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门派说 ,谁才是导师中的“三好生”?(附导师行为标准)

科研经验| 文献| 实验| 工具| SCI写作| 国自然

  作者:荷叶、子非鱼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X和Y是一个宿舍的研究生同学,都是搞肿瘤研究的。但是X和Y的生活作息完全不一样:

  X同学每天7点起床,8点到实验室打卡上班,经常忙到晚上11-12点才回宿舍(这是科研狗的节奏);Y同学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查查文献,上上网,溜达去实验室,做做实验,晚上还有时间陪女朋友逛逛街,周末还要搞搞骑行,踏踏青(用Y的话说这是生活、科研两不误)。

  荷叶以为这是导师流派(类型)不同导致学生的学武(科研)方式的不同。荷叶将生命科学/医学领域的导师分为以下几类:

  武馆流(Y的导师)

  多见于临床医学的导师(也见于有多种行政挂职的导师)。临床医学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的热点(因为就业前景相当好),经常出现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

  但是临床医疗工作可以说已经把导师的精力耗得七七八八,半年单独一次的汇报就很不错了。有时导师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学生具体在做什么实验。

  优点:自学成才,实战机会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文献、选题、做实验、写文章到投稿发表都是学生一手完成)。

  缺点:武功水平低,容易练歪、练偏,砸了招牌(没有好的指导,没有监管,容易坑导师)。

  帮派流

  该型导师年轻有为,敢闯拼,常亲自上场,与学生互动交流多(自己亲自做实验,一起讨论,一起写文章)。

  优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有时能激发出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

  缺点:导师水平稍差,经费比较拮据,实验平台稍差。

  小门小派(X的导师)

  该型导师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有自己的实验平台,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学术管理严格,小组会、学术活动是看家本领。

  优点:门主亲传,学成后武功较高(学生学术水平提高较快,认真、踏实再加上运气,能够发表较好的文章)。

  缺点:学生依赖性强,有时选题方向都是导师定好的,实验结果的梳理、文章撰写、投稿都是导师一手包办。

  高门大派

  多见于院士、大牛的实验室,院士、大牛手下还有好几个PI,每个PI下面才管学生,一级一级像金字塔。

  优点:有多个长老级别的高手传、帮、带,竞争、思维碰撞激烈,学成后武功高(Boss牛,平台好,学生学术水平提高很快,且发大文章相对容易)。

  缺点:名额少,不好进,压力大。

  当然以上各派导师各有优缺,并无高下之分。那我们要找的好导师都有哪些特征,他们要怎样才能赢取一众学生的心呢,Nature杂志也有着自己的解读和看法。

  1.赋予学生责任、权利和信任

  要相信,好的研究生总是足智多谋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而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Idea,同时也需给予学生关键性的指导和建议,以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尤其是在学生出错时要鼓励学生,因为只有犯错才能不断调整方向,推动科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采取团队合作模式

  现代科学多采取团队合作模式,最好能在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学习关系,比如博士生让研究新生协助处理些实验内容或分享一些自己做科研的经验等等;也需培养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及归属感,鼓励合作而非竞争。

  3.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创造真正的团队合作氛围

  其实,原本大多数学生在初踏进科研领域时都是希望自己能在某一研究领域作出一番成果的,因而,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平台,就极有可能会成功。最好能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合作与展示的机会。

  4.让学生感到受重视

  每个研究生或博士生都有独特的知识技能、实验能力甚至一些怪癖。也许对他们一视同仁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公平地对待他们确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要学生们认真且勤勉地进行研究工作,导师也应该永远支持他们。

  5.为学生引领正确的职业方向

  理想情况下,导师的职业发展途径会成为学生作为年轻科研者成长的路标,而导师在科研领域中的一番成就也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每个学生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标都是不同的,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此时导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与选择自由的权利。

  6.帮助学生成为研究领域里的专家

  尽可能地多让学生们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最好能将他们介绍给该研究领域的大牛级人物。同时也需指导学生用实际的预算来撰写基金申请书并让他们参与文章评审过程;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在重压下的逻辑思考推理能力。

  7.做一名值得学生拥护的导师

  如果导师希望获取学生的忠诚和信任,那么不如多听听学生对研究生课程和实验进展的意见甚至抱怨,进而可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及时作出调整并给予合适的建议及反馈。

  8.要认真评估学生的性格、动机与研究工作

  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判断也是一个导师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比如,当学生陈述说,“我对你的研究领域非常感兴趣,而我本人也对海洋生物学感兴趣时”,这也就意味着这名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进行定向博士研究。

  9.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定期沟通可与学生间保持融洽的关系,方可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如此,导师才能与学生玩到一起,做到真正的打成一片。另外,师生间合适的玩笑则也会成为彼此间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

  10.劳逸结合,寓教于乐

  如果实验室有条件,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实验室静修:2-3天的休息时间中,将科学、娱乐与团队三者联合起来。静修结束且养足精神后,再去处理论文发表和基金申请等一系列事情。

  然而能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导师,实属难得一见,更何况千人百面,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见得就能和自己的性格脾气相一致。所以,只有适合自己的导师才是最好的导师。那么在选择导师时,各位小伙伴们除了需要独具慧眼外,还需考虑以下三大要素:

  1)你的职业轨迹:你想做什么,如果要达到你的目标定位,你需要具备哪些资质?(如学位、发表文献、授课经验等);和导师面谈时,也需要让他们清楚你的职业志向,这将有助于你走向成功。

  2)对比你当前状态和理想职业,确定你的优点和弱点:比如是否存在时间管理问题、平衡协调多任务时是否存在困难、是否与同事间存在交流障碍等,弄清楚这些事情有利于你明白自己希望能从导师或前辈那里获取哪些支持和帮助;

  3)与候选导师实验室的往届学生进行交流,收集他们的反馈,比如了解该导师是否会帮助学生得到理想的职位等。重点关注负面意见,因为这可能也会成为你未来的师生关系中的问题所在。最重要的是,掌握该导师的指导风格,看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符合。

  参考文献:

  1.A mentor’s acid test

  2.Ten tips for finding an effective mentor

投稿邮箱: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