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期【儒刿专栏】蒲儒刿:解读文学鉴赏中的想象力

  点击"正道语文"关注我们

解读文学鉴赏中的想象力

  四川省郫县第一中学 蒲儒刿

  [摘 要]想象力联结着作者和读者;在文字与绘画、音乐等艺术间的转换和整合中学生的再造想象得到有效训练;尝试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成功提升;经验是文学鉴赏中发挥想象力的必备基础。

  [关键词]想象力;通道;方法;提升;基础。

想象力,从其内容新颖程度来看,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按心理学定义,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或者图表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表象的过程。

  一、想象力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通道

我们知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造性想象的结晶,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部《红楼梦》既是曹雪芹自身家世和社会历史的写照,又寄托了他的爱情理想;《孔雀东南飞》的浪漫主义结尾、《窦娥冤》的“三桩誓愿”都是作者的理想和想象力的直接外化。文学作品高于生活之处、艺术真实之“艺术”处,正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结果。凭着它,作家们才能“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作出诸多佳作。“阅读一部纯粹陌生的创造性作品,我们会精神振奋,渴望知晓来自异地他乡的信息。“我们乘着想象力的劲风从不列颠飞到意大利,从一种气候飞渡到另一种气候,从一种快感过渡到另一种快感。在这位魔术师辍笔之前,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理想。后来我们才飘落下来,恢复了自我,重新意识到眼前单调乏味的现实,悲叹所发生的变化,犹如一个在梦中作过王子的乞丐。”——英国扬格如是说。它充分展示了文学鉴赏中,欣赏者凭着想象的羽翼在创作者所构制的天堂般美丽的想象世界里所获得的快感和美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语道破:文学鉴赏是一种极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鉴赏文学作品实质上就是欣赏者以作品为原形所作的再造性想象的过程;联结作家、作品与读者的纽带在于想象,进行行之有效的文学鉴赏必须从培养想象力人手。

  二、文学鉴赏中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尝试

托兰斯在1967年的一次调查量表里把“高创造力儿童的人格特征”分为“好奇心”、“想象力”、“灵活性”、“敢于幻想”等十三个方面,而“想象力”和“敢于幻想”两项分别占人格特征的35%和10%,(1q75)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总目标第四款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已经把想象力的培养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读一部好书,古人说是“视之如锦绘,听之如丝簧,味之如甘腴,佩之如芬芳”可见,想象,不仅是作家与读者间的通道,也是各类艺术形式间的通道。因此,对语言文字艺术——这种抽象符号联缀而成的艺术形式的欣赏,要充分利用艺术间的相通性,把它与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联结起来,在它们间的相互转换中充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实现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共同服务于解读文本内容和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训练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这样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想象,把学生的创造力引向新的高度。

  以下是几种方法尝试:

(一)文字与绘画的转换。中国古代画院以诗题入画,有“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等图文转换、训练想象力的经典做法。仿此,我在教诗文时,特别注意让学生根据作品文字提示从构图、形象、色彩等去感悟和解读文本。如读《故都的秋》时,学生根据第三自然段提供的几个意象,描绘出一幅背景是蓝天,有紫色牵牛花,断垣缝中几绺衰草,人在槐树下饮茶的凄美画面,学生甚至在画面里用饮茶人仰视飞鸟来表现“驯鸽飞呜”的声响,真是深得“古法”的绝妙想象!在读《雨巷》时,同学们联想到“病态美人”林黛玉;而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夜飞渡镜湖月”竟把李白想象成飞升天际的“仙女”;用此方法,他们甚至能轻轻松松地解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及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大气磅礴而又不易把握的作品。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作者站在时空交汇点上,其思维沿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无限展开……这种转换更多的时候是在学生头脑中完成的;有时还可动手画出来,如在读《沁园春·长沙》时,有学生根据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诗意,绘制出一幅毛泽东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的简笔画,根据《蜀相》诗意画出杜甫凭吊武侯祠时的“询问”、“远眺”“祠内”等片断构成的组画。

图文间的转换,虽更多的是由文而图的但不排除由图而文的转换。这种转换双向互动的。我教《氓》《静女》时,便让学生观看现代剧《五朵金花》中“金花”与“阿鹏”在蝴蝶泉边初会的片断,让学生感受从古到今人类爱情表达方式的异同,使之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理解文本。 由图而文的转换如果用在课堂导入,则能激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作品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内容的想象。

(二)文字与音乐的转换。汪静之说:“诗歌是表现人生感情思想的,比别的文字更多情绪想象的成分,更接近音乐,而多数是有韵律的。”这说明: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联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如在《孔雀东南飞》教学时,先让学生鉴赏《梁祝》协奏曲,让他们想象梁山伯、祝英台缠绵悱恻的情感历程,并与焦、刘之恋比较,体会悲剧性质、情节、结局的共同性。美妙的《春江花月夜》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和向往,可顺势导入《琵琶行》的学习 。 如前述及,欣赏《五朵金花》的唱词、电影画面,既是图文的转换,同时也在做音乐与文字的转换和想象。边听杨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可边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难理解,音乐与文字间的想象、沟通也是互动双向的。可以由文字引入音乐,也可以用音乐导入文字,相互印证、沟通,共同激活,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文字与文字的转换。这种训练方法实际上是在已有的表象范围内自由联想和想象,例如:《祝福》中有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我引导学生想象白妞水银样的黑丸似的眼睛,王熙风的“一双丹凤三角眼”《夜》中老妇人凄苦悲愤的眼睛,《故乡》中中年闰土麻木呆滞的眼睛,葛朗台贪婪的眼睛以及康大叔“攫取”的眼睛——如此做来,在类比、对比中既加强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明白了鲁迅“画眼睛”的高妙。

