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的作者是一位华裔女作家,讲述了一位美国混血女孩莉迪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作者有着类似的身份,身份危机也正是本书所关注的主题之一。作为一名作家的处女作,它天然所拥有的话题性以及书中所展现的高超的文学技巧让它甫一面世就风靡美国,并在当年获得了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

  故事是从莉迪亚的自杀开始的,莉迪亚死的时候,刚过完16岁生日。没有人会想到莉迪亚会自杀。在父母眼里,她聪明乖巧,善解人意。在老师看来,她努力上进,品学兼优。在哥哥妹妹眼中,因为更受父母宠爱,她更是为他们所羡慕。

  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困惑。只是随着莉迪亚自杀的原因一步步被揭晓,隐藏在她身上的秘密才不断被解开。原来懂事、乖巧、顺从都只是她表面的伪装,在内心深处,她一直向往的却是另外的生活,只是因为这种生活和家人的期待不符,她只能默默隐藏自己。

  母亲玛丽琳对她的期待是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成长在一个单身家庭的玛丽琳,3岁时父母离异,是被母亲一手带大。她的母亲是一位家政课教师,同时也和那个时代中的大多数美国女性一样,是一位恪守着传统道德观念,永远以家庭为重心的女人。在课堂上她教给孩子最多的是如何管理家庭,以及成为一位合格妻子的重要性。

  一面是母亲孤身一人的现实境况,一面却是她关于家庭如何重要的谆谆教导。在玛丽琳看来,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了。她为母亲感到悲哀的同时,又不免为她的自欺感到愤怒。女人一定要以家庭为核心吗?难道一个女人就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保守刻板,绝大多数美国女性们所承担起的主要是“郊区家庭主妇”的角色。玛丽琳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但她偏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对玛丽琳而言,这不是她想要的。

  于是她考上了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在那个年代这种职业往往被看作男性的专利。选修的化学课上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即便是要忍受着来自其他男同学的轻视和嘲笑,她依然获得班里的第一名。玛丽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看起来触手可及,然而这一切却被措手不及的婚姻打断。

  当玛丽琳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时,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已经是该院的一位代课教师了。詹姆斯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们通过钻法律的漏洞,用了邻居儿子的名字来到美国成为第一代移民,在一所学校做勤杂工。于是詹姆斯也跟着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并且顺利的在此入学。

  詹姆斯是这所学校所招收的第一个东方学生,黄色的面孔让他在充满清一色白人的校园里格外注目,而周围人对东方人的偏见和歧视更是让他与学校的同学格格不入。为了不让人注意到他的不同,他只能尽可能地隐藏自己,他害怕老师提问,从不参加舞会,没有朋友,羞怯而内向。

  幸好学习是他的强项,依靠优异的成绩,他如愿考上了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资历为他赢得了在本校代课的机会。而玛丽琳正是在詹姆斯的选修课上注意到他的,不仅因为他有着一副东方人的面孔,并且在玛丽琳看来,和那些只会泡妞耍帅的男生不同,詹姆斯严肃保守而又认真,只是她不知道,保守和认真的另一面却是羞怯和内向。

  玛丽琳的自信同样俘获了詹姆斯,那正是他向往的品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为自己而活。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就这么走在了一起。尽管各自的经历都有难以言说的隐痛,但爱情是伟大的,他们约定,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向前看,绝不向后看。

  只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得到来自玛丽琳母亲的祝福,她认为这样不对,玛丽琳应该嫁给的是一个白人,不然她的孩子们在哪里都不会合群。沉浸在爱情中的玛丽琳认为母亲的话简直荒唐,一个拥有失败婚姻的女性,又有什么资格指导别人的婚姻呢?

