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丨孩子成绩一落千丈不可怕,可怕的是挽救方法你都没用对!

  转眼间,孩子的期末考试就!快!来!临!还记得刚刚过完新年,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期待的小眼神吗?还记得孩子当初立下的小目标吗?然而时间已接近收尾,孩子学得筋疲力尽,成绩仿佛也不尽如人意。作为家长,我们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01.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

来自杭州市某高中的家长张女士有这样的苦恼:

我家女儿上初中时,学习从来不用我们催,一直排名班级前三,老师也经常在班会上夸孩子。那时候,孩子跟我很谈得来,身边的朋友都说羡慕我有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可是,世事哪有一直顺利的。孩子上了高中之后,成绩竟然一落千丈!

刚进高中时,孩子成绩是班级第2,期中考一下子退步了10多名。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放在心上,觉得孩子只是一次考差了,不能过分苛责她。但,孩子期末考的成绩让我们不得不再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次的成绩,班级排32名(一共才47个人),语文102,英语107,数学最差,才考了96分!当老师打电话来让我们家长引起重视的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看来,不得不好好管管了!于是,我们开始严抓孩子学习,可是哪知原来听话的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处处顶嘴。之后的每天,家里争吵不断。

有一次,我去给她送牛奶,发现她竟然在玩手机,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手机交出来!就知道你天天没好好学习!”

“活该你被班主任当成退步的典型!”

……

可能是我一句话戳中了孩子的软肋。

“我哪不努力!我以前怎么学,现在还是怎么学啊!可是我成绩就是上不去,我能有什么方法?既然学不好,大不了我退学行了吧!”

“退学”二字,让我慌了神,真的没想到,事情怎么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02. 你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吗?

说实话,像张女士家这样的情况真的不少。初二是一个坎,高中又是一个坎。很多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二,成绩开始骤降。很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也越学越吃力。

原因出在哪里?因为孩子没适应课程设置和节奏变化。用初中思维学高中知识,成绩不后退才怪。

要想避免这种落差,要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弄清楚。

以数学为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区别:

①.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代数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使一些初中数学很好的学生难以适应。

②.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数学要简单些,按照老师教的一定步骤就可解决,而高中数学的解题更复杂,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

③.知识内容有所增加,学生在同样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增多,而且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儿入门,马上又会有新的知识出现。

03. 如何挽救孩子掉落的成绩?

①.学习必须要有计划

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这也是高自控力的表现。说实话,小编进入重点班后,班主任交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计划!

小编自己的真实经历是这样的:

A、平时计划:日常学规划和细节安排(今天要学哪块知识,练多少题);

B、阶段计划:以一个月考或一个期末考为周期(下次考试我要进步几分,几名);

C、长远计划:以理想大学为目标(小编当时的理想是中国传媒大学)。

虽然小编并没有考上中传,但是高考数学是138分。

②.多做题只是起点,多思考才是重点。

跟初中数学不同,高中数学光学会知识点还不够,还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解题才能比较快速且正确率高,这就需要孩子们要学会跟各个知识点相关的不同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方法上不改变,即使是拔尖的学生也很容易跟不上,一步落后,第二步也会跟着比较难。所以,高中学习,学习方法是关键。

哪些学习方法必须掌握?

哪些应试技巧,可以帮助成绩提高?

哪些重点难点,高考常考?又有什么解题套路可以让孩子省时省力?

……

让爱洁老师来帮助你吧!作为沪江网校的明星教师,她的教育成果是有口皆碑的!

看看评价就知道,这可能是最受孩子喜欢的数学老师了……

除了孩子爱学,更关键的是高中数学真的真的要学好,而且早学早好。高一数学基础好,高二高三烦恼少。

家长可以从成绩单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尖子生也许存在英语偏科或历史、物理等偏科,但他或她的数学一定不会差!数学好的孩子像是有如神助,单是这一门成绩就可以超过别人40、50分!而涨分技巧什么的,爱洁老师最了解不过了!

沪江网校8周年庆,我们打算“送”您一套爱洁老师的课!

2017年高一数学【全额奖学金班】

139节课,每节不超过30分钟,涵盖高中数学必修1-5,解决高一全年数学重难点,爱洁老师专治各种“不会”!

福利规则:5月31号前购买上述课程,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即可全额返还学币。换言之,简直就是白送知识啦!

上述福利任你拿

倒计时不足4天,快去试听吧!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高中数学的苦恼,不如把苦恼都“扔”给爱老师,看看她怎么创造惊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