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播客】台大哲学教授: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可以选择不做好学生吗?

  导读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中文的TED演讲,演讲人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演讲的主题叫做“终结教育旧思维”,苑教授谈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些思考,其中就探讨了“为什么要受教育”这一问题。

  演讲稿(文字版)

  1

  资优生之间

  在两年前,“国科会”(现在称科技部),邀请我为人文社科的资优生提供一场哲学演讲。那堂哲学课排到下午,人生中没有比下午上哲学课更痛苦的了。

  所以那时在场学生的士气十分消沉。我看到的都是东倒西歪,吃午饭的就算好学生。

  所以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非常困愕,心中一怒,就问:你为什么要受教育?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是因为你父母的关系吗?是因为你老师的关系呢,还是因为你长到了这个年龄非去学校不可呢?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怎会想到考资优生,到资优班里,当资优班的学生呢?”

  这一问完以后,情况稍微改善一点,我勉强撑过五十分钟,下课十分钟的时候,一个资优生穿着绿色的制服,走到我面前,我仔细一看,他两眼都是泪水。然后他一时之间,久久不能自已,他跟我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到现在还在我的耳朵中回响。

  他说:“老师,我从受教育的一开始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受教育?”

  我非常惊讶:“愿闻其详。你可不可以多说一点。”

  他说:“老师,我很特别,我天生就会考试,所以我在家里就是我父母关爱下的好孩子,我在学校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我在同学中人缘也很好,是班上的模范生。可是我总是问自己这个问题,在当好学生、好孩子、模范同学之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我一听,心里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的天啊!我教了一辈子存在主义,居然被这个高中生问出来了,机会难得,我就在想。我说:“你有什么不满的呢?

  你能够满足家里的期待,你能够满足学校的期待,你能够满足同学的期待,你能够满足社会的期待,你还需要选择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你自己对于做一个人生胜利组的一个代表人,你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我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说我感到人生总是缺了哪一块,当不了好孩子,当不了好学生,当不了模范生,将来期望也不要在社会制造什么祸害。我总是问自己,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意境,所以我不会出现跟你一样的问题。”

  他说,“老师,看样子在你这里也拿不到什么答案。”

  从那时候开始,我心里就非常困惑,我想了很久,他要问的问题实际上是:“老师,我为什么要受这种教育?如果说,我们把 Why 的问题转换为 What 的问题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人如果不受教育,不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人如果不受教育,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涯;人如果不受教育,不会出人头地,不能够超越他人,不能追求卓越,等等一大堆理由。可是我自己会问,为什么这种教育会对这个学生造成这么大的困扰?

  我们的社会,其实坦白跟大家讲,中华文化底下的我们,为了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已经想了超过一百年了,从科举制度的更改开始。说良心话,我自己从国外读书回来,每天都被四个字惊醒:教育改革。

  越改越乱,每次想到都吓得不得了,刚回来的时候,大家天天抗议,不能够人人读大学,“剥夺了我的受教育权益”。现在是呢,人人都读大学的话,大学生的素质跟水准没有清晰的鉴别度。教育制度似乎出现了缺陷。那么我们就要问了,问题到底在哪里?

  我坦白跟大家说,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知道教育需要改革,但是我们缺乏改革的方向;每一个人都知道教育需要理念,但我们对于理念的解释总是流于表面。

  我们在中华文化下所面对的这种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结合了家庭教育以及道德的内容。

  2

  人一出生就进入隧道当中

  我举一个例子。让我们来想象:我们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刚好都在雪山隧道前面。这个雪山隧道还没有完工就通车了,跟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笑)

  这个隧道非常泥泞,整个隧道漆黑无比,所有人的父母,所有学校的老师就像守护天使,在旁边一直告诉我们“往前走,往前走,前面的黑暗是痛苦,但是你一定要往前走,最终你会看到有黄金屋!

  有言承旭和颜如玉!(笑)”然后在那里你也可以看到你心里想要各式各样的东西,尽在眼前。

  整个过程是痛苦的,老师跟家长是守护天使在你身边飞来飞去,旁边都是引诱,到最后你自己必须踽踽独行,然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当部长,最后blablabla(笑)。

  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让人感觉到非常难过,我可以简单地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传统当中,不管你怎么改,我们的传统对我们进行了最大的束缚。

  第一,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老师所知道的正确的东西要灌入你脑子里头,否则你就完了。

  第二,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强调的是你的学识能力,人无一技之长则无以为利,让大家充满了恐惧,一方面心甘情愿地被打,一方面希望将来有一技之长。

  第三,告诉大家,你学习的整个过程必须眼前直看,不能往两旁看,旁边都是引诱。

  所以我觉得非常奇怪,每次听到犯事的孩子被抓到,请父母出来说话的时候,父母的答案永远是——小的时候很乖,后来交了坏朋友,然后就变坏了。我当时就在想,不是你儿子最坏吗?怎么交了坏朋友呢?

  往往就发生了这种影响,最后使孩子记住了,每一件事情,包括读书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一个人努力,老师和父母都是在天空飞的,他们没有任何真正的帮助,产生了很特别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教育问题,形势非常严峻,我想在座各位心里都非常了解。我们不会花一百年的时间找不到教育改革的方向,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采纳经验主义的想法。

  经验主义,是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洛克的哲学。他有两个最重要的观念:

  人的经验内容会变化。外在环境一变,经验内容会随之发生改变;

  所有对于经验的探求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想说,这种三百年前人尽皆知的理念,学习要快乐,人人都知道,我们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是道德教育;人人都知道,我们对别人作出判断不能存有偏见;人人都知道,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

  大家都知道,快乐的学习,道德性格的教育,避免好坏的偏见,需要习得来自模仿别人的学习效果。这些大家都知道,可是我们在理解这些理念上,统统发生了错误。

  首先,快乐的学习,并不是你先决定好学习的内容才叫快乐的学习,你看像幼稚园学的“小猫叫小狗跳”,能够学到大学去吗?英文不下功夫,怎么能进步呢?

