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可能写到了“假作文”

  

  本篇文章共:1861字 | 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小编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上学的时候明明写过那么多作文,但现在自己真的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半天挤不出来几句话。小编以前作文成绩还不错,时不时还会被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一番,但是现在常常连发条朋友圈,都删删减减半天也组织不好语言。难道以前我们写到了假作文吗?

  而最近,小编读到了一些台湾作家张大春对于“写作文”的看法,终于明白,原来过去我们写过的作文不一定是假的,但是“会写作文就会写文章”这个观点,可能本身就站不住脚。

  

  

  

  写文章 不搞作文

  写了四十多年文章的台湾作家张大春,最近出了本教年轻人写文章的书《文章自在》。前段时间他带着新书来到内地跟在校学生交流,说起写这本书的初衷,他表示主要源于对于现在语文教育的忧虑,他认为命题作文这项训练,“只不过在培养训练有素的AI而已”。

  

  作文的初衷是锻炼学生写文章的能力,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却变成了“升学择业的敲门砖”。这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学生为了拿高分,在写作的时候会努力揣摩以及迎合出题人的想法,从而“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我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说到这一点,我作为一名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也想说两句。记得小时候经常要写“我的周末”之类的作文,其实我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连看好几集《新白娘子传奇》,但我知道这样的内容写进作文是得不到高分的。

  所以一般碰到这样的题目,我的固定格式就是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什么地方,然后用脑子里能想到的词汇把风景描述一番,最后以“今天玩得真高兴啊!”结尾。有时候想要励志一下,就杜撰一个帮妈妈干了家务活、劳动真光荣的剧情,而一般这样的作文都会有很多句子被老师用红笔勾上波浪线,加上一些“用词准确、感情流畅”的赞赏。

  

  这样想来,在我们八岁到十八岁期间,写的几百篇作文里,真的表达个人想法的确实非常少,以至于我现在回忆不起来任何一篇自己写过的作文。而且我们似乎也从未享受到写作的乐趣,印象中我和周围大部分的同学,都觉得写作文是件挺痛苦的事情。

  写作的要点无非是有情有思

  

  关于写文章,张大春讲了一个苏东坡的故事。据说当年有个特别狂热的粉丝一直追着苏东坡,向他讨教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结果苏大文豪指着街边一个菜市场告诉他,你看这市场里什么都有,但你不能随便去拿,“必以一物摄之,曰钱”,也就是说必须要拿钱来买。

  而文章也是如此,天下间的学问如同市场上的瓜果一样都散在万卷书本中,那要拿什么来买呢?就是“意”。

  

  苏东坡说的这个“意”,指的是写作者自己的意见,用张大春的话说叫做“有情有思”。当你有了真实的情感和独立的思想,才能用书中的学问写出好文章。

  虽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这些东西为文章加分,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和书中的情境联系起来,这样即便我们读了很多经典 背了很多诗词, 也产生不了苏东坡说的“意”。

  训练写作最好的方式是说话

  

  那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到底什么才是锻炼写作能力最好的方式呢?张大春认为不是阅读,也不是背诵,而是说话­­—“你日常里面有什么事,在学校里的可以回头跟家里人说,在家里的事可以回头跟学校里的人说……从说话开始去建立起一个对于你所要叙述的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容,建立起一个次第分明的习惯。”

  其实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说话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人,确实也都比较擅长写作。现在网络上咪蒙、 和菜头这些人气很旺的博主, 他们本身都是文学功底很深厚的人,但是写出来的文章都是用一种在跟读者对话的口气。

  

  而说话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辞藻华丽、引经据典,而是用词准确、简洁,逻辑清晰。但我们以前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有一个阶段,误以为用的词汇越复杂生僻,越容易显得文章高级有内涵。尤其是从小到大那么辛苦背过那么多诗文,总觉得不在作文里加几句就浪费了。

  但其实背诵的意义一是为了培养语感,二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经典作品,单纯的死记硬背只是形成短期记忆,并不会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张大春在《文章自在》里的第一篇文字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说他当年上学的时候在作文里用了“载欣载奔”这个成语,自己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被他的国文老师给划了个大大的红叉,说“怕人家不知道你读过陶渊明吗…..人家的东西拿来你家放着你也不看一眼合不合适吗?”

  张大春说,五十年春秋华发到如今,他当年的作文被老师赞叹、朗诵过的一字一句都记不得了,唯有这句“载欣载奔”和那个大红叉时常在他眼前浮起,还有那位老师说过的话:“鼓励你们多认识成语,不是为了把成语写进作文,而是因为里面藏着故事。”

  更多精彩 点击下方

  刷一刷苏东坡的“朋友圈”

  李零:史学中的文学力量

  黄河才是真正的“霸道总裁”

  这个成语 原来我误会了很多年!

  一篇三维的文章长啥样?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