  虽然没有母亲的祝福,但他们最终还是顺利结婚。由于对人际交往不擅长,詹姆斯留在本校的计划没有实现,他选择了米德伍德这个大学来教书,玛丽琳也搬到了这个只有三千居民的大学城,已有身孕的她只能暂时放弃学业,暂停她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

  两个孩子内斯和莉迪亚接连出生,詹姆斯要工作,每个孩子的生活都需要玛丽琳照顾。但她不想只是做一名家庭主妇,在这日复一日看不到头的生活中,她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她为这样的无能为力的现实感到愤怒和不甘。

  实际上在生下第二个孩子莉迪亚后,为了完成学业进而成为一名医生,玛丽琳曾经有过一次离家出走。她抛下家庭,在学校周边租房,重新拾起课本,立志要找回意气风发的自己。但因为对孩子们的爱,加上考试的压力,以及再次怀孕的现实让她最终妥协,无奈还是回到了家庭的怀抱。

  在经过了一再的挣扎之后,玛丽琳最终向现实妥协了。从此她只能把梦想藏在心底,专心的养儿育女。然而当她回过头来却发现,对于她未能实现的梦而言,孩子们是多么完美的一片土壤啊!尤其是二女儿莉迪亚,同样身为女性,她希望自己不曾完成的梦想能由另一个女性来实现。

  玛丽琳开始利用生活中和女儿接触的一切机会来教育她,尽可能的增加她的知识。如果今天每人吃一只热狗明天还剩几只?如果她和内斯每人得到五支烟火,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她倾尽全力指引她,庇护她,像培育玫瑰一样,帮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她的茎杆塑造出完美的形状。

  而母亲对莉迪亚的爱总是和她对问题的回答息息相关,每当她答对一个问题,玛丽琳的脸上就会出现一个酒窝。而莉迪亚会计算每天她从母亲得到的吻和拥抱,以及叫了她多少次“我的聪明女儿”。

  为了持续获取母亲的欢心,尤其是害怕她再次“逃走”,莉迪亚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取悦她,她尽可能的顺从母亲的意愿,竭尽全力的去满足母亲对她的期待。

  反过来,莉迪亚的乖巧又启动了玛丽琳身上的电源,让她更乐此不疲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增加莉迪亚应该获取的知识。因为这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必备的,而好大学对人生起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种知识在莉迪亚周围盘旋,紧抓着她,每天只增不减,无论她去哪里,它们都如影随形。

  对母亲玛丽琳来说,莉迪亚缺少的是知识。但对父亲詹姆斯来说,莉迪亚更应该去结交朋友。对从小缺少友谊孤独内向的詹姆斯来说,友谊太珍贵了。但莉迪亚混血的长相又让她和自己的同学们格外不同,为了躲开别人异样的眼光,她也变得敏感多疑,而这样的她又能收获多少朋友呢。

  但莉迪亚是乖孩子,对她来说,取悦父亲和讨母亲的欢心一样重要。既然没有朋友,但为了让父亲认为自己有许多朋友,她就只好假装在家和不同的同学打很久的电话来显示朋友众多。渐渐地,满足父母的期待已经成为莉迪亚生活的目的。

  过完16岁她就要升入高三,学业的压力不断增大,测验的成绩又一再打击了她的信心。哥哥内斯即将考入大学,剩下她独自承担这一切,这最终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莉迪亚死了,她跳入了家乡的湖中。小小身子的她却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把看似平静的湖面撕开了一个口子,从湖底浮上来的是她的父母曾经想要竭力忘掉的人生经历。

  玛丽琳曾经以为随着母亲告别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她早已了段了过去,然而却正是因为母亲的过于软弱才让她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满了执迷。詹姆斯曾经以为随着人生地位的上升,他早已摆脱了因为种族和贫穷而遭到歧视的命运,然而曾经成长的经历早已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能够融入人群他依旧充满了渴望。

  既然这一切在自己的一生都已无法实现,那就把他们移植到下一代身上,让他们把我的那一份也活出来。这样的想法我们一点都不会陌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国有着这种想法的父母何止千千万万。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仅催生了庞大的教育辅导行业,也产生了一个个天价的学区房。

  而且还打着“爱”的名义,却不曾知道,对每个孩子来说,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又是多么令人窒息。他们许多人也不得不像莉迪亚一样,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只是有的人死去,有的人侥幸的活了下来。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他有什么使命需要实现,那就是真正活出自己的模样。相信自己,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

  而只有摆脱他人的期待,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