一起的画面,没有比那更美的了。”

如果对北欧教育感兴趣

您可以阅读下面的内容

原载于俄罗斯《环球杂志》

一位嫁给北欧人的俄罗斯妈妈的体会

……

1

  学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详细划分:春夏秋游泳,冬天滑冰。宗旨是一年四季都要运动。公立学校的孩子从9岁开始就在老师陪同下,参加为期3天的行军夏令营,在帐篷里过夜,生火,用小锅做饭。每周校车都会带孩子们到郊外游玩,春秋爬山,冬天滑雪。开课前一天我收到学校的来信,让家长准备滑雪板、头盔、鞋、滑雪杖。挪威的教育十分强调年轻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榜样,挪威政府通过出售彩票和组织慈善越野赛来筹募资金,资助那些像非洲一样穷苦的地方。

2

  在挪威的学校,你能强烈地感觉到:没有谁是特殊的,不仅在集体活动中是这样,在学习上也同样是平等的。挪威学校里没有成绩考核簿,每逢周一孩子们都会上交一份周计划,写明自己一周的学习安排。学生七年级之前都不会进行考核。曾有位经验丰富的挪威教师对我说:“成绩考核很挫伤孩子。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让强者帮助弱者,所有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应该给他们每人都发一朵小红花。”

3

  心理学家马宾克指出,如果你总是处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朋友,渐渐地你就会变得麻木,甚至伤害他人。但是这种情况发生在挪威学校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出面协调的不是老师,而是孩子自己。纪律班长是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负责调节矛盾的值周生。保持镇静的能力,规划性,没有侵略性——这些都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挪威教育很早就开始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奥斯陆的大学里,学生们甚至可以习得如何避免与人发生冲突,这样的模拟课程全世界只有挪威才有。

-END -

采编 | Jasmine + Vivian

照片 | 杨阳

编辑 | Vivian

设计 |Chris

称爸(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HAMPIONDAD)是首个亲身采访+仔细揣摩

讲述世界各地父亲育儿故事的原创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