  道理非常简单,不是每个人都要学英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国际化,有些人国语都讲不好,为什么要学英文(笑)?何必要强迫每一个人?

  但是每一个人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就像小孩玩玩具一样,他会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最适合他,所以这个要找到自我的过程,是一生的过程,而有没有学识能力,则可以是副产品,可以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我们讲到道德性格教育的时候,并不是要先决定道德的内容。道德的内容,是有偏差的,以前我们会说,天下没有不适的父母,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我们的父母就有可能出错。

  父母出错,这种彼此道德相冲突的时候,做子女的要学会道德性格教育,是要明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这一些能力才是重要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要避免好坏的偏见。我们通常习惯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可能没有错,但是多年以后验证的结果,看看当下,你现在看到任何一个人,根本分不出他的好坏,而且坏的人,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他是坏人。

  为什么?我告诉大家,好坏的事情,只有GOD知道。我从小到大没有当过什么好小孩,好坏的标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清楚,但是我们太习惯说别人一定就是好小孩或坏小孩,读书好就是好小孩,读书坏就是坏小孩。

  我们常常在社会中诟病人家,最坏的就是读书人,品性不好。读书好跟品性好坏有什么关系?这世界太多了这样的事情了嘛!就像我们的Benson(叶丙成)等等老师很会读书,他们的人格好坏是另一件事情,这情况完全不一样。

  3

  如何落实我们的教育?

  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真正的教育中的学习,是来自于模仿。模仿他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观点,我们要如何落实我们的教育?

  首先,如果教育的学习是讲求快乐,那么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追求快乐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一生的事情。我们在一生当中,要不断地学习,不但要不断地追求自我。

  而且同时要记住,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的场域,在此场域中,我们因为各式各样的结合,我们在家庭学的东西、在学校学的东西、从社会学的东西,我们透过自己的反省,不断地学习东西,是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只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小的一步,更何况目前教育改革改到学校目前为止,它能够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你自己的教育不能等。

  第二,道德性格的培育,是一个我们个人肯定与否定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肯定东西,深信不疑后,发觉情况不对,就要果断大刀阔斧地修改。人生的历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害怕出错,但是千万不要裹足不前,不敢毕业,只会申请延退,那个是无济于事的。

  一定要大步向前,人生的目标在大学时期就要做好直接往外出去的准备。因为你不遇到挫折,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你不知道下一步修改哪一个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应用。

  第三,我们要检讨世俗价值,不以世俗的标准从表面对人做判断,这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俗的标准在变化当中。我们以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变了,现在变为行行出状元,读书最无用(笑)。

  变成这种结果,当年想得到吗?想不到。但是,当你讲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认同的时候,你会发觉你的心中好像有哪一个部分认为还是读书好,读书之乐乐无穷。读书者高尚其是,而且学而优则仕,我告诉大家,你的心灵已经被灌输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思想。

  严格来说,在我们心中那个科举制度还没有摒除以前,我们已经跑到后现代时代了,所以大家脑袋里一直有两种系统之间的冲撞,导致我们面对选择的方向一直作出一些矛盾选择,我们太习惯从表面上以世俗价值作为出发点考虑事情,相信这种价值,并做出这种选择。

  这种选择的结果,如果你选择了一件事情,你认定是这件事情,它对你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有阻挠;如果说有一件事情你绝对不能做,那这件事情对你将来的发展,会有另外一种的隔阂。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掌握所有的机会,不预作立场,不作世俗价值的判断,对什么事情都是充满了好奇,不要害怕出错。

  最后,我要强调,所有的学习最重要的事情,来自于模仿。模仿谁呢?通常是家长和老师。如果就传统的观念来讲,老师扮演这个角色。我不晓得今天在座是不是有老师。

  但是我听到太多的老师说,我满怀挫折感,我感到很灰心,我很气馁,如果你挫折,如果你灰心,你气馁,你表现出来,是一种负面的态度,我告诉你,你教的学生会比你更挫折,会比你更气馁,更灰心。

  为什么必然是这种结果呢?因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制度,在整个中华文化长期孕育的教育制度底下,在一百年来大家想尽办法要改革教育制度。

  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的思维模式当中已经似乎有一种固定的道德导向式的教育,已经灌输在我们脑海里头,变成了基因的一部分。

  这似乎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结果我们的好处是大家都很听话,我们的坏处是需要不听话的时候也听话,这就麻烦了。所以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共同努力,必先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你如果怕热就不要进厨房。

  我自己是做老师的,做老师的本身就要时刻审思自身,能够让自己有改变的自己思维的经验,训练自己的思考,让自己能够迎合这个时代,在学生面前即使是装的,你也要装得像一个非常非常有思想的人。

  我希望大家彼此之间做相互的榜样。因为,你所面对的态度,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去除我们思维中的障碍,那么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我们的教育,不管你再改多少次,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管什么情况下,那么我们得出来永远是那种只会比较高低,评判好坏的教育。

  就像刚才讲的,在那个人生一出来就进入的隧道当中,崎岖不平的道路以及经过很大的辛劳,然后你走到隧道的终点,你发觉,根本就没有光明的未来,统统掉到海里去。

  我希望大家从此引以为戒,每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是大家自己一生的志业,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最后,希望大家读一点哲学书,谢谢!

本文内容来源:TED演讲

作者:苑举正

当别人还看不清未来的时候

我们已经有了实现教育梦想的计划

加入专业学校计划,我们一起创造教育未来!

  光明日报《教育家》(强学研究版)完整策划并呈现了“专业学校改进计划”,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