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寒假回访母校,还有必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吗?

  不知不觉又到了期末,除了六级、期末考试,同学们还有一个热点谈论话题——暑期社会实践。

  你总会听到或感受到这样的情况:

  我到底要不要做社会实践啊?

  我该去哪找社会实践?

  啥?不是说做了回访母校就不用做社会实践了吗?

  

  大学的社会实践,我们还是初高中生时就早有耳闻,来到大学后也时有提及,但它就像个与我们隔着屏幕的明星——时常看到,却不甚了解。

  记者接到了几位同学关于社会实践的提问,虽然今天介绍的只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但希望这能让同学们对社会实践有更清晰的认识。

  社会实践也与PU“有一腿”

  我做了寒假回访母校,还有必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吗?

  对于大二及以上的同学,回访母校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即完成了回访母校就可以算作完成了社会实践,但是有的学院有特殊要求,除了回访母校外还需做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关于自己学院是否有特殊要求,需要询问本院辅导员。

  那对于大一的同学,做了寒假回访母校,还有必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吗?

  众所周知,从这2016届大一起,第二课堂引入了PU平台作为标准,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也得从PU说起。

  PU学时分为寒暑期社会实践类学时(后简称“实践类学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学时(后简称“活动类学时”)、文体与创新创业竞赛类(后简称“竞赛类学时”)、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类(后简称“工作类学时”)四大类。

  其中实践类和活动类的学时都不得少于70个,竞赛类和工作类不做硬性要求。我们平时在学校里报名参加活动所获得的学时都属于活动类学时,实践类学时只能由回访母校和社会实践这两个活动获得

  接下来再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和比大小。

  20<70(回访母校所获学时<实践类学时下限)

  70-20=50(实践类最低学时-回访母校所获学时=剩余学时)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回访母校的20个学时并不满足实践类70个学时的下限,做完回访母校后实践类学时仍有50个学时没有来路。

  所以对于现在的大一及以后的学生,做了回访母校后,仍需要做社会实践,不过反过来说,做了社会实践后,就不一定需要做回访母校了,原因在后面将会说出

  为什么回访母校不再属于社会实践了?

  回访母校是学校扩大招生范围、宣传学校的一种途径,以前是可以作为社会实践的。但根据往年的学科评估调查发现,论文的质量比较差,很多同学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不属于正常课程论文的要求。所以从本学年起,回访母校仅作为一个PU的学时活动,同时今年起会加大对回访母校论文的检查力度,不符合要求的报告会被要求修改。

  社会实践能获得多少学时?

  只要完成了社会实践并写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报告总结,根据个人、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社会实践的分类,分别可获30、35、40、45、50个实践类学时。

  实践报告经相关老师批改获得及格、中、良、优成绩分别可获40、45、50、55个实践类学时。

  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最少可获得70个学时,若是获得不同等级的表彰,还可以在以上两项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等级的额外学时奖励

  这也是说“做了社会实践就不用做回访母校”的原因,社会实践的最低获得学时就可以达到实践类学时的下限。

  关于社会实践的二三事

  为什么要做社会实践?

  基本上很多学生大学四年很少会和社会打交道,很少会和农村打交道,也许很多人还分不清水稻和小麦,所以现在的社会实践更多的是想让大家更多的去接触、去了解,可能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自身的成长是社会实践的关键。

  在和很多毕业生交流时,大家在大学中印象最深刻的活动,社会实践能排进前三所以这是为什么现在还在坚持做的原因,社会实践对很多同学都产生了影响。

  我该去哪报名社会实践?

  可以参加学校项目,可以参加社团项目,也可以自己做一个项目。如果是报名学校项目,由于各个学院报名时间不一样、项目不一样……记者无法给出详细的回答,只能说具体情况可以问自己院的辅导员;若是报名社团项目,情况与学校项目相同,只是询问人由辅导员变成了社团负责人;个人项目就是自由安排自己的实践行程,可以去企业锻炼,可以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也可以出国去交流,还可以去骑行、去义教等等,方方面面的都可以。

  社会实践只要盖了章,写了报告就可以?

  通俗地说,是这样的。

  

  社会实践还分成参与、表彰、境外交流和注册工商企业,有什么区别吗?

  除了表彰可以获得额外学时,其他实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分成这些板块只是告诉同学们社会实践也有很多种,不一定局限于下农村、做支教。

  

  往年社会实践不合格的同学是因为什么不合格?

  社会实践是有要求,只是做还不行,你必须形成一篇较为详实的实践报告,以便于让老师能了解你到底做了什么,但是有些同学把实践报告写得太差,写成了流水账——起床吃饭去实践回家吃饭睡觉,这样的报告让老师抓不到重点,不知道你社会实践的意义在哪,所以不合格。

  怎样得社会实践高分?