用对一些典型词句的赏析来调动学生想象,收效也甚好。如:文学作品中描写“笑”的地方很多,既有李白“大笑三声出门去”的豪爽大笑,又有王熙凤先声夺人的笑;也有《促织》中游侠儿“掩口胡卢而笑”的笑,更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阴惨的笑,通过联系、联想,学生便能深入把握“笑”的不同内涵。这种文字与文字间的转换,使学生通过联系比较,有时还能把鉴赏引向深入,收到令人惊讶的效果。我教《念奴娇·赤壁怀古》品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学生便联想到毛泽东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此指出:贯穿在其间共同的东西——人对对象世界的征服欲。而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想到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想到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并得出结论:“水”经常被人用来作“时间”和“愁”的载体。

(四)在图画、音乐和文字整合为意境中训练想象力。意境是作家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有意境。知此一点,我们解读作品,针对富有画面感、音乐感的文字,让学生从不同艺术视角去透视,以求真正深入作品意境、彻悟作品内蕴。如教李煜《虞美人》时,让学生观赏徐小凤演唱的《虞美人》VCD,教苏轼《念娇·赤壁怀古》时,让学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听杨洪基演唱的该片主题曲,学《荷塘月色》,让他们观看有关清华园的历史资料片,如此等等,其鉴赏的效果比之于单纯从某个角度去欣赏要好得多。

袁行霈先生说:“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真正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侧面地想象和联想是很有必要的。

  三、文学鉴赏中想象力的提升

最具价值的想象是创造想象。因为创造想象是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独立地构成新表象的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构成创造性活动的最重要的基础。离开创造想象,创造活动无法进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想”即指创造想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旨其实也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

学生长期经受文学作品的习染和激发,会很自然地由对别人作品的领悟进入模仿创作阶段,教师要因势利导地从训练他们的再造想象上升到训练他们的创造想象,指导其进行创作尝试。这种尝试可以有下面几种基本模式:

(一)求同性想象训练。如:根据诗经中《静女》一诗诗意,充分发挥想象,续写男女主人公见面后的情形,改写成一首现代散文诗;根据《故都的秋》一文意境,学生参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的“小令”: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满地,落寂人在故都。——就是学生创作自己的创作的小小成果。

(二)求异性想象训练。如在上完《项链》一课后,我让学生为原文续写一个与作品不一样的结尾,学生在课外阅读《红楼梦》后,为它续一个不同于原作的结局:王熙凤对贾府的统治知错就改,顺宝玉之心,娶黛玉为妻,宝玉也就不至于发疯出家断贾府香火,贾府尚可长盛不衰。因此,破除陈规,顺应年轻一代的认识和需要才能保持永久生命力。

(三)发散想象和聚合想象训练。这两类想象都是创造想象的形式,常常综合运用。因此,在写作实践中进行训练是一个好方法。学《滕王阁序》后,布置学生想象作文: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他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将会怎样发展?并思考:人生的走向由哪些因素决定?学习了《故都的秋》、《秋声赋》、《沁园春·长沙》等咏秋的诗文后,让学生以“秋”为中心意象展开想象,或写诗或为文,居然精彩之作频见!在评讲习作时,引导他们思考:对同一物象“秋”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理解和表述?

  四、文学鉴赏中想象力的基础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现实依据。想象力也不例外。因此在训练学生解读文本的想象力时,一定不能放弃对他们想象力形成基础的训练和关注。一般而言,文学鉴赏中想象力形成有两个条件:

(一)知识积累。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社科读物、自然科学读物,形成广泛文本经验和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如精读

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阅读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等,以提高阅读质量。

(二)生活积累。“天地可阅读,万物为书卷。”生活就是一本活的“书”。要真正了悟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大家的作品,还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做个有心人,积累个体生命的真实体悟,以使他们欣赏别人作品时有一个真切的“参照系”,而每当自己在不能不“发”时,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

“想象是经验向未知出发,想象是此岸向彼岸的张帆远举,是经验的重新组织。”上述两个积累亦即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积累,它们共同构成想象力的现实基础。而新编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已经占总课目60%,这无疑既体现课标要求,也给我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羽翼,练就坚实创新才能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记得波特莱尔说过:“这种神秘的功能真称的上是真实无上的功能!它与所有的其他功能都有关联,它鼓舞它们,使它们都动起来广”我之所以解读想象力的方方面面,其要旨无非让我们能更自觉更从容地带领学生进入想象力这个文学鉴赏与创作的通道,走向语文教学的自由天堂!

  [参考文献]

  [1]王耀平.阅读是一种体验[J].阅读与写作,2002.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汪静之.语数外.2002,(10).

  [5]袁行霈.中国文学的鉴赏[A].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艾 青.艾青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波特莱尔.想象力[M].

作者简介:

  

  蒲儒刿,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全国百佳高中班主任,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暨郫县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秉持“身心健全、人际和谐、学业优异和素养深厚”理念育人,泽及众多学生。先后发表(获奖)论文数十篇;主研课题8个;有专著2部,主编各类书籍5部。在全国、省市县各层面参与多种形式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教育界和社会影响力较大。

  微信投稿邮箱:

  zhengdaoyuwen2014@163.com

漫漫长路,感谢有您

  策 划:李华平

  编 辑:正道语文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王秋丁

  终 审:张贤洪 唐 锐 马 琴

  

  ✦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7个区共13500多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 目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区、第六区已满员,欢迎您和您的朋友第七区59481947。

  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如何关注:

  1.点击标题下方“正道语文”快速关注;

  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3.微信搜索“zhengdaoyuwen”或“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

语文人,可以寂寞的耕耘,

但不可孤独的行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