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先做好职业规划!

  

  考生高考志愿填报预案怎么做?有的放矢,先做职业规划!但是在面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时,家长和考生心中还是一片茫然。面对学生和家长表现出的问题,不少专家表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还需加强。

  现状

  

孩子有点茫然,家长有点“缺席”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各校也正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的指导。不过,在采访过程中,依旧有不少学生表示,面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他们心中还是一片茫然。还有一些老师反映,家长们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显得有些“不太给力”。

  虽然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采访中,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示“有点茫然”。

  “现在我最纠结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要选什么专业,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某中学学生告诉记者,虽然学校给他们做了职业测评,还为他们提供了大学和专业的信息,但对于自己的选择还是有点“懵”,不知该如何选。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职业规划参与度低也成了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

职业规划教育还需加强

  面对学生和家长表现出的问题,不少专家表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还需加强。

  “学生们面对选择感到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了解。”专家表示。

  采访中,有校长表示,目前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课程标准,师资也是“应急培训”上岗,专业性不是很强,也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对全校学生开展,通过课程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但很多情况下却不能给每一个学生一对一地做针对性指导。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完成。这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共识。

  “总的来说,高中生涯规划并不是某一位或者某几位老师的事,每位老师和孩子父母都应该参与其中。”如果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成功了。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公布,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完成,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高考志愿规划师刘翠芳女士,她以一位高考生为案例,具体来谈这位同学是如何通过志愿填报完成从学业规划到职业规划的对接。

  

  搜狐最值得信赖高考志愿规划师

  刘翠芳

  案例

丫丫的高考投资之高考志愿填报

  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

  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每年6月汗水伴着欢笑,喜悦并着泪水,有人欢喜有人忧。

  6月7号下午丫丫同学活蹦乱跳地从考场走出来的那一刻,标志着丫丫家自此从“贫下中农”恢复到“富农生活”:可以正常说话了,可以看电视了,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尤其丫丫妈终于可以去跳广场舞了。

  我和丫丫一家相识于一年前。2016年7月丫丫妈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希望能获得专业的指导。当我问到孩子为什么考大学?考什么?怎么考?丫丫做医生的爹觉得继承衣钵做个医生就很好,丫丫妈觉得女孩子辣么累做什么,当个老师每年有2个假期最好了。至于丫丫是否愿意和适合学医、当老师,丫丫妈表示这个可以谈。

  丫丫同学本人热衷交友,兴趣广泛,喜欢手工和创意,但对于医生和老师却非常不感冒。期间多次沟通,依据丫丫现在学习成绩学科特长,结合专业测评帮助孩子客观认知自我,合理规划路径,从自主招生、港校申请到参加高考多渠道多机会进行准备。在沟通的过程中丫丫对于大学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专业发展方向也逐步明确,找到方向和目标的她小宇宙全面爆发,高考前就已通过2所自招院校的初审并拿到香港城市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

  对于高考,丫丫也从一年前的茫然惶恐到从容面对,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希望看到的结果。对于高考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认为那都是高三的事,随着高考制度改革,高考将会成为高中的事。明确为什么考大学?考什么?从小导入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相信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也是教育改革期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众所周知,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自1977年恢复,至今已连续实施40年,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执行时间最久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40年来,高考制度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未曾间断。尽管不能说每次改革方案都完全科学合理,但改革的大方向基本与教育发展的方向保持了一致。丫丫的父母就是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实现了人生的“变革”。

  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讲,高考制度每一次重大改革都预示着挑战和机遇,截至2017年取消三本合并录取批次的省份供有22个:内蒙古、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湖北、四川、河北、河南、贵州、重庆,山西、上海、浙江、海南、山东、江苏、安徽。其中山东取消批次,合并一二本录取,也就是说,自2017年起,原来的本科一批院校,和“老二本”、“老三本”将成“一家”;海南从2017年起,将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录取;浙江2017年开始,招生录取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3类进行。