  社会实践是统一由学校团委组织学院辅导员老师进行统一论文评阅,所以论文是一个很关键的评价指标。有人会问团队队长是不是得分会高,这样是不是不公平。老师会说这是肯定的,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只是表现出来时间长短的问题,队长们是表现用时最短的。

  如果你的论文不是抄袭的,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日志,而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体会,对热点事件的深刻剖析,还有你自身的感受体会,那你的社会实践得分不会低。

  所以,论文很重要,那就再说一些关于论文写作的技巧。

  首先,题目很重要。一个好的报告题目能先入为主的让老师的印象加深。这个名字不能太过简单让人不知道你做的什么,也不能过于繁杂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定要将问题直接明了的展现出来。

  其次,排版要清爽。你知道老师们要改很多篇报告,改考试卷你就懂,字写的好看的永远得分会高,所以既然不用你写字,多花一点时间将格式调整规范,将段落标注清楚,相信老师会从B调到A的。

  再次,结构要分明。人生的三大境界是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科学的三个方向是what,why,how。你的报告一定要很明确的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分析的问题是,我分析的方法,我得到的结论。

  最后,结论分析要有力。这是你的社会实践的根本,做了那么多内容,到底什么才是你自己的东西,只有结论分析,其他都是别人的。

  对于社会实践若是还有疑问,先请大家打开学生手册了解“这是个什么?”“其核心在哪里?”……社会实践实现的途径有很多,就像我们列出来的那样,最终评审的准则在于论文。看完学生手册后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后台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尽力为同学们解答。

  与社会实践无关,关于PU的二三事

  1

  PU系统对活动类学时执行每学期20个学时封顶?

  虽然学生手册上有这条规定,但是PU运营方天宫公司现在技术上没有完成这个功能。而记者在采访了PU数据中心的付主任后得知,这个功能以后可能会出现,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现在已经获得的学时。举个例子,原本按照规定只能获得20个,但是记者本学期获得了70个PU学时,以后这个功能实装后不会扣除记者本学期多获得的50个学时。

  2

  PU系统对活动类学时执行100个封顶?

  如同上一个功能一样,虽然有这个规定,但是没有实装这样的功能,这就导致了有同学现在已经有150多个学时。不过与上一条不同的是,最终计算学时时,活动类学时超出100个学时的部分不会被计入,活动类学时最终依旧是最多计入100个学时

  3

  听说150个学时只是合格,200多个学时才是优秀?

  这个说法不太正确,第二课堂其实是一门从大一持续到大三的课程,最终计算成绩的是分数。计算方法如下:

  不足150个,记为59分;

  150个(含)以上,记为80分;

  170分(含)以上,记为85分;

  190个(含)以上,记为90分;

  210个(含)以上,记为95分。

  

  舍友在宿舍睡觉,我在听讲座参加培训;

  舍友在宿舍睡觉,我在为SRT通宵达旦;

  舍友在宿舍睡觉,我在为比赛熬夜修仙;

  ……

  但是到了最后我和舍友的第二课堂分数不相上下,甚至舍友的分数可能更高。

  这就是我们的学长学姐曾经经历的事,以前的第二课堂只看社会实践,相较之下,我们的PU将听讲座、看比赛、做公益、策划活动……都引入了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里,不得不说这样公平了许多。许多学长学姐在第二课堂十分活跃,但最后评分与只做了一次社会实践的学长学姐一样,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但又无可奈何。

  社会实践一般可以获得70-90个学时,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驾照等五花八门的技能证书可以计为10个学时,竞赛就算没有名次仅仅是参与都可以获得10-20个学时,在部门任职也有学时……各种各样的活动算下来,PU活动类学时刷足下限70个就能轻轻松松地达到150个学时的及格线,刷到上限100个甚至可以冲击210个学时的档次。

  PU仅仅是把学长学姐们做过的事情量化了,

  希望同学们能理性地看到这一点。

  当然PU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第一届的同学是一群被实验的小白鼠,我们将全部承受改革的阵痛,但没有我们就不会有后来的不断改进——

  上学期同学们反映学时发放不到位,这学期学时发放就快了许多;

  这学期同学们反映代签现象十分猖狂,前阵PU中心就采取了各种措施打击代签;

  有同学反映不了解社会实践和PU之间的纠葛,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制度总是在不断完善,而完善的前提在于我们不断地指出制度中的不合理并反馈。所以,为了PU能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能给我们带来更棒的使用体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后台留言给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整理并反馈给PU的工作人员,解决大家的问题。

[END]

文字 / 张晨

图片 / 网络

特别鸣谢 / 李长钦老师

审核 / 李长钦 石木舟

责编 / 张晨

<南农青年 离你最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