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通知】2017年复旦大学史地所暑期学校

  2017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暑期学校招生通知

  

  历史环境变迁研究是基于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在世纪之交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这一领域的兴起,不仅是学术发展的结果,也有着因应环境问题的现实背景。相对于专注复原历史时期河流、海岸等地貌的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变迁研究更重视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近年来在国际上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2017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将举办“历史维度下的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暑期学校,将邀请活跃于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学、生态学等领域的一线专家,集中讲授历史环境变迁领域最新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培育新人、交流动态。

  一、日程安排及授课主题

  D1:7月9日(周日)

  学员报到,领取资料

  D2:7月10日(周一)

  专题一:人与生物

  09:00-09:30

  开班仪式

  09:30-11:30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史研究

  主讲人:姜庆五

  13:30-15:30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

  主讲人:李博

  晚间

  专家访谈

  D3:7月11日(周二)

  专题二:人与食物

  09:00-11:00

  环境与农业: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

  主讲人:王思明

  13:30-15:30

  环境与江南稻作

  主讲人:曾雄生

  晚间

  专家访谈

  D4:7月12日(周三)

  专题三:区域环境

  09:00-11:00

  历史时期西北基本农区开发

  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主讲人:樊志民

  13:30-15:30

  草原生态与丝绸之路交通

  主讲人:王子今

  晚间

  专家访谈

  D5:7月13日(周四)

  专题四:气候•土地

  09:00-11:00

  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

  主讲人:杨煜达

  13:30-15:30

  历史土地利用重建与环境变迁研究

  主讲人:杨伟兵

  晚间

  专家访谈

  D6:7月14日(周五)

  08:00-17:00

  昆山市悦丰岛有机农场考察: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有机农业

  D7:7月15日(周六)

  专题五:流域•社会

  09:00-11:00

  环境史视角下的黄河变迁研究

  主讲人:韩昭庆

  13:30-15:30

  生态环境变迁与江南士人品味变化

  主讲人:王建革

  晚间

  专家访谈

  D8:7月16日(周日)

  学员离校

  备注:实际日程和讲题根据专家情况,可能有微调。

  二、授课专家

  姜庆五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现为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副主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世界卫生组织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卫生部、上海市、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项。

  李 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和遗传机制,以及入侵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的后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在Ec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科技史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比较农业史、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主持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撰有论文及专著百余种。

  曾雄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农业史、稻作史、科学通史、科学文化。出版专著《中国农学史》、《中国稻作文化史》、《中国农业通史•宋辽夏金元卷》、《亚洲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等8种。创办并主持“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站http://agri-history.net。

  樊志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组评审专家、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与断代农业史、农业经济史、饮食文化、农业政策。出版专著、合著共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余篇,主持“中国传统农业的原创性发明与贡献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访问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秦汉考古文物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在《历史研究》、《考古》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多项。

  杨煜达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2010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历史气候与环境变化、历史边疆地理与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在《地理学报》、《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红河》,《清代云南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研究》,《乾隆朝中缅冲突与西南边疆》。

  杨伟兵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日本学习院大学客员研究员、台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明清西南区域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2部:《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四卷),编有《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创新基地重大项目各1项,系国家清史编纂地理志项目主要成员。

  韩昭庆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史及中国地图史。2000-2001年、2010-201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访学两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教委曙光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及复旦大学“985工程”创新基地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黄淮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研究》和《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建革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生态环境史、历史地理。围绕内蒙古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生态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4部:《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9-20世纪)》、《江南环境史研究》。

  三、学员招收及选拔办法

  此次暑期学校面向海内外高校招收学员。计划招收30人,其中:本科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学生10人、硕士生10人、博士生10人。

  报名方式为电子邮件报名。

  请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简历1份;

  2、个人信息表1份,格式如下,请单独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

  

  3、代表作1篇(已刊、未刊均可)。

  6月15日左右,暑期研修班组委会将确定并公示录取学员名单。

  报名方式:6月10日(含)之前,将申报材料(简历、个人信息表、代表作)发送至huangxuechao@fudan.edu.cn(黄学超)。收到报名材料,我们会回复确认。

  四、学员管理及考核办法

  1、此次暑期学校,研修期间复旦校内食宿由主办方提供资助,往返交通费用由学员个人承担。

  2、研修期间,每位学员需根据课程安排,完成作业。

  3、学员在7月25日(含)前,撰写并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研修报告。

  4、完成作业,并提交研修报告的学员,经暑期学校组委会审阅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2017年4月25日

  本文转载自:复旦史地所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刚刚 畅言云评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