  批次合并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有利的一面是:专注特色办学,弱化院校层次强化专业选择,明确培养方向,打破等级边际,注重专业与个人兴趣的匹配度,为每一个学生不同阶段构建独有的学业发展标签,院校志愿数量增加,考生可选择填报的院校空间更大了;不利的一面是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失去了以往惯用的分数依据,增加了数据分析的难度;第二个影响,原来一本二本三本界限清晰,不同院校分属不同的阵营,志愿填报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现在不同类型的众多院校交织在一起,加上院校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办学特色难以区分,好多学校从名称上相近或相似。这对那些缺乏院校常识的考生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第三个影响,合并为一个大的批次后,一所学校不管分数高低,人人都有填报资格,这就容易导致志愿“扎堆”现象,造成一些好学校填报的人多、差学校填报的人少,从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原来二本线上的那些考生群体,一旦二本志愿填报失误,还有三本院校接着的机会。现在实行一个大的录取批次,没有了三本院校托底,对志愿填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不同,办学宗旨及收费标准的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搞清楚。

  做了这么多年高考志愿规划,我一直觉得志愿填报最难的不是分数价值最大化、也不是怎样适应录取规则变化,而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业规划,有目的有目标的进行专业选择规划不同路径助力职业发展。我相信这也是高考制度改革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吧。

  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思维固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引导和信任远比安排要有价值的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写稿子的时间里收到丫丫的微信:防火防盗防父母改志愿。

作者:刘翠芳咨询电话:13015307886

  

高考后应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虽然近年来机会的日益多元化使得“高考决定论”有所减弱,但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其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遗憾的是,较之关注学生怎么读书和考试,我们的教育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校选择,导致许多考生因一时规划失误而抱憾终生。

  是职业规划优先还是教育规划优先?职业规划应该考虑哪些基本因素?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这些重要问题,许多学生并不明白。

  据笔者调查,多数人认为,要先规划教育,再规划职业。这其实是不当的。虽然从时间上看,是先读书再工作,但在逻辑上,却是先设定职业目标,再制定教育规划。所以,高考后,考生首先要想清楚未来准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然后根据职业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和学校。

  那么,职业规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不少人知道影响职业的一些重要因素,但缺乏系统思考。对于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兴趣、能力和收益。能力是考虑自己是否擅长某种职业,收益是考虑该职业的社会回报,以经济回报为主。首先,寻找三者的交集,即选择既喜欢,又擅长,收益也高的职业。但很多人找不到同时具有这三个优点的职业,那如何选择?不能选择自己讨厌的,否则人生太痛苦了。在不讨厌且社会收益不算低的情况下,选择擅长的。这样,至少在你所在的行业,更能够发挥长处。在不讨厌且能力一般的情况下,选择回报率高的职业。虽然在行业中不够杰出,但在行业之间对比时,会体现出优势。有自己特别喜欢,但能力和收益一般的,可以选择特别喜欢的。

  确立了职业,就该考虑专业。但不少考生面对一种尴尬局面:考分上得了好学校,但不能选好专业。那么,是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笔者认为,考大学是专业优先,而非学校优先。虽然名校出身会让人脸上有光,但一个人在社会中主要靠专业技能吃饭,而非靠学校名气。

  某个专业好与不好是具体、复杂的事情,但有些基本道理须明白。首先,要明白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二者并非总是对应的。有些职业必须从特定专业入手,譬如要当医生,必须选择医学专业。但有些职业未必需要从特定专业入手,譬如想从事管理类职业,未必需要从管理类专业入手。因为,大学的存在价值在于教给我们在社会上不能或很难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管理的社会实践性很强,理论性相对较弱,同时,管理对情商的要求较高,这些都需要在社会上历练,所以,大学在管理方面的相对优势并不强。或许,把管理学作为辅修专业,或者工作几年后重回学校读MBA,是更优的资源组合。在大学阶段,学一些具体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好理论基础、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少受具体技能的局限,有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总之,专业和职业规划并非重视就能做好的。只有明白专业和职业规划的基本道理,才能规避风险、减少失误,让人生更顺畅。

责编:苏研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